海飛茲大全集 Vol. 80The Heifetz Collection, Vol. 6(節錄)
- 題名: The Heifetz collection : a retrospective in six volumes, 1917-1955. Volume 6, 1950-1955. The new era.
- 作者: Heifetz, Jascha, 1901-1987.
- 其他作者:
- 其他題名:
- Volume 6, 1950-1955. The new era
- New era
- 海飛茲大全集.
- 布拉姆斯 第3號小提琴奏鳴曲, 作品108.
- 韋尼奧夫斯基 D大調第1號華麗波蘭舞曲, 作品4.
- 維尼亞夫斯基 D大調第1號華麗波蘭舞曲, 作品4.
- 韓德爾 小提琴奏鳴曲, HWV 371.
- Complete album collection ;
- 出版: [New York, N.Y.] : Sony Music c2010, p1975.
- 叢書名: Jascha Heifetz: the complete album collection ;CD 80
- 主題: Sonatas (Violin and piano) , Violin and piano music.
- URL:
https://serv.npac-ntch.org/CD/23A/C023410.htm
- 一般註:另有完整版 LP15579-LP15582. Selections from a 4 LP set originally issued 1975 by RCA (ARM4-0947). Track listings provided on the container are for LP ARM4-0947. To avoid duplication of the repertoire, many of the selections included on the LPs are not included on the CD. The actual contents for the CD appear correctly only in the accompanying booklet. Compact disc. Accompanying the set of 103 CDs and 1 DVD is a 311 p. book containing biographical and recording information and track listings.
- 演出者註:Jascha Heifetz, violin ; William Kapell (tracks 1-4), Emanuel Bay (tracks 5-9), piano.
-
讀者標籤:
- 系統號: 005111364 | 機讀編目格式
館藏資訊
摘自 博客萊音樂館網站
以原始LP封面包裝設計,豪華硬紙盒裝,全球限量發行!
260頁精美硬皮裝訂解說冊,內含多幅珍稀照片、集結了由約翰&約翰.安東尼.馬提斯(John & John Anthony Maltese)撰寫唱片解說的專文,以及海飛茲完整專輯列表。
首度收錄海飛茲1934年到1964年之間從未發行過的錄音,曲目包含了協奏曲、奏鳴曲以及室內樂等,收錄在三張Bonus CD。
套裝裡除了珍稀收錄長達三個小時從未發行過的錄音之外,內容總共有103張專輯以及一張的Live演出DVD。解說冊以精美硬皮裝訂,刊載了多幅珍貴的歷史照片外,還集結了由約翰&約翰.安東尼.馬提斯(John & John Anthony Maltese)撰寫唱片解說專文以及海飛茲所有唱片錄音紀錄等史料。
海飛茲是個不折不扣的傳奇人物,他的影響力至今仍深深影響著全世界學小提琴的人。美國小提琴教父艾薩克.史坦(Issac Stern)說:「海飛茲是二十世紀小提琴界中最強力而深遠影響」;另外一位小提琴大師帕爾曼(Itzhak Perlman)對海飛茲只是短短地說了:「小提琴界的『神』」。
綜觀大師的一生,海飛茲的名字代表的就是: 『超乎完美』!海飛滋生前曾經演過好萊塢的一部電影,也經常性地在廣播上出現,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為從軍的軍人做大規模地巡迴演出讓他的聽眾迅速大量累積。很難想像看起來嚴肅的古典音樂大師海飛茲也曾經寫過一首嘻哈歌曲叫做「Jim Hoy」,與他有同樣,在另一種音樂類型,深具影響力的歌手法蘭克.辛納屈(Frank Sinatra)說:「他從聆聽海飛茲的演奏中學習如何分句表達的技巧。」
時至今日,即使在海飛茲舉行最後一次獨奏會已經過了40年,他的影響力仍然繼續影響著;當紅的小提琴家凡格羅夫(Mzxim Vengerov)在2009年接受「The Strad」雜誌訪問時,表示:「海飛茲留下無法形容的影響力在我的音樂生命中…我會從頭到尾反覆地聽他的錄音,尋找出小提琴為什麼可以發出這樣的聲響。」
海飛茲五十五年的演奏生涯中遺留下來了大量的錄音,從1971年他為Victor 錄製的首張專輯,當時他在卡內基首度登台的大受好評,到1972年的最後一次公開獨奏會。曲目十分廣泛,從協奏曲、奏鳴曲到室內樂,還有許多是世界首度錄音的協奏曲例如:西貝流士、普羅高菲夫、康果爾德、華爾頓、卡斯特努佛-泰德斯可、葛努伯格和羅莎等。其他小品也因為海飛茲獨一無二的詮釋演出而深具特色。海飛茲本身改編的樂曲也頗負盛名,例如他唯一的立體聲錄音就是改編了蓋希文的『乞丐與蕩婦』選曲。
套裝裡面的專輯以原始的LP包裝呈現,集結了海飛茲在RCA、Columbia Masterworks, and Vox cum Laud旗下的錄音,原始的封面以及品牌Logo就如同當年最初發行時一樣重新放上去。Bonus的三張 CD 則是收錄了1934年到1964年之間有從未發行過的錄音,有協奏曲、奏鳴曲以及室內樂等,其中,收錄他與指揮家庫塞威茲基(Serge Koussevitzky)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的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是他在同樣正式錄音版本前一年半錄製好,卻遲至今日才收錄在這套大全集面市。
這套精美包裝、精心策劃的套裝,讓新世代有機會重新發現海飛茲的神奇魔法,也讓我們重溫這位偉大小提琴家的技藝,就如同樂評家提姆斯.泰勒說的:「海飛茲的競爭對手只有一個人,那就是他自己。」
摘自 魯道夫布落格網站
20世紀最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家海飛茲,出生在帝俄時期Vilnius的猶太裔家庭,這個地方現在是立陶宛共和國(Republic of Lithuania)的首都。關於他的生日,官方記載是1901年2月2日,某些說法稱他應該出生於1899或1900年,因他的母親想讓他看起來更像個神童,所以才把他的生日報為1901年。他的父親是一位地方小提琴教師,海飛茲3歲開始由他的父親啟蒙學習小提琴,7歲時他就以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 ,Op.64)進行他的第一次公演,被譽為神童。
1910年他進入聖彼得堡音樂學院接受Leopold Auer的指導,之後他到了歐洲與Fritz Kreisler會面並獲讚賞。1912年他在Arthur Nikisch指揮下與柏林愛樂合作演出。
1917年俄國革命爆發,此時他來到美國,10月27日在卡內基音樂廳(Carnegie Hall)舉行演奏會,並大受歡迎。1925年他獲得美國公民身分,1942到1944年間他也參與了二次大戰期間的勞軍活動。直至1972年洛杉磯音樂中心他的最後一場演奏會之前,海飛茲一直是位活躍的小提琴演奏家,他的演奏生涯長達60餘年。此後他仍繼續從事音樂教育工作。
1987年12月10日海飛茲病逝於洛杉磯的Cedars-Sinai Medical Center。
摘自 清華大學藝術中心網站
布拉姆斯的三首小提琴奏鳴曲,創作於1879年至1888年的十年之間,作品編號分別為78,100及108。跟同時候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77》與1879年,《小提琴與大提琴雙協奏曲,作品102》完成的時間接近。三首奏鳴曲各具獨特的音樂個性及曲風性格,雖然如此,卻都是在甜美的音樂中,瀰漫著有如夢幻一般的情境氛圍。
事實上,布拉姆斯的三首奏鳴曲一向被視為挑戰技巧與成熟度的佳作。像是《G大調第一號奏鳴曲》就是由小提琴如歌似的主題帶出鋼琴透明如翼一般的和聲。隨著鋼琴和聲逐漸厚重,小提琴也進入昂揚富戲劇性的樂段,最後以取自民謠「雨之歌」優美的主題作為本曲終章,留下聆聽者隨著遠去的樂聲餘韻,感動久久不能自己;《A大調第二號奏鳴曲》是這三首演出曲目中,充滿明亮及幸福氣氛的作品。樂曲中小提琴與鋼琴間,輕快的嬉戲與甜美的吟唱處處可見,彷彿一對戀人間親蜜的耳語與對話,流暢不做作的曲調讓樂迷聆賞時隨著樂音心生歡喜;至於《d小調第三號奏鳴曲》,則是以布拉姆斯最具代表的鋼琴冷峻音色烘托出小提琴憂傷的主題,平靜的樂聲下充滿難以想像的渲染力,而潛伏其間細緻卻處處可察覺的幻想特質,更被樂評形容為有如「仙子在月光隱藏的森林裡盡情跳舞」,是首充滿童話特質的樂曲。
布拉姆斯 : d小調第三號奏鳴曲
這首小提琴奏鳴曲是布拉姆斯(1833~1897)五十五歲時(1888)的作品;在寫作當時,原本在瑞士的圖恩(Thun)度過他一生中最快樂時光的布拉姆斯,不斷地接到好友相繼病逝的噩耗,尤其是摯友音樂學者波赫(Carl Ferdinand Pohl, 1819~1887)的去世,使他承受很大的打擊,使原本快樂的生活蒙上一層灰色的陰影,讓他陷入哀傷的氛圍,這首小調的奏鳴曲就是在這樣悲傷的心情下譜出的。
《d小調小提琴奏鳴曲》雖然充滿了抒情與歌唱般的旋律,但是內省式的抒情使這首作品呈現深沉、陰暗的氣氛,使人想到陰濛濛的天空與廣大無邊際的北德,布拉姆斯的家鄉─漢堡,而不是這時的居住地─明亮歡愉的維也納或有著美麗景緻的圖恩,可以感覺到布拉姆斯再次將他的情緒內縮到心裏深處。
這首作品擴大小提琴奏鳴曲的形式,有著四樂章龐大的結構,第一樂章為快板(Allegro),d小調,奏鳴曲式。一開始,雖然譜上標示著「輕聲」(sotto voce),但是旋律顯現的炙熱情感,無法壓抑,開始兩音組成的上行四度的旋律,是布拉姆斯音樂的特徵,這上行四度帶給人訝異與無法克制的情緒,加上鋼琴焦躁的切分音與小提琴拉長的旋律所造成戲劇化的不安,馬上將人的思緒陷入一種因熱情而焦慮的狀態,也聯想到北德誨暗多變的天空﹔直到尾奏才在平靜中黯然結束。第二樂章為慢板(Adagio),D大調。此樂章的旋律像是無際的天空,有著延長的甜美旋律,不停的湧出,宛如回憶般的思念過去美好的時光,帶著濃濃的抒情,揪人心結。第三樂章有著多愁善感的稍急板(Un poco presto e con sentimento),升f小調。這樂章帶有詼諧的意味,布拉姆斯似乎只想將它當成一段輕鬆的間奏曲。第四樂章是激動的急板(Presto agitato),迴旋曲式的奏鳴曲。樂章一開始一掃之前樂章的陰霾,激動的音型表現出沉穩卻熱情,而使整首作品有一個令人激賞的結束。在樂曲中,呈式部突然中斷變成發展部,而再現部不是由呈式部的開頭開始,而是由中斷 的呈式部接續,於是這首作品使得當時的樂評家們摸不著頭腦這是一首奏鳴曲或是迴旋曲,這也令大家再次領悟到布拉姆斯創作的高度才華。
布拉姆斯 : G大調第一號奏鳴曲
第一號是一種悠閒恬淡的鄉村氣息,就像他的副題「雨之歌」一樣,具有大自然的風貌及豐富之內涵變化,隨著音樂的發展而洋溢熱情,間雜著悲觀隱藏的情緒,基本上這是首具有矛盾性格的樂曲。《G大調第一號奏鳴曲》就是由小提琴如歌似的主題帶出鋼琴透明如翼一般的和聲。隨著鋼琴和聲逐漸厚重,小提琴也進入昂揚富戲劇性的樂段,最後以取自民謠「雨之歌」優美的主題作為本曲終章,留下聆聽者隨著遠去的樂聲餘韻,感動久久不能自己。
第一樂章是不太急的甚快板,奏鳴曲形式。曲子在鋼琴伴奏下,由小提琴以平易輕快的主題開始。第二樂章為慢板,抒情而平易的民謠形旋律由鋼琴單獨演奏,再加入小提琴,奏出充滿哀愁之歌,之後哀愁感消失,再度轉趨明朗。第二段由鋼琴獨奏開始,寂廖的送葬進行曲型態向前推廣,有人認為此乃是受舒曼悲劇式死亡陰影籠罩的結果。那小提琴如泣如訴的悲傷旋律,叫人聽了無論如何再也忘不了。第三段之後是送葬進行曲型態的再現,變為尾奏,悄悄地結束第二樂章。第三樂章是極中庸的快板,迴旋取形式。此小提琴旋律,事實上便是源於作曲者數年前寫成的歌曲《雨之歌》,而鋼琴則如幽咽流泉。然後,小提琴再奏出優美如歌的第一副主題,而鋼琴節奏曼妙的伴奏,亦能予人深刻的印象。第二副主題予人似曾相識之感,不過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因為在第二樂章的開頭部分,此旋律即曾以不同的速度出現過,然而此旋律又立刻改變節奏,經縮小後,立刻有轉呈活潑。全曲最感人肺腑者,恐怕要數此終樂章了。
布拉姆斯 : A大調第二號奏鳴曲
此曲為1886年布拉姆斯在瑞士土恩(Thun)湖畔渡假時完成的作品,充滿女性的甜美與溫柔,恰和前一首作品99的第二號F大調大提琴奏鳴曲形成強烈的對比。
瑞士土恩湖的山水景觀壯麗,阿爾卑斯山群倒影在蔚藍的湖水上,比奧地利風景的格局更加寬廣。 在此時,布拉姆斯正與女低音史庇絲(Hermine Spies)密切的交往。年輕的史庇絲也在此地停留,據說布拉姆斯常常和她在湖邊散步。甚至有學者認為,這首第二號小提琴奏鳴曲充滿女性的溫柔與甜美,即是布拉姆斯向史庇絲所吐露的真情。
第一樂章甜美的快板,本樂章抒情單純的旋律與結構,充滿靈氣,類似舒伯特的作品。克拉拉*舒曼曾針對此樂章說:「這是 Johnnes作品中最讓我喜悅的音樂,在此曲中又讓我沈浸在許久未曾有的幸福回憶裡」。 歌謠性優美的旋律彷彿瑞士晴朗的天空,明亮而舒暢。第二段的急板略帶詼諧,形成強烈的對比。
此曲第三樂章不像一般的終樂章的活潑愉快,而是夢一般的甜美。其冗長富韻律的旋律線亦為布氏少有,從容而悠閒。直到結尾,瑞士美麗的湖光山色展現其中,輝煌燦爛的尾奏結束了全曲。
和布拉姆斯第一號小提琴奏鳴曲做比較,此曲較第一號具有豐沛的詩情與力度,瑞士的山水、幸福的生活、加上小提琴高音域的使用,使全曲更燦爛光亮。主題的簡潔樸直、富韻律感,更顯悠閒恬靜。
內容註
Sonata for piano and violin, no. 3 in D minor, op. 108 / Johannes Brahms -- Polonaise brillante No. 1 in D major, op. 4 / Henryk Wieniawski -- Sonata for violin and basso continuo in D major, HWV 371 / George Frideric Han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