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251
0
0
0

海飛茲大全集 Vol. 102Complete Album Collection Bounds, CD 2

館藏資訊

摘自 博客萊音樂館網站
以原始LP封面包裝設計,豪華硬紙盒裝,全球限量發行!
260頁精美硬皮裝訂解說冊,內含多幅珍稀照片、集結了由約翰&約翰.安東尼.馬提斯(John & John Anthony Maltese)撰寫唱片解說的專文,以及海飛茲完整專輯列表。
首度收錄海飛茲1934年到1964年之間從未發行過的錄音,曲目包含了協奏曲、奏鳴曲以及室內樂等,收錄在三張Bonus CD。
套裝裡除了珍稀收錄長達三個小時從未發行過的錄音之外,內容總共有103張專輯以及一張的Live演出DVD。解說冊以精美硬皮裝訂,刊載了多幅珍貴的歷史照片外,還集結了由約翰&約翰.安東尼.馬提斯(John & John Anthony Maltese)撰寫唱片解說專文以及海飛茲所有唱片錄音紀錄等史料。
海飛茲是個不折不扣的傳奇人物,他的影響力至今仍深深影響著全世界學小提琴的人。美國小提琴教父艾薩克.史坦(Issac Stern)說:「海飛茲是二十世紀小提琴界中最強力而深遠影響」;另外一位小提琴大師帕爾曼(Itzhak Perlman)對海飛茲只是短短地說了:「小提琴界的『神』」。
綜觀大師的一生,海飛茲的名字代表的就是: 『超乎完美』!海飛滋生前曾經演過好萊塢的一部電影,也經常性地在廣播上出現,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為從軍的軍人做大規模地巡迴演出讓他的聽眾迅速大量累積。很難想像看起來嚴肅的古典音樂大師海飛茲也曾經寫過一首嘻哈歌曲叫做「Jim Hoy」,與他有同樣,在另一種音樂類型,深具影響力的歌手法蘭克.辛納屈(Frank Sinatra)說:「他從聆聽海飛茲的演奏中學習如何分句表達的技巧。」
時至今日,即使在海飛茲舉行最後一次獨奏會已經過了40年,他的影響力仍然繼續影響著;當紅的小提琴家凡格羅夫(Mzxim Vengerov)在2009年接受「The Strad」雜誌訪問時,表示:「海飛茲留下無法形容的影響力在我的音樂生命中…我會從頭到尾反覆地聽他的錄音,尋找出小提琴為什麼可以發出這樣的聲響。」
海飛茲五十五年的演奏生涯中遺留下來了大量的錄音,從1971年他為Victor 錄製的首張專輯,當時他在卡內基首度登台的大受好評,到1972年的最後一次公開獨奏會。曲目十分廣泛,從協奏曲、奏鳴曲到室內樂,還有許多是世界首度錄音的協奏曲例如:西貝流士、普羅高菲夫、康果爾德、華爾頓、卡斯特努佛-泰德斯可、葛努伯格和羅莎等。其他小品也因為海飛茲獨一無二的詮釋演出而深具特色。海飛茲本身改編的樂曲也頗負盛名,例如他唯一的立體聲錄音就是改編了蓋希文的『乞丐與蕩婦』選曲。
套裝裡面的專輯以原始的LP包裝呈現,集結了海飛茲在RCA、Columbia Masterworks, and Vox cum Laud旗下的錄音,原始的封面以及品牌Logo就如同當年最初發行時一樣重新放上去。Bonus的三張 CD 則是收錄了1934年到1964年之間有從未發行過的錄音,有協奏曲、奏鳴曲以及室內樂等,其中,收錄他與指揮家庫塞威茲基(Serge Koussevitzky)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的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是他在同樣正式錄音版本前一年半錄製好,卻遲至今日才收錄在這套大全集面市。
這套精美包裝、精心策劃的套裝,讓新世代有機會重新發現海飛茲的神奇魔法,也讓我們重溫這位偉大小提琴家的技藝,就如同樂評家提姆斯.泰勒說的:「海飛茲的競爭對手只有一個人,那就是他自己。」
摘自 魯道夫布落格網站
20世紀最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家海飛茲,出生在帝俄時期Vilnius的猶太裔家庭,這個地方現在是立陶宛共和國(Republic of Lithuania)的首都。關於他的生日,官方記載是1901年2月2日,某些說法稱他應該出生於1899或1900年,因他的母親想讓他看起來更像個神童,所以才把他的生日報為1901年。他的父親是一位地方小提琴教師,海飛茲3歲開始由他的父親啟蒙學習小提琴,7歲時他就以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 ,Op.64)進行他的第一次公演,被譽為神童。
1910年他進入聖彼得堡音樂學院接受Leopold Auer的指導,之後他到了歐洲與Fritz Kreisler會面並獲讚賞。1912年他在Arthur Nikisch指揮下與柏林愛樂合作演出。
1917年俄國革命爆發,此時他來到美國,10月27日在卡內基音樂廳(Carnegie Hall)舉行演奏會,並大受歡迎。1925年他獲得美國公民身分,1942到1944年間他也參與了二次大戰期間的勞軍活動。直至1972年洛杉磯音樂中心他的最後一場演奏會之前,海飛茲一直是位活躍的小提琴演奏家,他的演奏生涯長達60餘年。此後他仍繼續從事音樂教育工作。
1987年12月10日海飛茲病逝於洛杉磯的Cedars-Sinai Medical Center。
摘自 愛樂電台網站
德弗札克共有五首五重奏作品,其中寫給鋼琴與弦樂四重奏的鋼琴五重奏有兩首,而這兩首曲子的創作時間相隔了15年。
德弗札克「第一號鋼琴五重奏」創作於西元1872年左右,是由快-慢-快三個樂章所組成的。那時候三十出頭的德弗札克名氣不大,因此這首曲子在首演後不久就被人遺忘,後來也很少有演出的機會。後來到了1880年代末期,德弗札克創作了許多斯拉夫舞曲,一時聲名大噪,此時的他又回頭改編這首「第一號鋼琴五重奏」,希望能賦予這首曲子新的面貌,不過經過多次修改,德弗札克仍不滿意,於是他又另外創作了一首鋼琴五重奏,也就是「第二號鋼琴五重奏」。這首曲子可說是鋼琴五重奏中的經典之作,一般我們如果提到德弗札克最著名的鋼琴五重奏,指的就是這首「第二號鋼琴五重奏」。
德弗札克第二號鋼琴五重奏,創作於西元1887年,共由四個樂章組成。
第一樂章採用標準的奏鳴曲式寫成,分為呈示部、發展部及再現部三個部分。樂章一開始,在鋼琴的伴奏下,大提琴奏出優美的第一主題,接下來,是有力的合奏。第一主題告一段落之後,出現的是第二主題,由中提琴柔和地奏出,可以聽到第一以及第二主題,這個樂章就在這兩個主題交錯出現中,不斷進行。
第二樂章是以「悲歌」的形式寫成,所謂的「悲歌」,指的是一種起源自今天烏克蘭地區的民族音樂,從字面上來看,「悲歌」似乎是一種憂鬱悲傷的音樂,但這個說法只對了一半,因為除了憂傷的旋律外,「悲歌」中也會交錯出現快速而充滿熱情的樂段。在十九世紀時,許多俄羅斯與東歐地區的音樂家都曾使用「悲歌」的形式來創作,德弗札克亦然,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他的第四號鋼琴三重奏。這首作品的標題就叫做「悲歌」,是鋼琴三重奏中不可不聽的經典作品。
「第二號鋼琴五重奏」的第三樂章是一首精采的詼諧曲,採用「富里安舞曲」的形式創作而成。「富里安舞曲」是波西米亞地區一種民族舞蹈音樂,主要由充滿活力的快板,與柔美動人的旋律交錯出現組成,輕快的舞曲節奏使得這個樂章氣氛活潑,讓人似乎可以透過音樂,看見波希米亞鄉間歡樂的舞蹈景象。
「第二號鋼琴五重奏」第四樂章是快板的終曲樂章,共有兩個主題。這兩個主題都有鮮明的舞曲性格,延續了第三樂章中「富里安舞曲」所營造出的氣勢。
德弗札克「第二號鋼琴五重奏」結構嚴謹、旋律優美流暢,與布拉姆斯的「F小調鋼琴五重奏」相比,可說是毫不遜色。除此之外,這首曲子還富有濃厚而特殊的民族色彩,讓聽過的人總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德弗札克是一位能根據西歐傳統音樂形式、語法,成功描繪民族色彩的的作曲家,和一些迫不及待、以最直接的方式表達民族情感的作曲家相比,德弗札克或許顯得較為保守,然而,藉著深厚的西歐音樂語法,德弗札克不但呈現出捷克的民族音樂風格,更成功地提升了捷克民族音樂的藝術性。除此之外,德弗札克創作優美旋律的傑出能力,與樸實明朗的音樂風格,也使得他的作品廣受喜愛。

內容註

Quintet for piano, 2 violins, viola and cello, no. 2 in A major, op. 81 / Dvořák -- Romantic fantasy for violin, viola and orchestra / Arthur Benjamin -- Divertimento for violin and viola op. 37, no. 2 / Ernst Toch.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