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
0
0
0
牧神與愛神 = The Greek myth /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 其他作者:
- 其他題名:
- Greek myth.
- 德布西牧神午後前奏曲.
- 柴科夫斯基洛可可主題變奏曲(改編給小號).
- 法朗克賽姬.
- 拉威爾達夫尼與克蘿伊第二號組曲.
- 出版: 台北市 :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民101[2012]
- 叢書名: NSO法蘭西系列 , NSO Kaleidoscopic France
- 媒體類型: DVD
- URL:
NSO法蘭西系列---牧神與愛神 = The Greek myth-影音
- 一般註:單機錄影. 黃俊義錄製DVD。
- 演出者註:呂紹嘉, 指揮 ; 瑟吉.納卡里亞可夫 Sergei Nakariakov, 小號 ; NSO 國家交響樂團.
-
讀者標籤:
- 系統號: 005112500 | 機讀編目格式
館藏資訊

摘要註
19世紀末,法國籠罩在一片「印象」中,德布西感受時代的氛圍,呼應馬拉美詩作,譜寫革命性的《牧神午後前奏曲》,以獨特音樂語彙,在慵懶虛幻的田園牧歌中,開創古典音樂的全新時代,也為NSO「法蘭西系列」舒展出第一道音色。同樣和牧神有關,管絃聖手拉威爾,1909年受俄國芭蕾舞團委託,創作《達夫尼與克蘿伊》舞劇,描述一對苦命戀人、在牧神幫助下終成眷屬。1912年由當時芭蕾舞界超級巨星尼金斯基首演,斯特拉溫斯基盛讚為法國最美的音樂。其後作曲家自舞劇選出兩首組曲,第二組曲如同《波麗露》,是音樂會常客。牧神與愛神丘比特,都是男女情感的促成者,但在希臘神話中,丘比特也曾陷入情網,愛上絕世美女賽姬,卻遭受母親維納斯阻撓。這段曲折苦戀,被法朗克靈感的箭射中,譜寫成《賽姬》,在平緩纏綿中,吹奏人間的至情至性。
內容註
牧神午後前奏曲 / 德布西 -- 洛可可主題變奏曲(改編給小號)/ 柴科夫斯基 -- 賽姬 / 法朗克 -- 《達夫尼與克蘿伊》第二號組曲 / 拉威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