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85
0
0
0

Celibidache in Rehearses and PerformanceDvorak & Prokofiev 全區

館藏資訊

摘自 維基百科網站
謝爾蓋·傑利畢達克(羅馬尼亞語:Sergiu Celibidache,1912年6月28日-1996年8月14日)是一位著名的羅馬尼亞指揮家。他在羅馬尼亞接受教育,然後前往巴黎和柏林。謝爾蓋·傑利畢達克的職業音樂生涯跨越了五十年,曾擔任慕尼黑愛樂樂團、柏林愛樂樂團和幾個歐洲管絃樂團的首席指揮,他在晚年於德國美因茨大學與位在賓夕法尼亞州費城的柯蒂斯音樂學院任教。
謝爾蓋·傑利畢達克經常拒絕將他的表演錄製成商業錄音唱片,因為他聲稱聽者無法從音樂廳外獲得「先驗經驗」。他在擔任慕尼黑愛樂樂團時,引起性別歧視的爭議和指責,導致法律攻防戰長達12年之久。
謝爾蓋·傑利畢達克於1912年6月28日出生於羅馬尼亞,父親是一位地方行政官員。傑利畢達克幼年在家鄉羅馬尼亞學習鋼琴,後來前往法國巴黎學習音樂、哲學與數學。
他的父親想要他在羅馬尼亞從政,然而,切利比達克於1936年選擇參加德國柏林音樂音樂學院,他在那裡學師從海因茨·泰森(Heinz Thiessen)、科特·托馬斯、弗里茨·斯坦因(Fritz Stein)。他在柏林弗里德里希·威廉大學繼續博士後研究,他在那裡學習了哲學和音樂學,師從哈特曼和愛德華·施普蘭格爾、阿諾德·謝林等人。他曾指揮柏林廣播樂團,並在指揮比賽中獲獎。他在1944年順利獲得學位。謝爾蓋·傑利畢達克在柏林進行研究期間,受到他的老師馬丁·施泰因克的影響,接觸到禪,佛教的信條對於他的世界觀和工作產生影響。
1945年,柏林愛樂樂團音樂總監福特萬格勒因為其在戰爭中與納粹關係密切,遭到美國為首的盟軍起訴,暫時被取消了職務,不能繼續負責柏林愛樂樂團的管理工作,柏林愛樂樂團一時群龍無首。傑利畢達克臨危受命,擔任柏林愛樂樂團的常任指揮,此時的傑利畢達克剛從音樂學院畢業,年僅三十三歲。雖然切利比達凱沒有什麼經驗,但他對此項工作非常負責認真,日以繼夜的努力,其成果有目共睹,所以很快就樹立了威信,並且成為一個最具吸引力的新生代指揮家。他將柏林愛樂保持在一流水準,還大大地擴充柏林愛樂樂團的演出曲目,讓樂團走出傳統曲目的圈子。柏林愛樂接觸了很多二十世紀作曲家的音樂作品。其間,傑利畢達克留下了少量錄音。
1947年,福特萬格勒解禁歸來,與傑利畢達克合作,共同管理柏林愛樂樂團。在合作過程中,傑利畢達克從這位前輩身上學到了很多,對福特萬格勒畢恭畢敬。
可是在1954年福特萬格勒逝世後,接替成為柏林愛樂首席指揮的是指揮新星卡拉揚,並不是傑利畢達克,而前者最終成為柏林愛樂終生指揮。傑利畢達克對此相當失望傷心,下定決心離開了柏林愛樂,很久都未回到柏林。但是柏林人並沒有忘記他,當他率領斯圖加特廣播交響樂團到柏林指揮布魯克納第八交響曲的時候,柏林人也給予他熱烈的歡迎。他在1940年代後期和50年代於英國演出,部分原因是由於鋼琴家艾琳·喬伊斯和她的經理人的推薦。喬伊斯說,切利比達克是她合作過的指揮中最偉大的一位,「他是唯一一個進入我的靈魂的指揮」。
傑利畢達克之後便輾轉於歐州、美國、日本等地客串指揮,與眾多廣播交響樂團合作,並先後於斯德哥爾摩廣播交響樂團、法國國家管弦樂團、漢堡交響樂團等處任擔任常任指揮。1958年被第一次邀請到斯圖加特廣播交響樂團,後來兩者合作增多。1969年,斯圖加特廣播交響樂團的總指揮漢斯·穆勒·克雷逝世,1972年由切利比達凱出任藝術指導,把樂團的水準提高,並且留下的大量錄音,現在由德國唱片公司分成60張CD出售。從1954年到1979年指揮慕尼黑愛樂樂團,1979年出任音樂總監直至逝世為止,其間錄製的視頻音像由EMI發行。
1983年,傑利畢達克執教於費城。傑利畢達克於1992年再次指揮柏林愛樂樂團。
傑利比達克於1996年8月14日在巴黎附近的匹斯維爾區埃松河畔拉納維爾去世。他被安葬在埃松河畔拉納維爾墓園。
傑利比達克的音樂演影響許多觀眾。1984年,謝爾蓋·傑利畢達克在卡內基音樂廳與柯蒂斯音樂學院管弦樂團合作,《紐約時報》的評論家約翰·羅克韋爾吹捧為這是二十五年來最好的音樂演出。
傑利畢達克的指揮特色是演奏速度很慢。有人認為,這是他受「玄」學的影響之故。他的拿手曲目是布魯克納作品。但他拒絕指揮馬勒的作品。
他的另一指揮特點就是進行非常多的排練。在擔任柏林愛樂指揮期間,他就規定每場音樂會之前須有十次以上的排演。
傑利畢達克非常討厭錄音,所以他在音樂會的演出次數更多。他覺得把唱片里的聲音猶如罐頭裡的豆一樣,其生命力無從提起。他早期曾嘗試錄了一些音樂,但他對效果很不滿意。自此他便極端排斥錄音,並且為了錄音的事務還和別人發生過爭執。雖然如此,還是有各種形式的錄音流傳於世,大多數錄音是廣播錄音。

內容註

Symphony no. 9 "From the New World" / Dvořák (58:00) -- Symphony no. 1 "Classical" : rehearsal and performance / Prokofiev (56:00).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