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352
0
0
0

李斯特計畫

館藏資訊

摘自 博客來音樂館網站
為紀念李斯特兩百歲冥誕,不少音樂家相繼推出以李斯特為主題的專輯,而法國鋼琴家艾馬爾這一套曲目經過精心安排的唱片,是片海當中非常有趣而且獨到的企畫。它不只收錄李斯特的鋼琴獨奏曲,還有受到李斯特影響的後代作曲家作品。
艾馬爾以李斯特B小調鋼琴奏鳴曲為出發點。這部奏鳴曲經常被視為炫技之作,但是艾馬爾認為,詮釋B小調鋼琴奏鳴曲最大的困難點,在於如何表現幾個不同型式要素的個性,而且又要讓它們合而為一,透過對比來表現鋼琴的戲劇性。以單樂章寫成,證明李斯特希望這部作品的樂念能一氣呵成。稍後,華格納也在他的劇樂裡,實踐李斯特這樣的想法。這裡收錄的華格納鋼琴代表作,是華格納獻給威森東克夫人的《降A大調鋼琴奏鳴曲》。
貝爾格《第一號鋼琴奏鳴曲》與B小調鋼琴奏鳴曲一樣,注重音樂內在的戲劇性,而且已經強烈到可以嗅到未來貝爾格創作歌劇的表現主義特色。十九世紀以來,愈來愈多作曲家嘗試把音樂和各種觀念相結合。從音樂的創新、鋼琴曲的結構與音色來看,李斯特正是開啟這種觀念的第一人,影響到後來的史克里亞賓、梅湘。二十世紀作曲家裡,拉威爾與巴爾托克與李斯特的音樂互動尤其密切,《輓歌》尤其能夠聽到李斯特對巴爾托克的和弦創作無所不在的影響。
摘自 開眼電影網站
有「現代曲目王者」之稱的鋼琴大師艾馬爾(Pierre-Laurent Aimard),能從琴鍵裡擠出其他鋼琴家無法想像的聲音。只有當音樂達到了「完美」的境界,艾馬爾才會感到滿意。但為了追求這份「完美」,除了多次重錄,有時甚至連樂團的鋼琴都得整組撤換,這樣的用心良苦只有一個目標:完美的樂曲。
艾馬爾12歲進入法國里昂的音樂學校就讀,後轉至德國科隆的音樂學院,受教於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音樂大師─梅湘(Olivier Messiaen)的妻子門下,16歲即獲得巴黎音樂學院的大獎,同年並勇奪國際梅湘音樂獎,自此聲名大噪。
艾馬爾最為人知之處,在於他將現代音樂普及於大眾的同時,又能維持室內樂與獨奏家的個人特色,並且廣受好評。2009年起,艾馬爾獲聘英國艾爾德堡音樂節(Aldeburgh Festival)的藝術總監。

內容註

La lugubre gondola : S. 200 / Franz Liszt (5:06) -- Piano sonata in A flat major, WWV 85 : "for the album of Frau Mathilde Wesendonck" / Richard Wagner (10:32) -- Nuages gris : S. 199 / Franz Liszt (3:03) -- Piano sonata, op. 1 / Alban Berg (8:36) -- Unstern! = Sinistre : S. 208 / Franz Liszt (6:03) -- Piano sonata no. 9 in F major, op. 68 : "Black Mass" / Alexander Scriabin (8:36) -- Sonata in B minor, S. 178 / Franz Liszt (32:00) -- Aux cyprès de la Villa d'Este I : Thrénodie : S. 163/2 : from Années de pèlerinage III / Franz Liszt (6:11) -- Nénie : op. 9a no. 4, Sz 45/4 : from Négy siratóének = Four dirges / Béla Bartók (3:12) -- Saint François d'Assise : La prédication aux oiseaux : S. 175/1 : from Années de pèlerinage III [i.e. Légendes] / Franz Liszt (10:33) -- Tangata manu : from Miniature estrose I / Marco Stroppa (9:34) -- Les jeux d'eau à la Villa d'Este : S. 163/4 : from Années de pèlerinage III / Franz Liszt (8:03) -- Jeux d'eau / Maurice Ravel (6:03) -- La traquet stapazin : from Catalogue d'oiseaux II / Olivier Messiaen (13:35) -- Valleé d'Obermann : S. 160/6 : from Années de pèlerinage I / Franz Liszt (15:41).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