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126
0
0
0

It's All About the Music全區英法德日文字幕

館藏資訊

摘自 上揚唱片網站
加拿大明星鋼琴家馬馬克.安卓.漢莫林出身費城譚波大學,主要追隨名師羅素.謝曼,1985年贏得卡內基美國音樂大賽之後,迅速竄紅,2001年還應邀在葛萊美獎頒獎典禮演出。安卓漢莫林以超級展技著稱,是罕見曲目專家,所錄唱片經常得獎。 最著名專輯是被英國企鵝唱片指南三星戴花的《魏格摩音樂廳獨奏會實況》、葛多斯基《蕭邦練習曲之練習曲》全集曾贏得Gramophone唱片大獎。
摘自 Piano Hsiang網站
馬克·安德魯·哈默林(Marc Andre Hamelin, 1961- ): 著名鋼琴演奏家馬克·安德魯·哈默林(又譯“漢默林”、“哈梅林”)於1961年生於加拿大的蒙特利爾,後移居美國,具有法國血統,他父親是藥劑師,也是一位優秀的鋼琴家,在兒子還小的時候就讓他認識諸如阿爾坎、梅特納、索拉布吉等特殊名家之作。哈默林五歲啟蒙習琴,九歲就在加拿大音樂比賽中優勝。他先在蒙特利爾的丹第音樂學院學習,接著從美國費城譚波大學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主要追隨名師羅素·齊爾曼,1985年贏得卡內基音樂廳鋼琴大賽金牌之後迅速竄紅,並在美國和加拿大的重要城市舉辦了數場音樂會,開始了其演奏生涯,被紐約時報資深樂評家勳伯格譽為“超級展技家”。
哈默林除了精通基本曲目之外,還以開發罕見曲目為己任,灌錄了阿爾坎、戈多夫斯基、伯恩斯坦、博爾科姆、亨賽爾特、柯恩古爾德、葛萊哲、雷格、卡托瓦、羅斯拉維茲、列夫斯基、舒瑪等先前只在學術圈才知曉的作品,並數度贏得英國、德國、澳洲之唱片大獎。此所以國際鋼琴季刊稱許他為“近年來最富冒險精神也最具勇氣的鋼琴家”,而紐約時報也說:“音樂會的組織者希望讓古典音樂恢復活力的話,一定要找哈默林! ”2001年洛杉磯葛萊美獎頒獎典禮,哈默林乃唯一受邀現場演出的古典藝人,這無疑是對其群眾魅力之最大肯定。
哈默林的外表文質彬彬,戴著一副眼鏡,沒有一絲霸氣,他的性格也是相當低調,這是限制他在國內知名度的原因之一,他加入的Hyperion 公司國內也引進較少,雖然該公司不能與那些百年老店相比,但是由於哈默林這樣的高手加盟,目前也成為國際上最為優秀的唱片品牌之一。哈默林從80年代開始就在Hyperion 公司留下了許多錄音,直到2000年發行了波蘭鋼琴家戈多夫斯基改編肖邦全部練習曲的2張錄音榮獲了“留聲機”獨奏大獎後,才更為世人所知。戈多夫斯基所改編過的53首肖邦練習曲難度之高令人咋舌,能完整演奏全部的少之又少,因此限制了這些曲子的知名度,經由哈默林演奏後,這些眼花繚亂的樂曲呈現在世人面前,雖然這並不是全世界第1套全集錄音,但其高超的演奏無疑驚動了鋼琴界,從此這些樂曲被越來越多的人提起甚至演奏,而哈默林的錄音也成為了範本,所以僅就這一項貢獻就可以將他記入史冊了。
(一)演奏特點
哈默林的演奏特點可以用鬆弛,準確,超技,廣博來概括,而觸鍵的聲音更是優美動人。
1.所謂鬆弛,是說哈默林演奏時兩個手臂極其放鬆,這種高明的演奏手段使得其技巧完美無暇,無論多困難的樂曲或者片斷,在哈默林手底都輕巧的克服,似乎沒有任何樂曲能難倒他。從許多他的現場演出來看,演奏時手腕略有掉起,手臂其他部位都不加以外力,順暢的將力量從肩部傳送到指尖,因此哈默林在彈奏爆發的和弦時不見動作多大,但聲音集中有力,實在是頂尖的觸鍵。
2.所謂準確,是指哈默林的所有現場演奏錄音幾乎沒有失誤,無論是快速片斷還是各種艱難大跳,都不帶一個錯音,而且所有演奏出的樂曲都極其符合風格,決無任何走型,可謂神技。當今所有鋼琴家的推廣都是靠的錄音棚灌製的唱片,而唱片是可以修改和後期加工的,所以其中包含了不少虛假的水分。真正功力所在是那些音樂會的錄音或者錄像,而只有較少的鋼琴家才敢進行現場錄音錄像。大量現場演出所顯示的,哈默林的準確演奏是決無修改的,連盛年的霍洛維茨,魯賓斯坦等人都愁於錯音,似乎只有米凱蘭傑利這個完美主義者和哈默林的現場達到水準,而曲目範圍來說前者卻相距甚遠了。
3.所謂超技是最好解釋的,是說的哈默林的技巧高超,有這個作為前提,才有他為鋼琴音樂做出貢獻的基礎。無論八度,雙音,快速和弦還是長時間的巨型樂曲,他應付起來都易如反掌。因此比李斯特還困難的作曲家例如戈多夫斯基,阿爾坎,布索尼等人的作品都被哈默林一一克服,成為其保留曲目了。
4.所謂廣博,是指哈默林在鋼琴文獻中的獨到眼光及眾多的保留曲目。當年俄羅斯鋼琴大師李赫特就以罕見的豐富曲目震驚了世人,從巴洛克的巴赫,亨德爾到現代作品的興德米特,斯特拉文斯基等無所不包。而在今天我們有幸擁有哈梅林實在是個值得慶幸的事情,他的演奏曲目包括常規曲目和非常規曲目,大家耳熟能詳或者鋼琴家必彈的作品他基本都一一涉獵到,而那些被時間埋沒但獨具價值的作曲家的作品也成為他的保留曲目。
(二)音樂貢獻
哈默林的出現給鋼琴音樂帶來了新的天地,憑藉自己的力量給鋼琴音樂做出巨大的貢獻,這些貢獻包括了偏僻曲目的開拓發掘,常規曲目的典範演繹,新作品的創作等幾個方面。
1.偏僻曲目的開拓發掘
平心而論,僅憑這一點,哈默林就是古往今來最為出眾的鋼琴大師之一,將被永遠記入史冊。鋼琴文獻是所有樂器文獻中最為廣博的,除了那些我們經常聽到的作曲家外,有許多知名作曲家的不知名作品和不知名作曲家的知名作品被埋沒了。原因之一當然是因為有的本身價值的確不如那些大師的作品重要,但往往其間閃現了神來之筆或者優美片斷,單因此而被全部遺忘實在是個令人惋惜的事情;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在音樂史中總有一些與時代格格不入的奇人,或者是風格超前,令同時代難以接受,或者是本身俱備了超人的技術因而其作品由於艱澀的技巧而無法推廣。因為就需要一位既要對這些作品充滿興趣還具備高人一等演奏水平的鋼琴家來完成發掘和推廣任務,而哈默林無疑正是上天派來的最佳人選。下面簡單分析一下哈默林所發掘的一些重要的作曲家或者重要作品。
(1)戈多夫斯基(Leopold Godowsky, 1870-1938)。前文已經提到過哈默林是憑藉錄製的全部戈多夫斯基改編肖練而走紅的。戈多夫斯基是波蘭鋼琴大師,作曲家,本身演奏水準很高,還寫有許多鋼琴作品。這些作品分為原創作品和改編作品,而最為重要的就是那一首首高難度的改編作品。戈多夫斯基在進行樂曲改編時最擅長的就是運用複調手法將幾個旋律融合一起同時出現,達到眼花繚亂的效果,所以不僅要求演奏者的技巧高超,還要具備清楚的頭腦才能將聲部都表達清楚。哈默林除了那套幾乎完美的肖練錄音外,還演奏錄製了一些戈多夫斯基的原創作品,如一首龐大晦澀的奏鳴曲等。在此之前,這些作品是很少有人問津的,因此哈默林為戈多夫斯基的作品作出的貢獻尤為重要。
(2)阿爾坎(Charles Valentin Alkan, 1813-1888)資深的鋼琴愛好者或許會聽說過這位法國的怪才作曲家阿爾坎,他與李斯特同時代,本身是個高明的鋼琴家卻放棄演奏,熱愛教學和作曲,寫下許多獨具特色的鋼琴作品,然而他超前的和聲,和艱澀的技術使得他的作品被遺忘了,反而李斯特和布索尼這些大師尤為賞識他和他的作品。 20世紀有許多的演奏家如雷蒙德·萊文塔爾(Raymond Lewenthal),羅納德·史密斯(Ronald Smith)等人已經意識到阿爾坎的魅力以及作品所包含的獨創性,開始發掘他的全部鋼琴作品,並且錄製了少量的唱片。哈默林在九十年代後對阿爾坎的重要作品如《鋼琴大奏鳴曲“人生”》Op.33 和《十二首小調練習曲》Op.39 等進行研究和演奏,發行了數張阿爾坎作品的唱片,他用自己無敵的技術使得這些作品重現光芒,已經成為同曲目的不二之選。
(3)梅特納(Nikolai Medtner, 1880-1951),這是一位與拉赫瑪尼諾夫同時期的俄羅斯作曲家,其綿長的俄羅斯氣息和鋼琴化的寫作手法十分難得,但由於其旋律不如老拉的優美動聽,因此阻礙了他的出名。哈默林將梅特涅的全部鋼琴奏鳴曲錄製成4張唱片,無如倫比的詮釋了這位具有民族特色的作曲家。
(4)凱帕斯汀(Nikolai Kapustin, 1937- )這是一位成功的融合了爵士因素的俄羅斯作曲家,鋼琴家,寫有10餘首鋼琴奏鳴曲及數首練習曲,前奏曲,小品等。但高度的節奏化和繁雜的記譜使得他不為人知,只有作者自己錄製了少量唱片。哈默林選擇了重要的作品進行錄製和演出,對推廣凱帕斯汀的作品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些作品已經成為國外音樂會上常見的曲目。
(5)由於篇幅所限,其他非常規曲目只能在這裡一筆代過,德國作曲家雷格(Reger)幾首龐大的變奏曲,維拉-羅勃斯(Villa-Lobos)充滿巴西風格的小品,澳大利亞鋼琴家葛萊哲(Grainger)根據民歌所譜寫的鋼琴作品,美國超前的作曲家艾夫斯(Ives)創作的堪稱最難理解的超長《第二鋼琴奏鳴曲“麻省康克德” 》,波蘭現代作曲家席曼諾夫斯基(Szymanowski)全部瑪祖卡,法國音樂史中最為重要的里程碑式鋼琴作品,杜卡斯(Dukas)的奏鳴曲,俄羅斯長壽當代作曲家奧恩斯坦( Ornstein)的先鋒鋼琴作品,號稱全世界記譜最為繁瑣的作曲家索拉布吉(Sorabji)的第一鋼琴奏鳴曲等等。
2.常規曲目的典範演繹
許多人看過哈默林在Hyperion 公司留下的這些奇怪作品目錄會說,這只是一個劍走偏鋒,只靠演奏這些沒人知道的作品為生,避重就輕的鋼琴家。其實事實遠不是如此,因為從哈默林的演奏會目錄來看,他所涉及到的常規曲目更多得驚人,其中包括許多的意想不到。這裡就做一個簡略的統計就可明鑑了:獨奏作品有巴赫第5法國組曲;
海頓晚期奏鳴曲;
莫扎特的幾首奏鳴曲;
貝多芬晚期奏鳴曲;
舒伯特的流浪者幻想曲,晚期奏鳴曲;
肖邦的波蘭舞曲,船歌,敘事曲,第2奏鳴曲;
斯克里亞賓的全部奏鳴曲;
勃拉姆斯的間奏曲;
舒曼的蝴蝶op.2,狂歡節op.9,幻想曲集op.12,交響練習曲op.13,幻想曲op.17,第2奏鳴曲op.22;
福雷的船歌;
李斯特的數首匈牙利狂想曲,包括“唐璜”改編曲在內的數首大型歌劇改編曲,音樂會練習曲,全部帕格尼尼練習曲;
阿爾貝尼斯的全套伊貝利亞組曲;
普羅克菲也夫的小品如“諷刺”op.17等;
肖斯塔科維奇的幾首前奏曲與賦格;
布索尼的第6小奏鳴曲“卡門”,改編巴赫的“恰空”;
巴伯的鋼琴奏鳴曲;
拉赫瑪尼諾夫的第2奏鳴曲,音畫練習曲小品等;
格甚溫的歌曲改編曲等。協奏曲包括莫扎特的數首,貝多芬5首,拉赫瑪尼諾夫的第2,第3首和帕格尼尼狂想曲,格甚溫的鋼琴協奏曲,藍色狂想曲,格里格協奏曲,伯恩斯坦帶鋼琴的第2交響曲,布索尼帶合唱的龐大協奏曲,李斯特2首協奏曲和死之舞,聖桑第2,4,5協奏曲,謝德林的第2協奏曲,安東·魯賓斯坦的第4協奏曲等等。雖然只是一份短短的清單,但是其中的分量卻是很重,其中例如肖邦第2奏鳴曲,拉赫瑪尼諾夫第2奏鳴曲等都是難度很高的常規作品,更不用說貝多芬舒伯特那些需要深厚音樂功底的奏鳴曲了。當紅的許多明星鋼琴家,一旦練好某個大型作品比如拉赫瑪尼諾夫第3協奏曲等,就會連續演出數月甚至數年,曲目狹窄的可怕,而在哈默林的目錄中,拉3僅僅出現在一場音樂會中,其後立刻換成了別的曲目,很少雷同。哈默林演奏這些常規曲目也絕非跟風湊熱鬧,舒曼交響練習曲的緊湊,巴伯奏鳴曲的張力,拉赫瑪尼諾夫奏鳴曲結尾的爆發,李斯特全部帕格尼尼練習曲的精準和優美都可以作為範本來聽,更不用說斯克里亞賓的全部奏鳴曲了。
3.新作品的創作
哈默林除了演奏之外,還譜寫了許多很有特色的鋼琴作品,並留下了其中大部分的錄音。包括十二首小調練習曲,一首前奏曲和賦格,一首小前奏曲,一首向索拉布吉致敬的前奏曲,一首混合了3首肖邦練習曲的改編曲,一首改編自阿布魯(Abreu)的充滿民族風味的小品《雀鳥》Tico-Tico no Fuba,一套名為《最真摯的感情》Con Intimissimo Sentimento 的組曲,以及為3首莫扎特協奏曲和李斯特第2狂想曲譜寫的華彩等等。其中最為重要的是12首練習曲中的5首,包括一首改編自羅西尼歌曲《舞曲》La Danza,一首改編自李斯特的《鐘》,一首改編自里姆斯基-柯薩科夫的《野蜂飛舞》,一首改編自肖邦的《“黑鍵”練習曲》,一首名為《向斯卡拉蒂致敬》的小品。這些作品帶著原作的影子,卻充滿了現代的和聲,聽起來既耳熟又怪異,而且技術難度之高簡直匪夷所思。目前已經有不少國外的新秀開始演奏這些作品了,它們的確也是一批優秀的音樂會曲目。
音樂是無法用語言來描述清楚的,優秀的演奏更是如此。要想真正了解哈默林神乎其神的演奏,就要去聽他的唱片或者到網絡中去搜尋他的資源。許多樂迷在討論哈默林時往往都驚嘆他的精力,廣博的曲目光練都要廢寢忘食,更別說連續的獨奏會,作曲,研究發掘被埋沒的作曲家,所以稱他為“神奇”的鋼琴家是名副其實的。哈默林對鮮為人知的鋼琴文獻所做出的貢獻將深遠的影響著鋼琴界,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了他高超的琴技。

摘要註

A documentary about Marc-André Hamelin, composer and pianist.

內容註

pt. 1. It's all about the music: the art of Marc-André Hamelin (47:48) -- pt. 2. Recital : Hamelin in Charlevoix, Quebec (47:50) -- pt. 3. Extra features (25:45).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