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171
0
0
0

席夫的巴赫法國組曲英法中文字幕

館藏資訊

摘自 博客來DVD館網站
「偉大的音樂遠遠大於她的表演者。我們這些音樂家用盡我們全部的生命來揭開她的秘密,並傳達其獨特的訊息。即使我們從來沒有達到想像中的目標,我們仍然藉由許多的表演,取得來自數百年前的經驗和知識。我們更能夠了解她的結構和內部運作的方式,無垠寬闊的道路就正在我們眼前。 」來自匈牙利布達佩斯的鋼琴家席夫(Andras Schiff),在二十年前曾說過這段誠懇的話語,透過他的演奏,重現這些歷史的刻痕。
DVD1是席夫在2010年的萊比錫巴哈音樂節,演奏巴赫的法國組曲、法國序曲,以及義大利協奏曲。席夫把他對巴赫的知識與理解傾注在這次演出當中,成就出一場相當極富沉思、細膩,而且相當具有說服力的演出。DVD2席夫解讀巴赫這段訪問在萊比錫最富盛名的湯瑪斯大教堂錄製,席夫詳盡地說明巴赫在萊比錫時期的生活,以及他在那時期的作品。
席夫的巴赫鍵盤作品全集被視為繼顧爾德以來最好的巴赫鍵盤音樂錄音;在巴赫之後他又陸續灌錄了莫札特奏鳴曲、鋼琴協奏曲、舒伯特鋼琴奏鳴曲等全集,多產且音樂內涵豐富、紮實。近幾年來席夫開始在ECM進行他熱衷的現代和匈牙利音樂的錄音,而他於ECM灌錄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更是好評不斷。2006年更因為這套作品,成為波昂貝多芬之家的榮譽成員。曾於九○年錄製過巴赫平均律鋼琴曲集,並以此作獲得古典企鵝評鑑最高殊榮三星帶花的席夫,於2012年8月在ECM再次發行《巴赫平均律鋼琴曲集》,重新展現他對於崇高的巴赫音樂之獨特思維。
雖然錄製過獲得全世界肯定的巴赫錄音,席夫卻依舊擁著謙卑與虔誠,仍然不斷地進化著。撇開那些世俗的評論與定位,或許,對席夫來說,能夠超越他的也只有自己。
席夫的巴哈 - 法國組曲 / 徐鵬博 文
巴赫在科登時期(1717-1723年)過著高低起伏劇烈的生活:他因為違反在威瑪的合約而被羈押入獄、家裡喪親、娶了新妻子…。即使日常生活如此動盪不安,巴赫還是譜寫了許多大規模的器樂作品,這些作品除了毫無爭議地彰顯了巴赫的偉大之外,作品本身在順序與結構上的對稱性方面也相當獨特。除了小提琴協奏曲與布蘭登堡協奏曲之外,巴赫也譜寫了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小提琴與鍵盤樂器的奏鳴曲、長笛與鍵盤樂器的奏鳴曲。很有可能也是在這幾年左右,巴赫譜寫了英國組曲與法國組曲。在絕大部分狀況下,這些作品都被集結為六個一組的形式,極有可能是為了出版所需;在18世紀,作曲家將作品集結成六個一組或一打為一組的形式出版,是一種風氣。音樂學者鮑依德(Malcolm Boyd)注意到這股潮流是從巴赫在科登時期開始成為流行,而且這項因素似乎成為巴赫督促自己創作的動力之一:嘗試將某種類型的作品「寫滿一組」以便發行,然後再去創作其他類型的作品。巴赫很少會去重溫同樣類型的作品兩次以上,除非那是他的工作,不得不做(例如他的教會清唱劇)。
為學生而創作
巴赫傾向以彼此相似的方式展示他所創作的組曲(有suite與partita兩種類型,彼此的差異並不大),它們都是以阿勒曼舞曲起始,以基格舞曲作結束,在之間會包括庫朗舞曲或者是薩拉邦德舞曲;在薩拉邦德舞曲與基格舞曲之間,有時候也會加入一些其他舞曲進來。在巴赫的獨奏鍵盤樂器組曲與其他類型的組曲之間有個不一樣的地方,那就是前者通常是寫給他的家人或者是學生,而後者則是寫給贊助者的宮廷音樂家。因為他的學生,他創作了許多傑作,其中尤其是他1721年娶進來的愛妻安娜.瑪德蓮娜(Anna Magdalena,新婚時才22歲),巴赫為她創作了五首法國組曲,後來加上第六首。
除了名字一樣之外,法國組曲從本質上和「法國」並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的確,這很有可能是出版商在巴赫去世之後,要求如此命名,為了與所謂的英國組曲做區分。要說有什麼區別的話,樂曲本身其實更偏向日耳曼風,而非法蘭西風,因為它們都以阿勒曼舞曲做為開頭,而非前奏曲(Prelude)。當時幾乎所有的法國作曲家所創作的鍵盤樂器組曲都以前奏曲做為開頭。如果要往更細節的地方討論,第三首法國組曲的其中一個部分是安格拉斯舞曲(anglaise,一種英國土風舞,在這裡實際上是一種所謂的嘉禾舞曲)。這些用名字來辨別的部分常常容易使人混淆,要探討它們,事實上必須回溯至文藝復興時代,那時候的作曲家傾向將舞曲成雙成對(例如巴望舞曲與嘉雅舞曲)。隨後,當巴哈在使用這些舞曲時,它們逐漸形成了次序:阿勒曼舞曲、庫朗舞曲、薩拉邦德舞曲,再插入其他風格的舞曲,最後以基格舞曲做為結尾。這些主要的舞曲形式源自歐洲各地:就如同它們的名字所暗示的那樣,阿勒曼舞曲來自日耳曼,但在法國發展;庫朗舞曲則是法國的舞曲;薩拉邦德舞曲(巴哈在法國組曲裡將這類型的舞曲發揮到完美的境界)則源自西班牙;基格舞曲衍生自愛爾蘭的音樂素材,在英國人的手中發揚光大。第五首法國組曲裡的魯爾舞曲,才是真正的法國風格,這種舞曲形式偶爾會被其他地方拿去使用,但頻率並不高。
巴赫相當務實,他的創作同時也是為了他的學生,因此感覺像是設計出一套教學教材,法國組曲就是一例,所以這些作品也多少反映出學生的個性與琴藝,例如安娜.瑪德蓮娜。這些組曲讓人最有印象的部分之一,就是它可愛優美的旋律與音調,這點無疑是巴赫為了鼓勵練琴向來很勤奮的瑪德蓮娜而創作的。
義大利風 vs. 法國風
在18世紀,室內樂的編制其實相當不固定,並不像後來的鋼琴三重奏或弦樂四重奏那樣。它原來泛指那些並不是要寫給教會或劇院演出的作品,因此在那個時代,協奏曲、組曲、奏鳴曲等等並沒有很明顯的分界,所謂的那些編制隸屬於管弦樂作品,那些編制又隸屬於室內樂作品之類的。一首奏鳴曲或許會有許多樂手共同演奏,而一首協奏曲也有可能是由單一樂器呈現,就像巴赫的義大利協奏曲一樣,是譜寫給雙層鍵盤大鍵琴單獨演出的作品。
義大利協奏曲與法國序曲合在一起成為巴赫的鍵盤練習曲集第二部分,在1735年,也就是巴赫在萊比錫的時候出版的,這套曲集當時說是用來教導學生用的。這兩套對比很大的作品,同樣都是為雙層鍵盤大鍵琴所寫的,但除此之外,就像它們的名稱所指涉的,彼此的音樂內容相當不一樣。例如,就調性來看,這兩首曲目就差別頗大:義大利協奏曲是F大調,而序曲是b小調。義大利協奏曲是以義大利作曲大師諸如韋瓦第的風格譜寫而成,大鍵琴的某一層代表獨奏部分,而另一層代表管弦樂團部分。當然,在現代鋼琴上,是不可能去使用兩組鍵盤去創造兩種不同音色,所以這得要依賴現代鋼琴家的實力,經由觸鍵和踏板去達到這種對比。序曲則是延續巴赫在管弦樂組曲的原型,聽起來像是由一首大規模的法國組曲做為開頭;在最後一個樂章,回音(Echo),巴赫讓整段音樂充滿了令人感到興奮的動力。同樣的動力在義大利協奏曲之中,則得視現代的鋼琴家如何製造出兩種不同的音色所造成的效果,而這效果並不能藉由雙層鍵盤而獲得幫助。
DVD1是席夫在2010年的萊比錫巴哈音樂節,用一架史坦威演奏巴赫的法國組曲、法國序曲,以及義大利協奏曲。就像之前的人針對在大鍵琴上演奏這些曲子的歷史所做的音樂學研究那樣,席夫把他對巴赫的知識與理解傾注在這次演出當中,成就出一場相當極富沉思、細膩,而且相當具有說服力的演出。DVD2 席夫解讀巴赫是訪問席夫的片斷,長度將近30分鐘。這段訪問在萊比錫最富盛名的湯瑪斯大教堂錄製,席夫詳盡地說明巴赫在萊比錫時期的生活,以及他在那時期的作品。
鋼琴家 安德拉斯.席夫 Andras Schiff
席夫出生在布達佩斯特的一個猶太教家庭中,五歲開始向瓦達茲(Elisabeth Vadasz)學習鋼琴,他就讀於布達佩斯特的法蘭茲李斯特音樂學院,1974年轉往倫敦向麥爾坎(George Malcolm)學習,在1975年的里茲國際鋼琴大賽中闖進了決賽。他1979年離開匈牙利,申請美國公民未果,因為他長期在海外演出,直至1987年他成為奧地利公民,並在倫敦與薩爾茲堡兩地居住;他於2001年成為英國公民。席夫與日本女小提琴家塩川悠子(Yuuko Shiokawa)結婚。
席夫早年在英國Decca的錄音,被視為古典樂派的代言人,其中他的巴赫鍵盤作品全集被視為繼顧爾德以來最好的巴赫鍵盤音樂錄音;之後他又陸續灌錄了莫札特奏鳴曲、鋼琴協奏曲、舒伯特鋼琴奏鳴曲等全集,多產且音樂內涵豐富、紮實,他的巴赫英國組曲錄音,於1990年獲得葛萊美的最佳器樂獨奏演出獎;他與男高音許萊亞(Peter Schreier)合作的錄音,也在該年獲得留聲機大獎。1991年他獲得巴爾托克獎;1994年獲得阿勞紀念勳章。離開Decca之後,席夫成為Teldec的簽約音樂家,此時他的音樂焦點移往浪漫樂派的舒曼等人身上,而他與海汀克/德勒斯登國立歌劇院管弦樂團所合作的貝多芬五首鋼琴協奏曲,也是相當著名的錄音。最近幾年來他也開始在ECM進行他熱衷的現代和匈牙利音樂的錄音,楊納傑克與瓦瑞斯(Sandor Veress)的作品皆有很好的評價,而他於蘇黎士音樂廳所灌錄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更是好評不斷。1996年他獲得代表匈牙利最高文化榮譽的卡索斯獎(Kossuth prize);1997年獲得森寧音樂獎(Leonie Sonning Music Prize);2006年更因為這套優異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錄音,席夫成為波昂貝多芬之家的榮譽成員。曾於九○年錄製過巴哈平均律鋼琴曲集,並且以此作獲得古典企鵝評鑑最高殊榮三星帶花的席夫,於2012年8月在ECM再次發行《巴赫平均律鋼琴曲集》,重新展現他對於崇高的巴赫音樂之獨特思維。
席夫喜愛彈奏貝森朵夫鋼琴,而非較普遍的史坦威鋼琴,巡迴演出時會盡可能帶著自己的鋼琴一起過去。他也曾經用莫札特的鋼琴,灌錄莫札特的鋼琴作品。

內容註

DVD 1. French Suite no.1 in D minor, BWV 812 ; French Suite no. 2 in C minor, BWV 813 ; French Suite no.3 in B minor, BWV 814 ; French Suite no.4 in E flat major, BWV 815 ; French Suite no.5 in G major, BWV 816 ; French Suite no.6 in E major, BWV 817 ; Overture in the French Style in B minor, BWV 831 ; Italian concerto in F major, BWV 971 -- DVD 2. Bonus: András Schiff explains Bach.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