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勒第10號交響曲 HQCD
- 題名: Symphony 10 / Mahler.
- 作者: Mahler, Gustav, 1860-1911.
- 其他作者:
- 其他題名:
- Symphonies,
- 馬勒 第10號交響曲.
- 出版: [S.l.] : EMI Classics p2000.
- 主題: Symphonies. , Live sound recordings.
- URL:
https://serv.npac-ntch.org/CD/33B/C033820.htm
https://serv.npac-ntch.org/CD/22A/C022357.htm
https://serv.npac-ntch.org/CD/15B/C015840.htm
- 一般註:C033820為林衡哲捐贈. Edited by Deryck Cooke and others. Compact disc ; HQCD (HiQuality CD) ; C022357為HQCD. Program notes by Colin Matthews, in English with French translation, and by Helge Grunewald in German (11 p. : ports.) inserted in container.
- 演出者註:Berliner Philharmoniker; Sir Simon Rattle, conductor.
-
讀者標籤:
- 系統號: 005012011 | 機讀編目格式
館藏資訊
摘要註
摘自 博客來音樂館 網站 : 一直以來,馬勒專家們很少會深入這首有如聖經一般的「第十號交響曲」,不管是伯恩斯坦、華爾特、卡拉揚等人,馬勒第十號交響曲似乎是一個專家的禁忌,就如同「死亡」一詞對馬勒一樣,這是一個不容觸碰的痛點。然而,如今,第一次有一位鑽研馬勒多年的指揮家,進入這套樂譜,並且大膽的採用一份由後世作曲家共同商討完成的第十號交響曲。馬勒第十號交響曲在他生前只完成了草稿,但這份草稿卻是一份完整的、從頭至尾的草稿。創作這首交響曲時,正是馬勒心情最複雜的時刻,他的第八號交響曲剛首演大獲成功、卻偏偏發現妻子與著名建築師葛洛皮勒斯的情愫,他為挽救婚姻還特別前往荷蘭求助於心理學大師佛洛伊德,就因為這樣,第十號交響曲才沒有機會從樂念已經完整的草稿完成為管弦樂配譜完整的樂曲。 音樂學者德瑞克.庫克依這份草稿所完成的第十號交響曲,歷來就被視為最接近馬勒原意的續作。在一九六零年,這份續成稿在廣播演出之前,被馬勒遺孀艾瑪出面阻止,並發出禁令,命人從此不得演出此作。但在她死前,她無意間聽到這份續成譜,感動之餘,撤消了自己的禁令。這位同樣擁有作曲家身份的遺孀所作的決定,肯定有相當的意義,這或許證實了庫克的續作真的有其可信度。 在這首交響曲中,我們聽到許多感人而私密的感人心聲,像是詼諧曲樂章中,我們聽到一段圓舞曲,馬勒在最後的鼓聲上方樂譜寫道:艾瑪,只有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這份樂譜經過拉圖與作曲家戈許密等人共同商討完成,由他指揮柏林愛樂演出,打破了知名樂團和指揮不演奏此曲的禁忌,讓我們終於有機會聽到這整份樂譜完整的呈現。 馬勒在1910年零年夏天創作第十號交響曲,他的女兒在三年前過世,而他辭掉了維也納歌劇院總監的工作、並發現自己罹患嚴重的心臟病,但是生命中也不全然都是壞事,他的第八號交響曲首演獲得全面的好評,但他發現妻子艾瑪竟然與建築師葛羅匹厄有染,為了挽救婚姻,他還去接受佛洛伊德的心理諮詢。馬勒這時先譜好第十號的藍圖,依照他平常的工作習慣,將會在冬天指揮樂團時抽空完成配器,但是1910年他把時間花在第九號交響曲的重新修訂工作,而究竟這份他在當年夏天譜下來的藍圖,是否為第十號交響曲最終的樣本;還是,如果有時間讓他進入下一個譜曲階段,他會進行大幅更動呢?沒有人知道,因為隔年他即辭世。身後馬勒留下了第十號交響曲,其中72頁是配器完成的總譜,之外有50頁只是速記譜,另外還有44頁的譜則是比速記譜更潦草的片段樂念。但大致上我們看得出馬勒勾勒的全曲輪廓是全曲共有五樂章,第一樂章有275小節(這部份最完整)、第二樂章522小節、第三樂章170小節、第四樂章579小節、第五樂章400小節。其中第一和第三樂章是最完整的,因此在1923年,艾瑪授意指揮家孟根堡完成了這兩個樂章的首演,但是華爾特卻不認可這樣的復原,而之前更有克任乃克和貝爾格、柴姆林斯基等人參與過馬勒殘譜的辨認和謄抄工作。但到了四○年代,越來越多聽過這兩樂章的愛樂者希望能聽到此曲完整的面貌。美國音樂學者卡本特在1949年完成一份重建版、緊接著英國音樂學者惠勒也在1965年重建了另一版、另外美國作曲家馬澤第、俄國指揮家巴夏伊、馬祖卡等人也都各自於2000年前後推出自己的版本。 但其中最關鍵的一份是庫克的重建版:這個版本在1960年問世,也是最廣為人知的版本。原因在於此曲首演後,原本一向聽從華爾特意見,不肯定任何全曲重建版的馬勒遺孀艾瑪完全改變想法(部份是因為1960年是馬勒作品演出權限開放的一年),更進一步用英文寫了封信給庫克肯定他的重建。在艾瑪於1964年過世後,庫克更得到馬勒女兒的同意取得馬勒手稿,見到更多以往未出版的資料,進一步修訂他的重建版,最後在1975年過世前重建了最後一份樂譜,並於隔年他過世後出版。但他其實還有最完整的一份校定稿未被出版,這份手稿一直到1989年才正式出版。拉圖爵士至今灌錄過兩份第十號交響曲的錄音,第一份是1980年的錄音,這是他加盟EMI的第一份錄音,這份錄音他允許打擊樂手修改了庫克(第二版)的重建譜,尤其是第五樂章的小鼓特別大聲,與其他版本明顯不同。至於這份1999年他指揮柏林愛樂的錄音,採用的則是庫克第三版的重建譜。這份錄音是1999年9月24四和25日在柏林愛樂廳中的現場演出剪輯成的,一開始唱片公司並沒有打算為拉圖再出一份馬勒第十的錄音,但在這場演出驚人的成功後,終於被其傑出的呈現說服,因此直接以現場錄音方式發行,也就您眼前看到的這份錄音。 賽門拉圖(Sir Simon Rattle)個人小檔案 : 1955年出生於英國利物浦。自幼便對樂器產生興趣,並於國家青年管絃樂團裡擔任打擊樂器。1971年進入英國皇家音樂學院(The Royal Academy of Music)就讀,並專攻指揮。在他19歲的時候,參加約翰普列爾國際指揮大賽(John Player International Conducting Competition)中勇奪優勝,並且在英國格萊德堡歌劇(Glyndebourne Opera)音樂節上創下最年輕的紀錄首度演出,在在展現出他超齡的才華。當各方邀約從世界各地湧來時,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City of Birmingham Symphony Orchestra),於1980年就任首席指揮。日後,由於他在極短時間一手將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迅速推向國際水準,因此更提高了他的知名度。1990年,拉圖就任該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由於他對英國音樂界有著絕大貢獻的成績,於1994年,以39歲的英年之姿,受封榮譽爵士的稱號。這就是他被尊稱為“Sir” Simon Rattle的由來。他透過古典樂器,並將它以現在樂器演奏的絕佳手腕獲得莫大的好評。 2002年,拉圖繼承阿巴多(Claudio Abbado)的後任,就任福特萬格勒(Furtwängler)與卡拉揚(Karajan)等人都曾歷任的世界最頂尖管絃樂團之一的柏林愛樂管絃樂團(BPO)的藝術總監一職。 2004年11月,拉圖擔任柏林愛樂管絃樂團的音樂總監後首度造訪日本。並於2005年4月完成柏林愛樂&維也納愛樂史上頭一遭的共同演奏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