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359
0
0
0

許博允之樂

館藏資訊

摘自 維基百科 網站
許博允,台灣音樂家,新北市淡水區人。1944年出生於日本東京,其祖父為淡水富商許丙。
1960年啟蒙於許常惠教授,研習理論作曲及小提琴。
1962年首度公開發表音樂作品,並發起了七人小組的「江浪樂集」作曲團體,而開始他音樂創作生涯。1971年集合了詩人、舞蹈家、美術家,作了華人首次的舞台混合媒體表演,同年並與數位作曲家共同發起了〝中國現代音樂研究會〞,而後至1978年數年間,是許氏創作及發表作品最為頻繁的階段,經常往來於亞洲各國之間,尤其是東京、漢城(現名為首爾)、馬尼拉、香港等城市。
除了樂曲演出之外,每年皆代表國家參加國際音樂會議,且與中、日、韓、菲、港、泰等國的傑出作曲家,共同籌劃了「亞洲音樂新環境」的系列演出,掀起了新一帶音樂家彼此了解與交流的熱潮。在此期間,許博允與夫人樊曼儂女士又設立了「環境音樂製作所」,直接專注提高台灣音樂至作品質。1978年創立「新象活動推展中心」[1],從事專業文化活動舉辦事宜,範圍擴及音樂、舞蹈、戲劇、繪畫、攝影、雕塑的演出、展覽及講座。
1980年更舉辦華人首次的「國際藝術節」,不僅直接影響了台灣的藝術活動景象,也帶動了台灣與國際間的文化交流。其個人同時也為一些舞台表演藝術寫作音樂。如雲門舞集、蘭陵劇坊、遊園驚夢……等。同時亦應ISCM(國際現代音樂協會)、ACL(亞洲作曲家聯盟),及應菲律賓文化中心之邀為香港中樂團及菲律賓國家管弦樂團撰寫新曲《天元》及《琵琶協奏曲》。
摘自 奇摩超級商城 網站
許式作品演出方式多為單曲或跨界演出,此次錄音是近44年創作生涯中,首次全場完全演出呈現!
1962年 許博允發起「江浪樂集」,並發表歌樂《怨歌行》及《夜坐吟》兩首,風格特殊引發樂壇注目,從此展開專業藝術生涯。
1972年至1975年,許氏作品陸續成為「雲門舞集」早期主要舞碼的音樂。80年代,林懷民以許博允的音樂,編了整場的大舞作--《夢土》及改編《星宿》,在全世界公演超過四百次。
世界各地的舞蹈家、默劇家與藝術家也相繼使用許氏之樂編作新作。其中《琵琶隨筆》是由琵琶家王正平1975年始奏之,成為現在世界各地琵琶家的重要曲目,演出逾千次,開創中國樂器的經典。
1982年為舞台劇《遊園驚夢》及「蘭陵劇坊」舞台劇《代面》作曲、1993年為《樓蘭女》舞台劇作曲。許博允熱心推廣現代音樂,發起「亞洲作曲家聯盟」,創立「亞洲音樂新環境」系列。舉辦「海峽兩岸20大作曲家面對面」論壇,三度推動「台北.上海音樂薈萃」…等等。許氏作品幾十年來,在全球各地演出二千多次,演出方式多為單曲或跨界演出,此次錄音是近44年創作生涯中,首次「全場完全演出」的呈現。

內容註

琵琶隨筆 The Pipa -- 心(小提琴 vs. 鋼琴)Heart (Violin vs. Piano) -- 天元 Tian Yuan -- 潛 Submersion -- 中國戲曲冥想 A Meditation on Chinese Theater -- 境 Mood, Field, Mind, Environment / 許博允.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