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213
0
0
0

馬勒,獻給妻子的柔板3區 ; 中文字幕

館藏資訊

摘自 開眼電影 網站
適逢馬勒逝世100週年紀念,德、奧兩國合作拍攝此片,以馬勒與妻子愛爾瑪的愛情故事為主軸,讓觀眾得以對這位傳奇的音樂家多一份有血有肉的認識與了解。
於史上佔有極重要地位的偉大作曲家馬勒,遇上了小他十九歲的女子愛爾瑪,從此為她瘋狂,甚至橫刀奪愛地把她搶過來。
雖然愛爾瑪本身擁有極高的作曲才能,但是在她和馬勒結婚之後,空有音樂天份的她只能替馬勒謄寫樂譜;對於壓抑妻子的作曲能力一事,馬勒只有簡單一句話:「我需要的是妻子,而不是同事」。長女夭折、加上年齡差異所產生的代溝,讓馬勒和愛爾瑪之間的關係逐漸產生了變化。
有一天,馬勒發現了一封情書,他依然深愛著的妻子有了外遇;對象是年輕又才華洋溢的名建築師格羅佩斯(Walter Gropius)。大受打擊的馬勒於是出發前往荷蘭,向心理醫師求助。這位音樂巨頭躺在佛洛伊德的沙發上,將自己和妻子之間的事情講了出來,進而與佛洛伊德開始一場針針見血、又詼諧機智的對談;最終,馬勒不僅僅找回了自信,也挽回了他所深愛的妻子。
在馬勒未完成的第十號交響曲最後一頁手稿上,有他所寫下的「愛爾瑪!為你而生!為你而死!」的句子,馬勒對妻子的深情可見一斑。本片音樂的演奏陣容是由指揮薩洛寧(Esa-Pekka Salonen)帶領瑞典廣播交響樂團,並獲得馬勒生前擔任過音樂總監的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幫助;片中並重現維也納的音樂盛宴。
《馬勒,獻給妻子的柔板》背景介紹
交響樂的巨人馬勒(生於1860年7月7日,卒於1911年5月18日)是奧地利晚期浪漫主義作曲家,也是著名的指揮家。馬勒先後擔任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及紐約愛樂管絃樂團的指揮,其中他榮任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總指揮達十年之久,為該劇院帶來了空前的全盛時期,這也是他最輝煌的時期。1987年,原是猶太教徒的馬勒為了留任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改信天主教,然而馬勒的一生一直承受著反猶太的媒體攻訐抨擊。
除了指揮家的身份,馬勒另有「交響樂的巨人」之稱,馬勒的一生共創作了十首交響曲,如同舒伯特及貝多芬,馬勒也未能將第十首交響曲完成。當馬勒的第一號交響曲在維也納首演,卻換來滿場的噓聲。他的第四號交響曲在幕尼黑首演時甚至被評論為「瘋狂的音樂」。在他心情最沮喪的時候,他遇到了小他19歲的社交名媛愛爾瑪,也是他創作上的繆思女神,影響他之後的所有交響樂創作。為了表達對愛爾瑪的愛意,馬勒將第五號交響曲獻給愛爾瑪作為兩人相識的紀念。然而,馬勒如暴君一般的指揮家性格也反應在婚姻生活,他限制喜愛音樂的愛爾瑪婚後不得從事作曲,只能為馬勒擔任樂譜抄寫的工作。由於年齡的差距,加上馬勒對音樂的專注疏忽了愛爾瑪,直到他們的長女早夭過世後,愛爾瑪更是抑鬱寡歡,因而結識了建築界的才子格羅佩斯,馬勒為了挽回愛爾瑪,將他的第八號交響曲《千人交響曲》題名獻給愛爾瑪,愛爾瑪雖然答應回到他的身邊,卻始終未切斷與皮格羅斯的關係。癡情的馬勒在未完成的第十號交響曲最後一頁手稿上,寫下「愛爾瑪!為你而生!為你而死!」作為他最深情的告白。馬勒是最後一位德奧音樂大師,他終結了綿延數世紀美好音樂的創作。
愛爾瑪.瑪麗亞.辛德勒(Alma Maria Schindler)
愛爾瑪是世紀末維也納藝文界的名媛,一生都是音樂家、畫家、文學家追求的對象,其中包括大畫家克林姆(Gustav Klimt )與作曲家傑林斯基( Alexander von Zemlinsky)。愛爾瑪是這些藝術家的繆思女神,影響了他們在繪畫與音樂上的創作。如果說現在社交名媛蒐集的是名牌、珠寶或房車,那麼愛爾瑪接受的饋贈是名畫、歌劇及交響樂!
愛爾瑪一生共結婚三次,她的第一任丈夫是知名的作曲家兼指揮家馬勒(Gustav Mahler),其中最為人知的就是當馬勒知道愛爾瑪與格羅佩斯有染,為了挽回愛爾瑪,馬勒獻上了第八號的《千人交響曲》以示愛意。
馬勒死後不久,她與畫家考考思卡(Oskar Kokoschka)同居,她對考考思卡說:「如果你畫出不朽的傑作,我就嫁給你。」於是考考思卡在1914年以愛爾瑪為模特兒,畫出他一生最偉大的作品《風的新娘》,也使他成為廿世紀畫壇表現主義大師。
愛爾瑪的第二任丈夫是建築師格羅佩斯( Walter Gropius),在婚後,格羅佩斯成立了影響廿世紀建築界深遠的「包浩斯」(Bauhaus)學校,他主張把建築師、藝術家和工匠結合在一起,創立了廿世紀建築奇蹟,格羅皮斯也是當代建築大師貝聿銘的老師。
愛爾瑪與第三任丈夫文學家威爾佛(Franz Werfel)維持了最久的婚姻生活,在歷經威爾佛長達十年的追求後,五十歲的愛爾瑪終於答應嫁給這位年紀小她十一歲的詩人,婚後他們移居美國洛杉磯,那是威爾佛創作的黃金時代,不但劇本改編成電影,他在小說界的名氣也扶搖直上。他是知名的詩人、劇作家及小說家。
另外,阿班.貝爾格(Alban Berg)最具代表性的歌劇《伍采克》亦是題獻給這位一生始終不放棄追求愛情的傳奇女子-愛爾瑪。
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佛洛伊德,猶太人,出生於1856年5月6日,被世人譽為「精神分析之父」,最有名的著作為《夢的解析》。
音樂家馬勒在知道妻子外遇後,曾經尋求佛洛伊德的協助。根據佛洛伊德精神分析檔案的記載,馬勒有著強烈的戀母情結,加上他對婚姻懷著柏拉圖式的憧憬,使他對自己的妻子在情慾方面有著極大的愧疚。馬勒是戀母情結,愛爾瑪則是戀父情結,兩人原本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可是,當時大男人主義盛行,個性又有才華的女子如愛爾瑪不甘受到奴役。當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遇上改變世界的心理學家,兩大巨人會激蕩出什麼火花呢?1910年8月26日下午,馬勒在荷蘭與佛洛伊德進行了長達四小時的會談,企圖拯救他的婚姻危機。佛洛伊德對大男人主義的馬勒進行開示,馬勒當下心情開朗許多,立刻給妻子愛爾瑪發電報『開心點!』。之後,馬勒開始尊重愛爾瑪在作曲上的天份,並持續關心愛爾瑪的創作公演,愛爾瑪也回到馬勒的身邊。

摘要註

"Alma Mahler's affair with the young architect Walter Gropius sets in motion a marital drama that forces her husband Gustav Mahler to seek advice from Sigmund Freud."--IMDb.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