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198
0
0
0

台灣之美

館藏資訊

摘自 教育部電子報 網站
為促進藝教美學交流,推動校園藝術紮根,由教育部指導、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主辦的「教育部藝術教育美育教學示範」計畫,將於今年9月27日及10月7日舉行兩場系列活動。第一場示範教學於102年9月27日下午1時在私立復興高級商工職業學校美術館舉行,特別邀請新加坡知名藝術家蕭學民先生擔任主講人,課程中也安排現場示範肖像畫的技法,期藉由多元學習方式,拓展學生國際視野與藝術觀點的融合,此外,課程內容亦將錄製成教學光碟,積極推動雲端數位學習。
新加坡藝術家蕭學民先生出生於馬來西亞,畫作以粉彩、水彩、膠彩畫肖像及風景、歷史題材著稱,創作成果豐碩。1979年蕭學民先生首度來臺舉辦個人畫展,即獲好評,從此便與臺灣結下深厚緣份,曾先後在臺中、臺南及高雄等地展出,蕭學民先生表示臺灣不僅提供藝術創作的養分,也讓他充分體會到寶島質樸溫暖的風俗民情與深厚的人文歷史。
蕭學民先生本次應教育部之邀來臺演講,除分享在肖像畫領域多年的心得外,同時也將現場示範肖像畫的繪畫技法,提供藝術觀摩交流的機會。此外,藝教美學系列講座第二場活動將於102年10月7日上午10時舉行,地點在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際會議廳,將邀請政務委員黃光男先生分享美學經驗與藝術心得,兩場演講皆可自由入座,相關訊息可上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官方網站(http://www.arte.gov.tw/index.asp)查詢,歡迎各界人士共襄盛舉!
摘自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網站
黃光男博士,現任政務委員。是一位行政經驗豐富的美術館和博物館館長,也是一位享譽國內外的水墨畫藝術家與關心藝術教育的學者。其經手經營之美術館、博物館、藝術大學,總能在他上任後,成為眾所注目的焦點,令人眼目一新。有關文學、藝術、文化等之觀察論著等身,至今仍著述不斷,並擅長水墨創作,風格多變,兼具傳統文人雅士風範與當代藝術創新表現。專長並活躍於水墨畫創作、中國美術史、美術理論、美學、美術行政、博物館學等多元領域,其生命動能豐沛,是一全方位的藝術家,更是推動美學不折不扣的實踐家。
黃光男1944年出生於南部鄉下,家中十位兄弟姐妹,靠著父母一雙打雜工的手扶養。身為長子的他,以兄代親職撫孤育幼外,刻苦向學,從師範學校畢業,從擔任小學教員開始,吃苦耐勞,半工半讀,學士、碩士到博士,歷經台北市立美術館長、台灣藝術大學校長、行政院政務委員,一路扶搖直上。
在那個物資缺乏,貧困的年代,有限的食物分完父母,再分弟妹後,他經常只能靠著殘食剩汁裹腹。一回背著發高燒的小妹阿京,他感受到生病的妹妹的不舒服,無能為力的哥哥護妹情深,只能把背巾愈拉愈緊,背單愈裹愈多,最後妹妹病死在他的肩頭上。苦讀學位的過程中,天未亮即起趕車,披星戴月的日子,踏過街燈被拉長的身影,回頭看著髮妻倚窗送別的景象,讓他忍黑受寒,咬牙挺進。提起往事,他總是難掩老淚縱橫,這股親情力量,他無時無刻銘記在心,立志向上,光耀門楣。因此,他的隨筆散文讀起來總是賺人眼淚;他的藝術創作,特別平易近人,他辦學、帶領館博發展也是務實多元。但是他自嘲,這是貧窮子弟「改善環境的求生本能」,也是希望有機會多替台灣文化和軟實力開創更大空間。
而不管擔任那一個角色,他從不忘寫作與繪畫。每天力行晨讀,出差在外,雜記素描不離手,工作再忙,一定撥空畫上幾筆,累積出目前20本展覽畫冊及60本以上的著作。這回提出「樓外青山:文化.休閒.類博物館」的理論,正是目前政府推動庶民文化經濟的重要概念。這個概念,讓一向被認為冰冷嚴肅、高高在上的博物館,有了更寬廣、親民的面相,讓常民足跡、生活習俗所及的場域有了學術的規範,推廣這樣的理念,讓一般大眾更有感。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