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爾頌 詩篇42
- 題名: Psalm 42 : op. 42 : Wie der Hirsch schreit nach frischem Wasser ; Hora est /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 Te Deum : op. 103 / Antonín Dvořák.
- 作者: Mendelssohn-Bartholdy, Felix, 1809-1847.
- 其他作者:
- Gächinger Kantorei
- Mendelssohn-Bartholdy, Felix, 1809-1847. 42. Psalm.
- Mendelssohn-Bartholdy, Felix, 1809-1847. Hora est. Latin.
- Dvořák, Antonín, 1841-1904. Te Deum, B. 176, G major
- Rubens, Sibylla, 1970-
- Weir, Scot, 1954-
- Genz, Christoph.
- Goerne, Matthias, 1967-
- Mehnert, Thomas.
- Kaune, Michaela.
- Mikulaš, Peter, 1954-
- Rilling, Helmuth, 1933-
- 其他題名:
- 42. Psalm
- Wie der Hirsch schreit nach frischem Wasser
- 孟德爾頌 詩篇42
- Hänssler classic
- 出版: Neuhausen-Stuttgart : Hänssler p1998.
- 叢書名: Exclusive series.
- 主題: Choruses, Sacred (Mixed voices) with orchestra. , Psalms (Music)--42nd Psalm.--42nd Psalm. , Choruses, Sacred (Mixed voices) with organ. , Te Deum laudamus (Music)
- URL:
https://serv.npac-ntch.org/CD/24A/C024329.htm
- 一般註:NSO 贈送. 1st and 3rd works for soloists, chorus, and orchestra; 2nd work for 16-voice chorus with organ continuo. Vocal text in Latin, German, English, French and Spanish and program and biographical notes in German, English, French and Spanish (47 p.), inserted.
- 演出者註:Gächinger Kantorei Stuttgart ; Bach Kollegium Stuttgart ; Helmuth Rilling, conductor ; Sibylla Rubens, soprano, Scot Weir & Christoph Genz, tenors, Matthias Goerne & Thomas Mehnert, basses (Psalm 42) ; Michaela Kaune, soprano, Peter Mikuláš, bass (Te Deum).
- 語文註:Sung in Latin.
-
讀者標籤:
- 系統號: 005122765 | 機讀編目格式
館藏資訊
摘自 2010台北巴赫音樂節 網站
音樂大師海慕特‧瑞霖 (Helmuth Rilling) 1933年出生於德國司徒加(Stuttgart),是全球最著名的指揮家、音樂教育家之一,更是當今詮釋巴赫音樂的最佳代言人。他於1954年創辦加辛格合唱團 (Gächinger Kantorei),於1965年創辦司徒加巴赫樂團 (Bach Collegium Stuttgart),並與這兩個團體展開長期的合作,開始密集地演出、推廣巴赫 (J.S. Bach) 的音樂。自此之後,瑞霖的名字便和音樂之父巴赫密不可分了。另外,他也積極推廣浪漫時期及現代的合唱音樂,還常常委託創作新作品;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2000年時委託四位世界頂尖作曲家 (包括譚盾) 所新作的四部《受難曲》。
瑞霖除了常常和他的樂團在歐洲、美、加等地巡迴演出之外,也常常應邀到世界各地客席指揮;他自1970年起就擔任世界知名的美國奧勒岡巴赫音樂節藝術總監至今,還和以色列愛樂交響樂團有長達二十五年的合作關係。瑞霖最為人所稱頌的,還是他對推廣巴赫音樂所付出的用心。在1981年,他創辦了司圖加國際巴赫學院 (Internationale Bachakademie Stuttgart),以舉辦音樂會、歌唱及指揮大師班、音樂節、國際研討會的方式來研究、推廣各種不同面向的巴赫作品,每年還固定舉辦「司徒加巴赫音樂週 (Stuttgart Bach Week)」和「司徒加歐洲音樂節 (European Music Festival Stuttgart)」等大型活動。另外,為了鼓勵更多年輕音樂家投入古典音樂的行列,他在2001年創辦「司徒加節慶合唱團暨交響樂團 (Stuttgart Festival Choir and Orchestra)」,邀請來自二十五個不同國家的青年樂手共同參與。
身兼指揮家和音樂教育家身分的瑞霖,還規劃了一系列「講座音樂會 (lecture concerts)」,以現場示範、分析解釋音樂段落的方式來向觀眾介紹作品。這種「以作曲家的角度來看作品」的方式,提供了觀眾另一個瞭解音樂真正意涵的管道,相當受到樂迷歡迎。
瑞霖驚人的錄音量—數百張CD、電台、及電視演出錄音—則是他另一項讓人津津樂道的事蹟。他以十四年的時間 (1970~1984) 完成的全套巴赫清唱劇錄音,是史上第一套完整巴赫清唱劇錄音;2000年,由他指導國際巴赫學院所完成的巴赫作品全集 (一百七十二張CD) 錄音計劃,更為他在國際上贏得了最高的評價。瑞霖曾經獲得多項國際音樂大獎,其中包括199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 的國際音樂大獎,和1995年的賀伊斯獎 (Theodor Heuss Prize)。2000年,他以潘德瑞茨基 (Krzystof Penderecki) 的《信經Credo》錄音獲得一座葛萊美獎,隔年2001年再度以厲姆 (Wolfgang Rihm) 的《受難曲Deus Passus》獲得葛萊美獎提名。2003年,他獲選成為美國國家藝術科學院 (American Academy of the Arts and Sciences) 的榮譽會員。
摘自 台灣合唱音樂中心 網站
合唱指揮素描 - 巴哈的大師─Helmuth Rilling
當代德國著名合唱指揮Helmuth Rilling(5/29/1933, Stuttgart) 成長於音樂家庭,從小接受音樂教育,學習管風琴、作曲與合唱指揮,分別於德國、以及義大利獲得音樂文憑。
1954年,當Helmuth Rilling就讀於Stuttgart College of Music時,他創立了Gachinger Kantorei合唱團,優異的音樂表現,即獲得國際性的肯定。之後,Helmuth Rilling致力於合唱教育的推廣,1965年他創立Stuttgart Bach Collegium,Stuttgart Bach Collegium在Helmuth Rilling的訓練領導下,繼承指揮大師Karl Richter的傳統,研究J.S.Bach的音樂風格,現在已經是國際聞名的巴哈合唱作品詮釋的典範了!
具有開創先鋒的特質的H. Rilling,不但錄製了J.S.Bach的所有宗教音樂,他還錄製許多古典大師不為人知的經典作品,保存了許多重要的合唱音樂文獻有聲資料。由於他不斷地在音樂學術領域的鑽研,以及於藝術詮釋的獨特見解,H. Rilling的合唱音樂文獻有聲資料兼具品質與量產的水準,這真是難能可貴啊!
H. Rilling的貢獻,備受國際音樂界的肯定與尊崇,他榮獲許多榮譽獎項,現在他也活躍於世界各地從事指揮與授課的工作。記得在今年的8月初,我參加IFCM在美國所舉辦的"The Sixth World Choral Symposium",聆聽H. Rilling所講的Bach's Cantatas,當時深深地被他豐富的音樂學術素養所吸引,更被他在豐富的音樂學術素養下獨特又細膩的藝術見解所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