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98
0
0
0

布拉姆斯 第1號交響曲

館藏資訊

摘自 維基百科 網站
約瑟夫·阿萊斯·克里普斯(德語:Josef Alois Krips,1902年4月8日-1974年5月16日),奧地利著名指揮家和小提琴家。
克里普斯出生於維也納,繼而成為曼第澤夫斯基 (Eusebius Mandyczewski)和魏因加特納 (Felix Weingartner的徒弟。1921至1924年間,在維也納民俗歌劇院Wiener Volksoper)擔當魏因加特納的助理和合唱隊的總監。其後克里普斯成為了不同樂隊的指揮,如在1926至1933年間,成為卡爾斯魯厄當地樂團的音樂總監。1933年回歸維也納,擔任民俗歌劇院的常駐指揮,1935年成為維也納藝術學院(Akademie der bildenden Künste Wien)教授,並開始每年在薩爾茨堡音樂節上指揮音樂會,直至1938年。
雖然自幼是天主教徒,但由於父親是猶太人,因此克里普斯在德奧合併後,離開了維也納,移居貝爾格勒,以免無法繼續指揮生涯。但克里普斯也只能在貝爾格勒的歌劇院和愛樂管弦樂團工作一年多,南斯拉夫便淪為德軍佔領,餘下的戰爭歲月,克里普斯便在食品工廠擔當工人渡過。
戰爭結束後,克里普斯1945年回到奧地利。由於未曾為納粹政權服務,成為第一批獲盟軍批准工作的指揮家之一,更成為戰後,首位指揮維也納愛樂和在薩爾茨堡音樂節指揮的指揮家。更因克萊門斯·克勞斯被盟軍禁演,克利普斯得以指揮了1946和1947年兩屆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1950至1954年間,克里普斯成為倫敦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其後成為水牛城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和舊金山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 (1963-1970)。而他自1963年倫敦皇家歌劇院和1966年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的首次登台後,便是這兩大歌劇院的常客。1970年克里普斯成為柏林德意志歌劇院的藝術總監。而在1970至1973年間,他成為了維也納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
克里普斯1974年逝世於瑞士日內瓦,享年72歲。
布拉姆斯 第1號交響曲
《c小調第1號交響曲》,作品68,是約翰內斯·布拉姆斯創作的四樂章交響曲。由於該作品的風格與貝多芬交響曲類似,因而被彪羅稱為「貝多芬第十」。該作品的創作至少花了14年,而布拉姆斯自稱從草稿到最終完結長達21年。
布拉姆斯於1854年就開始構思第一部交響曲,但之後多次進行了大幅的修改。[1]。該作品的創作時間如此漫長的原因有兩個:首先是布拉姆斯對自己的挑剔,導致他常常毀掉許多以前的作品;其次是其朋友和公眾期望他繼承「貝多芬的遺產」,這一潛在的標準使布拉姆斯感到自己不能對《第一交響曲》掉以輕心。
事實上,當本曲經過首演後,布拉姆斯的創作水準和歷史地位,被維也納最權威的批評家之一,保守的漢斯利克所認可。布拉姆斯把樂曲先在三個城市進行演出後,才將樂譜寄到出版商處。他原本還想再試演三場。現在手稿除了第一樂章之外,皆有保存。

內容註

Symphony no. 1 in C minor, op. 68 / Johannes Brahms -- Symphony no. 1 in B flat major, op. 38 "Fruhling" / Robert Schumann.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