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526
0
0
0

良臣遇灶神

館藏資訊

摘自 慈濟全球資訊網 網站
台灣本土藝術歌仔戲(學術戲曲領域另稱『歌子戲』),具深遠的傳統意義與文化包容性,近年來,歌仔戲更是融合佛教故事,呈現新風貌。在戲曲界,享負盛名的歌仔戲名家--許亞芬,從叛逆到接受;從熱愛到推廣,一位在舞台上發光發熱的專業演員,演遍人生百態,與喜怒哀樂,她對歌仔戲有一份發自內心的使命感,以歌仔戲詮釋佛典、弘揚佛法,在佛教經典《慈悲三昧水懺》中,懺悔就是洗心,懺悔就是清淨,關鍵就在自己的心境。主持人李壁秀師姊,邀請一同來聆聽資深戲曲名家許亞芬師姊,分享她在歌仔戲與佛法的生命體悟。
許亞芬家裡有七位兄弟姊妹,她的母親藝名「黑貓雲」,台灣早期歌仔戲壇,鼎鼎有名。從小生長在歌仔戲世家,父母親為了謀求生計、養育子女,四處奔波演戲,賺錢養家。她的童年,就是隨著父母親的戲班流浪飄泊。
「我小時候曾有兩個心願,一個是以唱歌為職業,另一個是以化妝為職業。」結果在歌仔戲的舞台上,許亞芬的這兩種興趣結合為一。
但青春期的亞芬,對學歌仔戲的事一直抱著反抗的心態。十七歲時,總算能開始接受父母的建議,嚐試接觸歌仔戲。然而母親不希望自己的小孩,學戲時學得「離離落落」(台語,零零落落的意思),於是對剛開始學戲的她教導從嚴。
許亞芬說:「媽媽要我從小角色學起,在戲台上,叫我打雜、跑龍套,讓我在戲裡演店小二、丫嬛,甚至扮演太監、或者充當旗軍之類的角色。」母親以愛之深、責之切的心態,要亞芬接受一個事實,在戲團裡演出時,「如果有人演得比自己好的,就要好好學人家,如果有人演得比自己差的,也要忍耐。」
剛要踏進歌仔戲圈的亞芬,母親嚴苛的一言一行,成了她學戲的阻力,一度告訴父母她不願意學戲了;幸好,她的父親用另外一種方式,讓她重新接受歌仔戲。她說,父親以溫柔、鼓勵的方式,循循善誘,才讓她慢慢接受歌仔戲。二十二歲以前,在母親的督導下,歌仔戲裡的任何角色都學。這也造就了日後舞台上,樣貌多變的許亞芬。
「歌仔戲的曲調裡,有很多好聽的曲調,編教科書的委員,偏偏選不甚好聽的曲調當教材。」這份感慨,給了許亞芬一個很強烈的動力,讓她投入一些時間與心力,編了一套適於兒童學習的唐詩歌仔戲曲調,也從這裡,她積極到國小校園去推廣『歌仔戲』教學工作。
她努力地播撒種子,不論在校園,還是在社區,她希望台灣文化之一的歌仔戲不但能深入人心,更要往下扎根,發揚光大。這份認真的理念,也正是目前台灣社會最寶貴的台灣價值。
《良臣遇灶神》是許亞芬繼《慈悲三昧水懺》之後又一力作,編劇林顯源依據《俞淨意公遇灶神記》加以改編,無論在淨化人心、藝術高度、唱作演技,都是一部值得推薦的作品。《良臣遇灶神》故事主人翁為明嘉靖人,姓俞名都,字良臣,遇灶神點化之後,開始寫下他的懺悔錄並改名「俞淨意」而改變其人生;歌子版無論演員演技、表現手法等都跳脫以往歌子戲的表現形式,穿越時空、一幕到底;本劇特邀戲曲世家暨名製作人邱婷出任總策畫,與全方位演員許亞芬攜手合作,加上蘭陵元老卓明出任導演,陳建誠擔任音樂設計,令人期待。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