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245
0
0
0

莫札特 克里特王 -伊多美聶歐中文字幕

館藏資訊

摘自 台灣立報 網站 莫札特歌劇 克里特王:伊多美聶歐
《克里特王:伊多美聶歐》(原名:Idomeneo)這齣莫札特的莊嚴歌劇,敘述人神約定、父子親情、以及超越種族仇恨的至愛。這齣歌劇,是從丹舍特(Danced)原著劇本「伊多美聶歐」改編而來,敘述克里特國王參加特洛依戰役後返國的故事。
莫札特優雅的音樂,透過台北歌劇劇場製作團隊的精心策劃,以及指揮曾道雄的詮釋,為廣大的群眾和愛樂人士開啟莫札特歌劇殿堂之門,並且力求達到「老少咸宜、曲高和眾」的效果。
曾道雄將此歌劇的劇名,依其故事內容,譯為「木馬屠城後的特洛依公主」,讓莫札特的天才之筆來告訴大家:「木馬屠城」之後,特洛依公主的劫難,以及她最後因尋獲至愛而重生的感人故事。
摘自 台灣藝術花園 網站
1780年的夏天,莫札特接獲慕尼黑宮廷劇院負責人席歐伯爵(Count Seeau)來函委託,譜寫由薩爾斯堡主教書記瓦雷斯果改編自丹舍特(Danced)原著的劇本【依多美聶歐】,克里特國王,參加特洛依戰役後返國的故事。
莫札特已在法國看到法國歌劇綜合舞台機能,以及運用義大利歌樂和樂隊相輔相成的效果,這些範例,尤其在莊嚴歌劇作曲家畢奇尼(Piccini)的作品「羅朗德」(Roland)中可以看到。莫札特在法國也從歌劇改革者葛魯克(Gluck)和瓊梅里(Niggolo Jommelli 1714-1774)的手法中,得到很多啟示和經驗,這對於他譜作這部莊嚴歌劇,助益甚多。
創作這部歌劇時,莫札特不到25歲,但卻是他創作與生涯的轉捩點,他欣喜於慕尼黑的管絃樂團的水準,能讓他發揮較深邃的樂思和技巧,那是卡爾.提渥要爾(Karl Theodor)經營著名的曼海恩(Mannheim)樂團,帶過來的班底團隊,這種與樂團的合作方式,使這位天才橫溢的作曲家覺醒並獲得啟示,他決定不再仰薩爾斯堡大主教的鼻息,要到維也納去開拓他音樂的新天地。
總之,不論心理或時間,莫札特在譜作這部歌劇都有較充裕的準備,其實他在離開薩爾斯堡之前便開始動筆。到慕尼黑之後也可從容工作,歌手和樂團合作尚稱如意。只是擔任王子一角的男高音V. dal Prato 缺乏歌唱經驗,莫札特必須像教小學生一樣慢慢教他;而擔任國王近臣 Arbaces 的歌手,居然要求刪去詠唱調中的發展部。後來這部戲回到奧地利公演時,譯為德文演唱,樂譜亦經修訂,甚至主角國王 Idomeneo 都改寫由男低音來演唱。
過去以希臘神話故事為題材的歌劇大都以巴洛克風格寫出的,觀眾仍然不習慣莫札特以古典而且入木三分的磅礡劇力來表現,因此反應不甚熱烈,尤其莫札特本身希望這部莊嚴歌劇能較貼近法國歌劇的型式來呈現,其中包括對劇中場景變化的要求。莫札特對這部 Idomeneo 歌劇的重視和縝密的構想,可以從他到慕尼黑之後,和父親來往36封信的詳細討論中見到一斑。只是這部戲的舞台佈景以及費用較大,所以返回奧地利後還以音樂會方式演出時。Idomeneo 曾改寫由男低音來擔任;他的兒子,則以男高音和反串的次女高音或假聲男高音來擔任。
莫札特的歌劇,可以說是總結前輩、啟發下一代,其重要性,遠超過他器樂作品對後世的影響力。除了這種號稱「義大利正統」的莊嚴歌劇之外,其喜諧歌劇(Opera Buffa)和德語歌劇(Singspiel)相對地較受歡迎。這部 Idomeneo演出後曾沈寂一時,直到19世紀初才又由德國的卡雪歐(Kassel)市開始演出,往後逐漸在世界各大劇院推出。莫札特優秀的作品自然可穿透時間而歷久彌新。人們終於可以重新感受到這位曠世奇才的偉大作品。而我們除了習慣莫札特詼諧喜悅的活潑音樂之外,也真正體驗到這位神童劇力萬鈞、偉大歌劇肅穆莊嚴的一面。
劇情簡介(撰文者/曾道雄)
第一幕
特洛依戰爭之後,希臘各聯邦的軍隊己陸續返國,而特洛依國王普立安(Priam)與女兒伊莉亞,連同特洛依的子民,已在克里特國王依多美聶歐未回到國門之前,被俘來囚禁在克里特國的宮城之中。依多美聶歐國王最後才由海上開始其返國的航程。
在宮裡,伊莉亞悲嘆自己淪落的命運,她的苦惱非僅如此,她私下愛上克里特王子以達曼德,她自認背叛和不忠於父親和族人而不安自責。
王子以達曼德出現,他安慰伊莉亞並傾訴對她的真情。王子為了證明其愛情,釋放被囚禁的特洛依人。艾烈特公主也深愛著王子以達曼德,她見到這種狀況,懷疑王子此突如其來的動作和心意。
國王近臣阿耳巴司告訴王子:國王在返航中狂風巨浪中遇難,王子一聽立即奔向海邊、這時艾烈特公主洞察王子和伊莉亞的感情,獨自唱出嫉憤與自憐之歌。
在海邊的一個默劇樂曲中,敘述依多美聶歐國王向海神的誓言:只要讓他安然上岸,他將以第一個見到的人為犧牲來祭拜祂。依多美聶歐果然逃過一死,被海浪打上岸來。伊達曼德王子一開始認不出父王,但知道彼此身份後,國王立即轉臉迴避,不敢正面看他。最後當他們父子四目相視時,依多美聶歐已意識到海神的作弄,厄運已等在後日折磨他了。
第二幕
在宮殿中,依多美聶歐把所有事情經過告知近臣阿耳巴司,這位臣子建議叫伊達曼德王子逃亡,藉口是陪同艾烈特公主回到她城邦阿爾果斯(Argos)。但依多美聶歐聽了,仍惶恐憂慮。
伊莉亞公主來到,由於她私下與王子相戀,感情上也將國王視同父親,國王意識到年輕人的愛,但若以達曼德必須犧牲,不就簡直是與她三人共赴刑台嗎?國王自己雖倖免於海難,但現在心中卻遭逢更大風暴。另方面,艾烈特公主則認為王子以達曼德將要護送她回國,她得以和朝思暮想的人同行而充滿了憧憬,她也由衷地唱出心中愛的喜悅與想望。
在港口,依多美聶歐即將送別兒子,但突然間狂風大作,一隻恐怖的海怪騰躍而出。眾人詰問:「是誰觸怒了神明?」依多美聶歐公開自己與海神的誓約,以及意圖背信的罪愆,群眾聞之驚慌走避。
第三幕
宮中庭院,伊莉亞寄語微風,宣示她內心對王子無盡的愛,這時以達曼德王子接近她,也再無法隱忍自己的熱情,兩人同唱起一首動人的愛之二重唱。國王與艾烈特公主進來(莫札特在此譜出了一首傑出的四重唱)。艾烈特目睹此景,不由得愛恨交加。依多美聶歐看到兒子浸在愛的狂熱中,乃祈求海神准許以自己生命代替孩子作犧牲。而不明究裡的王子,想到要遠離愛人,只能傷心地和伊莉亞話別。近臣阿耳巴急上,懇求國王趕緊設法解救黎民,因海怪已興風作浪,鼓動海嘯淹沒了村莊。
在廣場上,高僧當場質詢並面告依多美聶歐國王,海怪已吞食千百名百姓,並摧毀城鎮,唯一解決之道,即國王必須履行對海神的誓約,將以達曼德送上祭台。國王承認自己過錯,為救全體子民,只有犧牲自己骨肉。
場景轉到海神廟前,國王和僧侶正準備祭獻禮,這時傳來遠處群眾歡呼聲:王子以達曼德屠殺了海怪。但依多美聶歐心裡明白:這會再觸怒海神,更大的災難將會到來,只好讓祭禮繼續進行。這時以達曼德王子裹著祭袍出現,而伊莉亞公主即時趕到,挺身要替代王子一死,當她的祈求不可得時,自己也走上祭台,和愛人交頸,準備和以達曼德共生死,一齊犧牲供做海神的祭品。
這時海上突然傳來海神莊嚴的聲音:「神受至愛之情所動,諭示可免王子一死,但依多美聶歐背叛對神的承諾,必須退位,而由王子以達曼德繼位,並得以伊莉亞為新王后。」這時,依多美聶歐如釋重荷,感恩之餘,宣佈退位並呼籲子民為年輕的新王效忠。伊莉亞公主也成為新王后。但心碎的艾烈特公主本來是為尋父仇而來此異域(因她父王阿加門儂凱旋回家後,反遭王后夥同其情夫將他殺害),如今這位飄泊的麥鍚尼公主自己卻遭逢了這場愛情悲劇。她奔向海邊,站在岩岸的高崗上,遙望著遠方的故鄉,縱身於愛琴海,以一己之身,聊慰海神的心願。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