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53
0
0
0

笛卡之聲Ⅱ- Vol. 4德布西 前奏曲第一冊

館藏資訊

摘自 U-Audio音響共和國 網站
愛迪生發明留聲機大約在1888年,一路風行到二十世紀初,此後唱片出現,更方便的聆聽方式取代了腊捲軸,Decca唱片因緣際會,在1914年推出了第一部「可攜帶式留聲機」,在英國「每日郵報」刊登廣告,稱之為Decca。百年歷史的累積,Decca不僅是當今最重要的唱片品牌,更是見證百年音樂紀錄歷史的活字典。在「Decca Sound」限量套裝當中,收錄50張精彩唱片,更是愛樂者不可多得的好收藏。
Decca不僅是唱片公司,更是「寫唱片歷史」的重要成員,在1919~1929年間,Decca發行所謂「電子錄音的超級唱片」,二次戰後更首度推出「全頻段錄音」(ffrr, full frequency range recording),1950年推出了第一款適用於ffrr唱片所使用的唱臂,並推出十二吋LP。1958年再接再厲,推出「全頻段立體聲錄音」(ffss),1962年在推出「全方位立體聲」(Phase 4 Stereo)。這些錄音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都出自同一家公司之手,可見Decca不僅是唱片史的見證者,更是歷史的創造者。
無論是唱片愛好者,或是對唱片僅有簡單認識的人,應當都聽過所謂「Decca之聲」,可是很多人對所謂「Decca之聲」的內容並不是很瞭解,可能有人還搞不清楚是不是和「台灣之聲」有關係。所謂的「Decca之聲」和他們所發明的錄音方式有關,早年從單聲道進化到立體聲的時代,錄音師並沒有所謂的「範本」,錄音現場該怎麼擺放麥克風,其實都還在實驗,在單聲道時代,反正麥克風只有一支,只要管錄音現場是不是夠安靜就好,但立體聲時代要考慮麥克風間距,甚至麥克風擺放的角度,都會影響錄音成像的好壞。在1954年時,Decca旗下三位重要錄音工程師,分別是Arthur Haddy、Roy Wallace與Kenneth Wilkinson,發明了所謂「笛卡樹」( Decca Tree),樹立了交響樂錄音的麥克風擺放典範。「笛卡樹」不是單純使用兩只麥克風,而是三只,麥克風架在樂團前方,高高掛起,通常使用三只無指向麥克風,藉以兼顧立體音場與音像。
「Decca Tree」之所以能成為典範,和Decca三位錄音工程師的努力有密切關係,尤其是Kenneth Wilkinson,這位傳奇錄音師曾三度獲得葛萊美最佳錄音工程獎,在世時曾與超過150位指揮合作錄製唱片,堪稱唱片史上最偉大的錄音工程師之一,而「Decca Tree」之所以成為古典唱片錄音典範,也和Wilkinson不斷反覆實驗調整,把成果透過錄音呈現,逐漸成為古典錄音的麥克風架設「範本」。
這套54張CD的限量專輯,收錄了這段時期五十套最優秀的錄音。每一套專輯都是初版封面,並有完整的錄音資訊與大量的照片。專輯還附有一本解說冊,詳細說明「全頻段立體聲」的發展歷史,以及音樂家與錄音場地的介紹。
摘自 小閔的古典音樂世界 網站
身為印象派音樂的開拓者,德布西除了與法國印象派詩人交往,並受到東南亞音樂以及穆索斯基等人音樂的影響,進而創造出全音音階。此外,他也使用中世紀調式以及東方的五聲音階,從而脫離浪漫派而開啟了印象主義之門。這個作於1910至1913年的鋼琴曲集「前奏曲」,分為兩冊,每冊各十二曲,都是在述說德布西的所見所聞,內容有風景、人物、傳說、藝術作品與詩等,透過他全新的和聲、技巧與結構,為鋼琴音樂創造出一種新的形式。
任演奏的法國鋼琴家帕斯卡‧羅傑,四歲由其母親啟蒙,十一歲進入巴黎音樂院,1966年以鋼琴與室內樂首獎畢業,之後又師從卡欽(Julius Katchen)學習三年,1971年更榮獲隆-提博鋼琴大賽首獎。羅傑的觸鍵精緻細膩,其琴聲更是清澈透明,尤其在表現法國印象派作品時,在色彩、和聲等基本要求之外,更展現他果決俐落的鋼琴技巧。

內容註

(41:35) --. (16:39) --. (4:54) --. (5:34) / Debussy.. Préludes-Book 1, L117. Children's Corner, L113. Rêverie, L68. L'Isle joyeuse, L106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