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617
0
0
0

Heifetz & PiatigorskyHistoric Performance Film Footage全區

館藏資訊

摘自 5大唱片 網站
皮亞提果斯基和海飛茲彼此相知相惜,為了與大眾分享音樂的喜樂,便組成以他們兩人為核心的室內演奏團體,在加州成立「海飛茲 - 皮亞提果斯基音樂會」(Heifetz-Piatigorsky Concerts),專門演奏室內樂,留下許多珍貴的名演錄音。
當年小提琴大師克萊斯勒在聽過十三歲的海飛玆(Jascha Heifetz, 1900-1987)演奏後,表示:「我也許會懷著滿意的心情將自己的小提琴砸毀。」同時所有技巧派的演奏家也都被他給比下去了,自此以後小提琴家便不允許在台上拉錯一個音,而許多有關海飛玆的奇蹟自然也不斷湧現。海飛玆先天具有「不厭其煩地追求完美」的個性,他的成就世人有目共睹,但這並不是說從小學琴的人便會成為大師,而是印證了大師必須長時間專注於所學才能有成。長時間的演出正是他自我訓練的最好方法。
皮亞提果斯基(Gregor Piatigorsky, 1903-1976)一生孜孜不倦地致力於獨奏、重奏演出和大提琴教學。十五歲時成為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樂隊的大提琴首席,後任柏林愛樂管弦樂團的首席大提琴手。1928年起開始獨奏生涯,1929年赴美與紐約愛樂樂團合作演出,大獲成功。1942年入美國籍,開始活躍在美國樂壇。華爾頓曾將大提琴協奏曲題獻給他。皮亞提果斯基為RCA灌錄過不少錄音作品,其中以海飛茲合作演出的室內樂作品為數最多,但他個人的獨奏專輯反而不多。他的學生之一,也是他的最後一位弟子,便是著名的大提琴家麥斯基(Mischa Maisky)。
六零年代,當時海飛茲與皮亞提果斯基都以處於半退休狀態,而他們依舊樂於與朋友們一同演奏室內樂。為了與大眾分享他們對音樂的熱情,於是他們在1961年創建「海飛茲 - 皮亞提果斯基音樂會」,當時就在加州的好萊塢演出了四場音樂會。目的是要呈現較少被演奏的作品,從二重奏到八重奏無所不包,並為其錄音。之後音樂會又持續舉辦了好幾年,並在舊金山、洛杉磯、紐約等地舉行,也邀請其他音樂家一同參與。
皮亞提果斯基的演奏充滿火熱的情感,而海飛茲的演奏則十分節制且冷酷,兩個人的藝術風格完全是兩個不同的典型。然而他們的合作卻激盪出人們對音樂無比的感動,至今兩人過往的精彩錄音依舊持續感動後世無數的音樂愛好者。

摘要註

The program begins with a portrait of Jascha Heifetz, taking us into his home where we view his practice techniques and hear him playing; the next segment is an impromptu recital by Heifetz and Emanuel Bay at Pomona College; the last part consists of a recital by Gregor Piatigorsky.

內容註

Chaconne / Vitali -- Prelude in E major / Bach -- Girl with the flaxen hair / Debussy -- Scherzo tarantella / Wieniawski -- Twenty-fourth caprice / Paganini -- Sweet remembrance / Mendelssohn -- Sonatensatz / Brahms -- Hungarian dance no. 7 / Brahms -- Melodie / Gluck -- Love for three oranges. March / Prokofiev -- Polonaise / Wieniawski -- Hora staccato / Dinicu, Heifetz -- C major suite. Bourees #1 and #2 / Bach -- Cello sonata. Slow movement / Chopin -- Romeo and Juliet. Masques / Prokofiev -- Romance / Anton Rubinstein -- Introduction, theme and variations / Schubert, Piatigorsky.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