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240
0
0
0

追尋「黃人靈歌」-臺灣聖詩創作 = “Yellow Spirituals”: Taiwanese hymn composition / 國家兩廳院.

館藏資訊

摘要註

音樂類型作為重要的文化形式,如何在人的世界中跨域流動?傳統的表達語彙與創作觀念,如何在新樂境中被理解、挪用與詮釋?它們又如何在另一個人文風土與時空脈絡裡,延伸、綻開新的意義與在地美學?結合故事、經驗分享與Live演出的2014【我是這樣看世界】講座音樂會,以「落樂生歌」為主題,帶領大家探尋「昔時撥弦樂」(old-time string band music)、「自由即興」(free improvisation)與「靈歌」(spirituals) 三種與美國音樂文化相關的音樂類型或觀念,在當代/異地變衍生根的軌跡。「靈歌」(spirituals)做為音樂類型,在今日已廣泛地被視為一種展現美國黑人基督教信仰的藝術表達形式。儘管原本在教會的語境當中,spirituals並不專指音樂,也非專屬非美社群,但隨著19世紀中「黑人靈歌」曲目的採集、發行與流傳,「靈歌」一詞逐漸成為美國黑人基督教音樂的代名詞。當「靈歌」隨著非美社群的創作與演出成為舉世聞名的宗教音樂形式,許多其他地方的宗教音樂工作者,也希望能夠找到類似「黑人靈歌」的在地表達類型,創作出反映在地民眾精神與世俗生活特色、能夠引起迴響與共鳴的作品。 在臺灣,儘管早自荷西時期,便有外國傳教士學習原住民語言以利其宣教工作,但是以原住民或臺灣其他族群的傳統音樂或表達形式做為創作元素的教會音樂作品,卻直到晚近半世紀才出現。60年代初駱維道教授以「哭調仔」創作聖詩受到極大質疑,卻激勵他思索「黃人靈歌」的表達手法至今。幾十年來,他堅持當初追尋「黃人靈歌」的初衷,持續創作與發表能夠回應在地社群經驗的聖詩作品。本場講座音樂會非常難得地邀請到駱教授本人擔任說故事的人,管風琴演奏家劉信宏、菲律賓裔音樂工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