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165
0
0
0

巴赫 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館藏資訊

摘自 小閔的古典音樂世界 網站
尼亞瑟夫1961年出生在莫斯科,六歲的時候開始學習大提琴,1979-1986年間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學習大提琴,在下諾弗哥羅(Nizhniy Novgorod)也和著名的管風琴家柯茲洛娃(Kozlova)學習管風琴而受到矚目。
克尼亞瑟夫1979年在佛羅倫斯舉辦的卡薩多(Gaspar Cassado)國際大提琴大賽中獲得第三名,1987年時在義大利特拉帕尼(Trapani)國際室內樂大會中和鋼琴家的妻子 Ekaterina Voskresenskaya共同奪得第一名,接著又在1990年柴可夫斯基國際大賽中奪得大提琴組的第二名的而受到國際注目!在這之後,克尼亞瑟夫便開始了他一帆風順的職業演奏生涯,然而1994年在一次南非的演奏旅行中,夫妻一起遭受到交通事故,妻子當場死亡,克尼亞瑟夫也身受重傷,無論是生理或心理,克尼亞瑟夫都受到嚴重的打擊。
在羅斯托波維奇的幫助下,克尼亞瑟夫漸漸從傷痛中站起來,開始了演奏活動,1997年時在聖彼得堡所舉辦的蕭士塔高維契紀念音樂會上,克尼亞瑟夫正式回到音樂會的舞台。這張CD的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是克尼亞瑟夫在事故兩年後所收錄的演奏。克尼亞瑟夫因為克服了悲慘命運,所以用「奇蹟的大提琴家」來稱呼,每次聽到他的音樂時,就會不禁令人想起他人生裡的這段故事,這樣或許對他非常地失禮,但他的音樂就是能夠散發這樣的神奇魔力!
自卡薩爾斯以來,巴赫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對於大提琴家或是聽眾而言,始終都具有特別的存在感。當然目前的錄音,無庸置疑都是古典音樂的大師級演奏家,用盡畢生心力去完成,極盡完美地演奏這些作品,甚至使人留下過於神化的感覺!相對的,克尼亞瑟夫則是將巴赫的作品忠實地詮釋演繹,雖說如此,但也同樣留下令人難忘的自然感,和一種深沉的魅力!
巴赫在1917-1923年間擔任柯恩宮廷樂長,其間創作出許多樂器作品,包括「十二平均律曲集第一卷」、「布蘭登堡協奏曲」等等……,最大的成就莫過於「無伴奏小提琴的奏鳴曲與組曲」與「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創作的時間和他其他樂器曲一樣,無法確切地知道詳細時間,但依據留下來的資料可以知道的是,它是巴赫在柯恩宮廷前期所創作的作品。在當時的宮廷裡有位相當知名的琴手阿貝爾(Christian Ferdinand Abel),巴赫為了他開始構思這些珍貴的無伴奏大提琴樂曲。這六首曲子都是平均律組曲,單音的律動中用極具暗示的巧妙手法加入了和聲進行或多聲,使得整個作品顯得豐富。

內容註

CD 1. Suite no. 1, BWV 1007 in G major ; Suite no. 2, BWV 1008 in D minor ; Suite no. 3, BWV 1009 in C major -- CD 2. Suite no. 4, BWV 1010 in E flat major ; Suite no. 5, BWV 1011 "discordable" in C minor -- CD 3. Suite no. 6, BWV 1012 "à cinq cordes" in D major / J.S. Bach.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