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240
0
0
0

笛卡之聲Ⅱ- Vol. 15舒伯特 羅沙蒙

館藏資訊

摘自 U-Audio音響共和國 網站
愛迪生發明留聲機大約在1888年,一路風行到二十世紀初,此後唱片出現,更方便的聆聽方式取代了腊捲軸,Decca唱片因緣際會,在1914年推出了第一部「可攜帶式留聲機」,在英國「每日郵報」刊登廣告,稱之為Decca。百年歷史的累積,Decca不僅是當今最重要的唱片品牌,更是見證百年音樂紀錄歷史的活字典。在「Decca Sound」限量套裝當中,收錄50張精彩唱片,更是愛樂者不可多得的好收藏。
Decca不僅是唱片公司,更是「寫唱片歷史」的重要成員,在1919~1929年間,Decca發行所謂「電子錄音的超級唱片」,二次戰後更首度推出「全頻段錄音」(ffrr, full frequency range recording),1950年推出了第一款適用於ffrr唱片所使用的唱臂,並推出十二吋LP。1958年再接再厲,推出「全頻段立體聲錄音」(ffss),1962年在推出「全方位立體聲」(Phase 4 Stereo)。這些錄音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都出自同一家公司之手,可見Decca不僅是唱片史的見證者,更是歷史的創造者。
無論是唱片愛好者,或是對唱片僅有簡單認識的人,應當都聽過所謂「Decca之聲」,可是很多人對所謂「Decca之聲」的內容並不是很瞭解,可能有人還搞不清楚是不是和「台灣之聲」有關係。所謂的「Decca之聲」和他們所發明的錄音方式有關,早年從單聲道進化到立體聲的時代,錄音師並沒有所謂的「範本」,錄音現場該怎麼擺放麥克風,其實都還在實驗,在單聲道時代,反正麥克風只有一支,只要管錄音現場是不是夠安靜就好,但立體聲時代要考慮麥克風間距,甚至麥克風擺放的角度,都會影響錄音成像的好壞。在1954年時,Decca旗下三位重要錄音工程師,分別是Arthur Haddy、Roy Wallace與Kenneth Wilkinson,發明了所謂「笛卡樹」( Decca Tree),樹立了交響樂錄音的麥克風擺放典範。「笛卡樹」不是單純使用兩只麥克風,而是三只,麥克風架在樂團前方,高高掛起,通常使用三只無指向麥克風,藉以兼顧立體音場與音像。
「Decca Tree」之所以能成為典範,和Decca三位錄音工程師的努力有密切關係,尤其是Kenneth Wilkinson,這位傳奇錄音師曾三度獲得葛萊美最佳錄音工程獎,在世時曾與超過150位指揮合作錄製唱片,堪稱唱片史上最偉大的錄音工程師之一,而「Decca Tree」之所以成為古典唱片錄音典範,也和Wilkinson不斷反覆實驗調整,把成果透過錄音呈現,逐漸成為古典錄音的麥克風架設「範本」。
這套54張CD的限量專輯,收錄了這段時期五十套最優秀的錄音。每一套專輯都是初版封面,並有完整的錄音資訊與大量的照片。專輯還附有一本解說冊,詳細說明「全頻段立體聲」的發展歷史,以及音樂家與錄音場地的介紹。
摘自 維基百科 網站
卡爾·慕辛格(德語:Karl Münchinger,1915年5月29日-1990年3月13日),生卒於斯圖加特,德國指揮家。
慕辛格在年輕的時候學習過小提琴,後來在斯圖加特音樂高校卡爾·里昂哈特門下學習指揮。後來在斯圖加特聖母教堂當合唱指揮和管風琴手。緊接著他又在萊比錫音樂高校赫爾曼·阿本多特和克萊門斯·克勞斯的夏季課程學習,經福特文格勒的幫助,他當上了漢諾瓦下薩克森交響樂團指揮(1941年-1943年)。二戰中他被囚禁,戰後1945年獲得釋放後他成立了斯圖加特室內樂團, 他帶領樂團直到1987年,並且把樂團帶向了世界。 1953年他因在藝術方面的貢獻獲得了巴登·符騰堡州的教授銜頭,和聯邦十字勳章。
雖然穆辛格爾算不上「本真」派人物,但是從他出道的那一天起,他就以其乾淨的音色取勝,這有別於浪漫派指揮家的詮釋風格。他的原則是:小編制樂隊,嚴格遵循作曲家在樂譜上所做的指示,以達到通透統一的音樂表達。
穆辛格爾這一名字很快就和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管弦樂作品的忠實演繹(與浪漫演繹相對)聯繫起來了。他與斯圖加特室內樂團演繹了很多前巴洛克時期和巴洛克時期的作曲家的作品,獲獎無數。 他在戰後立刻對新生代的作曲家大加支持。1960年起他將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作品加到他的劇目中。 1966年他又成立了 斯圖加特古典愛樂樂團。 從此他就蜚聲國際,成為歐陸和北美很多樂團的常客。

內容註

Rosamunde, furstin von zypern, D. 797 / Franz Schubert -- bonus : Preciosa, op. 78 - overture / Carl Maria Weber -- Genoveva, op. 81 - overture / Robert Schumann.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