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45
0
0
0

笛卡之聲Ⅱ- Vol. 18海頓 第94、100、104號交響曲

館藏資訊

摘自 U-Audio音響共和國 網站
愛迪生發明留聲機大約在1888年,一路風行到二十世紀初,此後唱片出現,更方便的聆聽方式取代了腊捲軸,Decca唱片因緣際會,在1914年推出了第一部「可攜帶式留聲機」,在英國「每日郵報」刊登廣告,稱之為Decca。百年歷史的累積,Decca不僅是當今最重要的唱片品牌,更是見證百年音樂紀錄歷史的活字典。在「Decca Sound」限量套裝當中,收錄50張精彩唱片,更是愛樂者不可多得的好收藏。
Decca不僅是唱片公司,更是「寫唱片歷史」的重要成員,在1919~1929年間,Decca發行所謂「電子錄音的超級唱片」,二次戰後更首度推出「全頻段錄音」(ffrr, full frequency range recording),1950年推出了第一款適用於ffrr唱片所使用的唱臂,並推出十二吋LP。1958年再接再厲,推出「全頻段立體聲錄音」(ffss),1962年在推出「全方位立體聲」(Phase 4 Stereo)。這些錄音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都出自同一家公司之手,可見Decca不僅是唱片史的見證者,更是歷史的創造者。
無論是唱片愛好者,或是對唱片僅有簡單認識的人,應當都聽過所謂「Decca之聲」,可是很多人對所謂「Decca之聲」的內容並不是很瞭解,可能有人還搞不清楚是不是和「台灣之聲」有關係。所謂的「Decca之聲」和他們所發明的錄音方式有關,早年從單聲道進化到立體聲的時代,錄音師並沒有所謂的「範本」,錄音現場該怎麼擺放麥克風,其實都還在實驗,在單聲道時代,反正麥克風只有一支,只要管錄音現場是不是夠安靜就好,但立體聲時代要考慮麥克風間距,甚至麥克風擺放的角度,都會影響錄音成像的好壞。在1954年時,Decca旗下三位重要錄音工程師,分別是Arthur Haddy、Roy Wallace與Kenneth Wilkinson,發明了所謂「笛卡樹」( Decca Tree),樹立了交響樂錄音的麥克風擺放典範。「笛卡樹」不是單純使用兩只麥克風,而是三只,麥克風架在樂團前方,高高掛起,通常使用三只無指向麥克風,藉以兼顧立體音場與音像。
「Decca Tree」之所以能成為典範,和Decca三位錄音工程師的努力有密切關係,尤其是Kenneth Wilkinson,這位傳奇錄音師曾三度獲得葛萊美最佳錄音工程獎,在世時曾與超過150位指揮合作錄製唱片,堪稱唱片史上最偉大的錄音工程師之一,而「Decca Tree」之所以成為古典唱片錄音典範,也和Wilkinson不斷反覆實驗調整,把成果透過錄音呈現,逐漸成為古典錄音的麥克風架設「範本」。
這套54張CD的限量專輯,收錄了這段時期五十套最優秀的錄音。每一套專輯都是初版封面,並有完整的錄音資訊與大量的照片。專輯還附有一本解說冊,詳細說明「全頻段立體聲」的發展歷史,以及音樂家與錄音場地的介紹。
摘自 博客來音樂館 網站
指揮家杜拉第1906年出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曾經在布達佩斯李斯特音樂院跟隨韋納與高大宜學習。1940年移民美國後,杜拉第擔任過達拉斯交響樂團首席指揮,後來陸續在明尼亞波里斯交響樂團、BBC交響樂團、斯德哥爾摩愛樂、美國國家交響樂團、英國皇家愛樂與底特律交響樂團任職。
杜拉第的指揮以有魄力的支配節奏以及對音色的敏銳度而聞名。他與匈牙利愛樂在1970年代錄製的海頓交響曲全集,堪稱是海頓交響曲的經典,同時也是杜拉第個人指揮事業的重要里程碑。在他的指揮下,樂團的音色飽滿,而且樂曲的結構清晰明亮,跳躍的節奏讓音樂充滿著熱情與令人振奮的活力。
海頓晚年曾經兩度造訪英國並譜下數量龐大的作品,包括被後人稱為「倫敦交響曲」的十二部交響曲,這十二部交響曲包括著名的《驚愕》、《軍隊》與《倫敦》交響曲。
第94號交響曲《驚愕》是最著名的一首,標題「驚愕」源起於在慢板樂章突然出現的一聲巨響。傳說中,海頓加入這聲巨響是為了驚醒在音樂會打瞌睡的聽眾,不過海頓「更喜歡以新的創作概念來驚嚇大眾」。第100號的標題「軍隊」是由海頓親自命名。第104號交響曲「倫敦」是海頓最後一首交響曲,被視為「毫無破綻的完璧」,成敦的樂念更超越了他其餘的作品。

內容註

Symphonies no. 94 in G major, Hob.I:94 "Surprise" -- Symphonies no. 100 in G major, Hob:I:100 "Miitary" -- Symphony no. 104 in D mjaor, Hob:I:104 "London" /Joseph Haydn.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