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303
1
0
0

蘭陵劇坊 - 紀錄片

館藏資訊

摘自 大紀元 網站
紀錄片《蘭陵劇坊》入圍台北電影節 / 2012年05月07日
由李中擔任導演、知名作家小野擔任總策畫的紀錄片《蘭陵劇坊》,父子攜手合作,紀錄蘭陵的歷史與對台灣劇場的影響力,該紀錄片入圍本屆台北電影節。
吳靜吉、金士傑、劉若瑀、李國修、馬 汀尼、卓明、許效舜、楊麗音、李天柱、趙自強等劇場界要角,在影片中回顧當年那段在劇場工作的時期,包括排演、練習等影像,也將首次曝光,當年演出的知名戲碼,比如《荷珠新配》、《貓的天堂》等片段也將經典重現。
蘭陵劇坊創辦人吳靜吉說:「當初這群蘭陵人都是以搏感情的方式聚在一起表演,也因此他們都相當珍惜這份珍貴的情誼。藝術工作者最重要的就是堅持,其中以金士傑為最佳典範。」他還打趣的說:「因為金士傑的堅持讓他自己在58歲得獎,60歲生了龍鳳胎!」
該紀錄片透過李國修、金士傑、劉若瑀、卓明、陳以亨、李國修、黃承晃、李永豐、趙自強、楊麗音等人的口述而重新整理的畫面,跨越時空重現當年解嚴前劇場的生存樣貌。片中將呈現蘭陵劇坊對於這些蘭陵人在生命經驗上的衝擊,透過這些歷史鏡頭,帶領觀眾再次重回蘭陵劇場那段時光。紀錄片《蘭陵劇坊》將於5月8日(二)晚間十點在公視《紀錄觀點》節目播出。
摘自 博客來DVD館 網站
創立於1980年的蘭陵劇坊,對於吳靜吉博士而言是一種實驗。劇坊本身的存在不在於成就一個劇團,而是提供一群有志表演的年輕人有個環境可以專注在戲劇表演本身,在當時解嚴前渴求改變的氣氛下,蘭陵的出現無疑是回應了台灣社會的藝術啟盟潮流。然而蘭陵真正的影響,卻是團解散之後的二十年,當時的團員各自發展,奠定了台灣藝術表演的基石,其中李國修、金世傑、劉若瑀、趙自強等人各立門戶,卻發展截然不同風格的表演方式。
在1991年解散的蘭陵,讓蘭陵的精神開枝散葉,影響了往後二十年台灣的表演文化。本紀錄片將由這些蘭陵人身上檢視蘭陵的時代意義,回歸至蘭陵劇坊對於這些蘭陵人生命經驗上的衝擊。
導演 李中:
1979年生,台北人,從十七歲時出版第一本散文著作開始,五年之中陸續出版散文、小說數本,包括備受爭議 的情色中篇【惡男日記】,2004年受全能製作公司之邀改編【惡男日記】至偶像劇,啟發其從事影像創作之熱情。退役後申請上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電影創作研究所導演組就讀,2006年導演課作品【廢墟迷藏】即入選美國芝加哥Reel Short短片影展、美國棕櫚泉短片影展會外賽,2009年導演作品短片【麻糬】甫完成即入圍美國學生奧斯卡,並入選2009台北電影節電影獎短片組,美 國和日舞影展齊名的獨立影展Slamdance 2010電影節短片競賽組,並獲的2010金鏸獎最佳導演獎和最佳劇情短片,2010紐約亞美電影節最佳劇情短片。最新作品為為國片【艋舺】幕後花絮/紀 錄片拍攝/剪接,最新作品公共電視紀錄觀點:蘭陵劇坊紀錄片導演及國片【LOVE】幕後花絮/紀錄片導演。

摘要註

創立於1980年的蘭陵劇坊,對於吳靜吉博士而言是一種實驗。劇坊本身的存在不在於成就一個劇團,而是提供一群有志表演的年輕人有個環境可以專注在戲劇表演本身,在當時解嚴前渴求改變的氣氛下,蘭陵的出現無疑是回應了台灣社會的藝術啟盟潮流。然而蘭陵真正的影響,卻是團解散之後的二十年,當時的團員各自發展,奠定了台灣藝術表演的基石,其中李國修、金世傑、劉若瑀、趙自強等人各立門戶,卻發展截然不同風格的表演方式。在1991年解散的蘭陵,讓蘭陵的精神開枝散葉,影響了往後二十年台灣的表演文化。本紀錄片將由這些蘭陵人身上檢視蘭陵的時代意義,回歸至蘭陵劇坊對於這些蘭陵人生命經驗上的衝擊。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