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318
0
0
0

詩人與他的情人 - 電影3區 ; 中英文字幕

館藏資訊

摘自 黃英雄電影部落 網站
詩人與他的情人 / 牟牟 老師 撰稿
1994年美國國家評論協會最佳女演員獎
1994年美國國家評論協會最佳女配角獎
1914年英國年輕女子薇薇.海伍出身有產階級家庭,喜好寫作詩歌,性格開放浪漫,她要當軍人的弟弟墨利斯.海伍開車到牛津大學默頓學院拜訪美國青年研究生現代派詩人湯姆.艾略特,兩人一見鍾情,很快的私自結婚,在倫敦過著簡樸的生活,薇薇積極的支持並幫忙湯姆寫作詩詞,卻因經濟困頓,湯姆接受岳父安排到銀行上班,為此薇薇很不以為然,處處阻攔先生上班,認為不該耽誤寫作詩詞,而她的舊疾頭痛胃痛及荷爾蒙失調也嚴重的影響著兩人的婚姻生活。
湯姆漸漸的融入英國文藝界新一代的布隆貝里文化,他與薇薇利用兩人生活點滴創作詩詞,受到布隆貝里文化精英崇拜,他還受洗天主教,並正式成為英國公民,這一切都與薇薇背道而馳,兩人心靈漸行漸遠,當他倆合作完成的詩歌大作(荒原)出版後,湯姆在英國出版業更是如日中天,薇薇甚至被限制與丈夫碰面,薇薇性情受到嚴重打擊,加上藥物與酒精作祟,她做出超乎常人的行為,夫妻倆已分房而居。
父親過世後,墨利斯與湯姆成為海伍家財產的受託人,善良懦弱的墨利斯因戰後工作不順,再次選擇到非洲,當他再次從非洲回來,湯姆安排他溶入他們的生活,相處了片段時刻,他感受到薇薇脫序行為對湯姆事業造成嚴重危機,他幫湯姆向母親訴說薇薇種種的失當行為,他倆請來私人醫師公會的醫療官員日夜觀察薇薇的生活行為,草率的讓藍姆大夫及米勒大夫各出一道測驗題,薇薇只答對一題,她求助的望向丈夫,湯姆竟冷漠無情的低頭迴避,就這樣法院判決薇薇精神異常,竟在喝下午茶的公共場所,薇薇被強制送進精神病院,湯姆堅定的擺脫掉妻子。
母親哀默的整理著女兒的衣物,感慨埋怨的對湯姆說著:在你來了之後,我警告過家人和朋友,他有點頑固,但很想融入我們,然後那些布隆貝里文化精英緊抓你不放,你千萬別覺得那些廢人是英國生活的代表,把八卦變成藝術沒什麼了不起,還把朋友寫進下流的小說,像海伍一家曾遠被埋藏至加拿大亞伯大省...還有我們家從未有人進瘋人院,湯姆,你發誓一輩子照顧薇薇,你現在已是出版界名人,我們能留甚麼給你...我終其一生希望薇薇能夠找到接納她的人,現在不是你耍聰明的時候。
幾年後,墨利斯已當上非洲拉哥斯警察局長,他來探望薇薇,他看到正常落莫的姐姐,而他是母親死後,第一個來探訪的朋友,她還隨時準備著親自製做的巧克力等待著湯姆------。
劇情賞析
T.S.艾略特(Thomas Stears Eliot)1888年出生於美國密蘇里州的聖路易斯,家境十分優越,父親是公司總裁,母親原是教師,後來積極参與社會工作,有五個姊姊。1905年進哈佛大學,最後獲得比較文學學士學位,以及英國文學碩士學位。1910年前往巴黎的索邦大學,深受前衛思想及學術影響,又回哈佛大學修讀哲學博士學位,1914年前往歐洲,當時哈佛部分的哲學老師已將他視為未來的同事,他打算同年秋天進入牛津大學默頓學院,1915年發表(J.阿爾弗雷德.普魯弗洛克的情歌),這是模仿法國象徵派詩人儒爾.拉夫格的風格,具有很濃的諷刺意味,刻畫當時社會背景下對於愛情對於生活的複雜心理。1916年完成博士論文,但因拒絕回國失去學位,1917年在洛依銀行(Lloyd’s Bank)擔任評估員,這一年出了第一本書(普魯弗洛克及其他),出版給了他很大的動力,由(自我主義者)雜誌印行,艾拉茲.龐德夫婦匿名出資,奠定了名詩人地位,1922年荒原(The Waste Land)出版,名氣高漲近似神話,至今被認為是英、美現代詩歌的里程碑,它宣示著第一次大戰後西方文明的危機和傳統價值觀念的失落,反映上一代人理想的絕望和幻滅。1927年入英國籍,1930年以後的30年是英國文壇最卓越的詩人及評論家,1948年60歲得到諾貝爾文學獎。
這是一部愛情傳記電影,是音樂劇(貓)的詩的真實故事,述說一個女人殘破的一生,一位妻子精神異常如何帶給她與作家丈夫生活上的沖擊,及寫作上的奇妙靈感,同時也披露了他們之間與眾不同的愛。幸福是什麼?兩個如此相愛又有共同的喜好,為何最後還是婚姻破滅?是傳統、現實與個人才能的衝突?
艾略特剛出道時還能對著女作家葛興頓.奧德琳替妻子辯解:我完全仰賴她,她是我第一位聽眾...她的不快樂是我的錯,照顧她是我份內的事,漸漸的艾略特自嘲著:詩不是抒發情感,而是逃避情感;到後來主教問他:你到底想要什麼?艾略特回答:我娶了我愛的人,可是我們所做的每件事都背道而馳,我渴望有人為伴,但我卻倍感孤寂。
當事情已到無法挽回時,薇薇敘述懇求著:結婚的誓言不是說我們依神的旨意結合,無人能分,你不是宗教專家嗎?...那裡的鼠輩要你全力奉獻,我根本無容身之處,我很氣被孤立,...你多麼成功名詩人,大出版商的要員,我也有份,畢竟那些詩寫的是我們的生活,我只想沾點光,...你要離開我一年,卻連告訴我的勇氣都沒有,墨利斯問我們的生活,我們卻一再說謊,...我嫁給你就是為了逃避這一切,但你老想完全融入英國;艾略特辯解著:這些年來,從一開始我們保守秘密,我們避開彼此目光,只因我們怯於承認我們竟是如此陌生,生活中只有藥、醫生、專家...我從未被告知,還有人們的目光...。
1933年薇薇.艾略特住進倫敦諾桑堡蘭精神病院,夫妻正式分居,直到1947年1月22日過世,她始終認為:我先生是世界上最甜蜜的人。

摘要註

Tells the story of the passionate yet turbul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S. Eliot and his beautiful wife, Vivienne. Although she was the inspiration for his greatest works, Eliot finally had to make a choice between standing by the emotionally troubled Vivienne and letting her go.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