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148
1
0
0

2003歐洲音樂會葡萄牙里斯本 藍光版英法德文字幕

館藏資訊

摘自 博客來DVD館網站
為了紀念柏林愛樂創團的5月1日,自1991年起,柏林愛樂與新任的音樂總監阿巴多於每年的5月1日當天舉行音樂會;特別的是,他們會刻意挑選歐洲境內最具有歷史意義的場地演出。因此,歐洲音樂會的演出場地成為每一年的樂壇話題。過去十幾年來,柏林愛樂內部成員總是為演出地點苦思,因為演出地點不僅要能完美展現柏林愛樂優異而獨特的音響效果,也要讓演出地點的文化或歷史的重要性更為人所知。2003年,柏林愛樂挑選位於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貝倫區的傑洛尼莫斯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onimos)演出。
建造於16世紀的傑洛尼莫斯修道院,是最能見證葡萄牙當時身為海上霸權國家之一的重要建築。這所大教堂結合了晚期哥德式風格與早期文藝復興風格,再加上他們在印度與美洲探險時所發現的「新式樣」。因此,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將這座修道院列為世界遺產(World Heritage Sites)。
2003年歐洲音樂會由當代樂大師布列茲(Pierre Boulez)指揮。他於五○年代末開始從事指揮,其重心是1977年於巴黎龐畢度中心的「聲學與音樂研究和協作學院」(IRCAM)工作,他一手創立以這個單位為名的樂團,至今一直是演出當代音樂的權威。布列茲不僅在推廣當代音樂居功甚偉,他指揮巴爾托克、拉威爾、史特拉汶斯基、德布西,乃至馬勒與華格納等人的音樂都享有極高的評價。1995年布列茲獲得德國ECHO大獎、英國音樂雜誌《留聲機》「年度藝術家」、法國Victoires de la Musique獎項;1996年獲得柏林藝術獎,瑞典皇家音樂學院也授予他相當於「音樂界的諾貝爾獎」的「極地音樂獎」(Polar Music Prize)。
葡萄牙女鋼琴家皮耶絲(Maria Joao Pires)是當今在音樂詮釋上最能平衡知性與感性的鋼琴家,這與她早年研讀音樂史有很大的關係。在1970年的布魯塞爾貝多芬鋼琴大賽上獲得極高的評價之後,皮耶絲以職業鋼琴家的身份於歐美與日本各地演出。
拉威爾:庫普蘭之墓
拉威爾的「庫普蘭之墓」原本是一套六首的鋼琴獨奏曲,於1919年在巴黎譜寫,當時他是為了紀念一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陣亡的好友而寫;1920年拉威爾將其中四首改編成管弦樂團演出的版本,大獲成功,才有這套全部管弦樂化的出現。此曲樂念的精神源頭是拉威爾為了向偉大的大鍵琴家,也是作曲家庫普蘭(Francois Couperin)致敬,拉威爾曾經說過,他也想藉此曲向整個18世紀盛行澄淨且理性的作曲風格致敬。
莫札特:第20號鋼琴協奏曲K.466
莫札特自1781年搬到維也納居住後,創作了大量的鋼琴協奏曲,時常在自己的音樂會上演奏,藉此拓展他的音樂事業;當然,這時他已經以優異的鋼琴家與出色的作曲家聞名。莫札特對這些協奏曲下了如此註解:「難易適中,好聽悅耳,但聽完又不至於空虛而沒有收穫,業餘鋼琴家會滿意這些曲子,而聽者當然也會滿意。」
不過莫札特以D小調寫成的第20號鋼琴協奏曲K.466,可謂例外:首先,小調並不是莫札特常用的調性,因為它所代表深沉與悲傷的性格,與莫札特作曲的慣常目的並不相符,當然,這樣的內容與聽眾所預期的悅耳與娛樂性大相逕庭;第二,一開始管弦樂團所演奏的旋律,與鋼琴家一開始的旋律並不相應,而這樣相異旋律主題的特性一直持續著,其張力也是這首協奏曲的一大特色。
巴爾托克:管弦樂協奏曲 Sz 116
在1936年荀白克(Arnold Schoenberg)、米堯(Darius Milhaud)、史特拉汶斯基(Igor Stravinsky)的樂曲被納粹視為「腐敗的藝術」之後,巴爾托克(Bela Bartok)的處境也愈來愈艱難了,1940年他不得不離開他的土地匈牙利,逃往美國。剛到美國那幾年,由於病痛纏身,加上經濟不順遂,巴爾托克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窮困生活,也都沒有新的作品問世。
這種情況直到1943年才有所改善。當時是波士頓交響樂團首席指揮的傳奇大指揮家庫塞維茲基(Serge Koussevitzky)委託巴爾托克作曲,巴爾托克才開始重新拾筆創作,只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就寫出「管弦樂協奏曲Sz 116」這等佳作。這首樂曲於1944年末在紐約首演,獲得廣大的迴響,也被視為巴爾托克重新復出樂壇即到達作品巔峰之作。
德布西:節慶(選自「三首夜曲」)
整場音樂會到這裡已近尾聲,而在大家的簇擁聲之中,布列茲與柏林愛樂帶來安可曲,也就是德布西的「節慶」(選自「三首夜曲」)。德布西曾經這麼形容這闕作品:「我並不想以平常的夜曲形式作曲,而是以『這個字眼所帶來的印象』為素材作曲,而其中『節慶』的舞蹈旋律則混雜著靈光乍現的氛圍,以及行軍的光輝景象。」

內容註

Le tombeau de Couperin / Maurice Ravel -- Piano concerto no. 20 in D minor, K. 466 /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 Concerto for orchestra, Sz 116 / Béla Bartók -- Nocturnes. Fêtes / Claude Debussy.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