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234
0
0
0

舒伯特 d小調弦樂四重奏, D. 810 - 死與少女

館藏資訊

摘自 博客來音樂館 網站
1996年德國慕尼黑ARD國際音樂大賽首獎
1997年第四屆義大利保羅波奇安尼(Premio Borciani)國際弦樂四重奏大賽首獎
2004年第二十三屆義大利Premio Internazionale Accademia Musicale Chigiana大獎
2006年德國古典迴聲大獎 (Echo Klassik award) - 年度室內音樂專輯獎 -《貝多芬:第七號「拉蘇莫夫斯基」、第九號「莊嚴」弦樂四重奏》
2008年德國唱片評審大獎(Deutscher Schallplattenpreis)─《舒伯特:弦樂五重奏、四重奏》與大琴家莫克合作錄製
2011年德國古典迴聲大獎 (Echo Klassik award) - 年度室內音樂專輯獎─《貝多芬:第六、十三號弦樂四重奏、大賦格》
2011年法國查理.克羅斯學院大獎(Grand Prix de l’Academie Charles Cros) ─《貝多芬:弦樂四重奏全集》
以希臘神話中太陽神阿波羅的孿生妹妹,被尊為月亮和狩獵的女神阿特密絲為名,由四位年輕弦樂家所組成的德國四重奏團阿特密絲四重奏,成立於1989年,成員在1994年曾有更替。他們先後曾在呂貝克和科隆隨阿班貝爾格四重奏學習,又到美國接受艾默森和茱莉亞弦樂四重奏的指導。他們在1995年贏得於波昂舉辦的德國音樂大賽首獎,接著又在慕尼黑國際大賽、義大利的保羅波奇安尼大賽連獲頭獎。他們在成軍以後決定要搬到維也納定居,藉以在阿班貝爾格四重奏的激勵和競爭氣氛下,讓自己獲得廣大的視野和足夠的刺激。這份錄音有著非常細膩的音響效果作後盾,這兩首波西米亞四重奏名作名演,呈現許多深刻細膩的面相。
阿特密絲四重奏的兩位團員分別因為家庭和健康問題在2007年離團,之後徵選挑出第二小提琴Gregor Sigl和中提琴Friedemann Weigle(原是Petersen四重奏的中提琴手)。
舒伯特的弦樂四重奏雖然曾經在七零年代受到重視和喜愛,並且在九零年代再度獲得阿班貝爾格四重奏的垂青灌錄,在音樂會上他的第十三「羅莎夢」和第十四號「死與少女」也經常被演出,但是從九零年代以後,年輕一輩的四重奏團灌錄這些曲目的次數就明顯降低,德國的哈根四重奏似乎一直停留在「死與少女」,在他們以及艾默森四重奏相繼與DG解約後,雙雙都不再青睞古典時期的四重奏曲目,舒伯特也從此被他們拋在腦後。所幸,繼承阿班貝爾格四重奏的阿忒彌絲四重奏終於在他們完成貝多芬四重奏錄音全集的尾聲階段,灌錄了這三首最重量級的舒伯特四重奏,他們精彩、數位等級的層次和精確度,將這三首樂曲的詮釋美學又推上了一個新的里程碑,讓人慶幸能聽到這麼久沒聽到的好演奏。
自從成立以來多次獲得德國四重奏比賽冠軍,近幾年的錄音,更一再獲得唱片大獎,包括零八年與大提琴家莫克合作的舒伯特弦樂五重奏獲得德國唱片評審大獎(Deutscher Schallplattenpreis)和同年與鋼琴家安斯涅合作的舒伯特、布拉姆斯鋼琴五重奏獲得留聲機大獎。「死與少女」這首四重奏是當年導演蒙森吉恩(Bruno Monsaingeon)在1996年為阿班貝爾格弦樂四重奏拍攝紀錄片《阿班貝爾格四重奏演奏舒伯特四重奏【死與少女】》時所用的影片標題,片中阿忒彌絲是受邀的年輕四重奏團,由阿班貝爾格帶領他們逐步探討舒伯特這首「死與少女」的詮釋。如今時隔十六年,再度重訪這首曲子,他們在這首曲子裡加進了四重奏合奏裡很難出現的詩意,讓他們的詮釋更加具有獨特性。

內容註

CD 1.. CD 2.. String quartet No. 14, D. 810 "Death and the maiden" ;. String quartet No. 13, D. 804 "Rosamunde" --. String quartet No. 15, D. 887 / Franz Schubert.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