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224
0
0
0

拉威爾 G大調鋼琴協奏曲

館藏資訊

摘自 博客來音樂館 網站
G大調鋼琴協奏曲的構思始於1928年。1929年,健康亮起紅燈的拉威爾提到自己將在近期的世界巡迴演出中,親自演奏G大調鋼琴協奏曲。結果,計畫中的全球巡演計畫胎死腹中,拉威爾也受託創作另一首鋼琴協奏曲:左手鋼琴協奏曲。G大調鋼琴協奏曲終於在1931年十一月完成,1932年一月由法國女鋼琴家瑪格麗特‧隆首演。拉威爾把它稱為「是一首按照莫札特或聖桑的精神寫成的協奏曲。我認為一首協奏曲可以是明快輝煌的,沒有必要以表現深刻內容或戲劇性效果為目的。」
《左手鋼琴協奏曲》是為在戰爭中失去右臂的奧地利鋼琴家維特根什坦創作。作品為單樂章,卻長達近二十分鐘,鋼琴透明的織體與悲涼的抒情性以及在音樂裡引用爵士樂的元素,都是作品最突出的特色。
《紐約時報》曾經稱讚王羽佳「似乎擁有一切,包括速度、靈活度、細膩的詮釋與雷鳴般的琴音」。英國《留聲機》雜誌則說「這一位非凡鋼琴家的每一張新專輯,都讓人熱切期待」。她讓拉威爾這兩首協奏曲充滿了活力與微妙的節奏感,而法國指揮新星布蘭吉耶更是讓王羽佳如虎添翼般,充份揮灑出她所要表現出來的效果。
摘自 維基百科 網站
王羽佳(1987年2月10日-),生於北京的中國大陸鋼琴家。自六歲起習琴。曾在中國北京的中央音樂學院和美國費城寇提斯音樂學院進修,師從於格拉夫曼。她目前住在紐約,但大部分時間均於全球各地巡迴演出。
王羽佳生於中國大陸的音樂世家,十四歲移居加拿大,就讀於卡爾加裡市的蒙特皇家音樂學院。她於2001年獲日本仙台國際音樂大賽季軍及評委會特別獎。評委會大獎乃頒給二十歲以下的優秀參賽者,獎金五十萬日元(約人民幣四萬元)。
2003年王羽佳在瑞士蘇黎世舉行了歐洲首演。彼時彈奏的曲目為貝多芬《第四鋼琴協奏曲》,指揮為大衛·津曼,樂團為Tonhalle Orchestra。2005年至2006年的加拿大渥太華音樂季上,鋼琴家拉度·魯普臨時缺席,由王羽佳頂上,此乃她首次在北美演出。
2005年9月11日,王羽佳獲得2006年吉爾默年輕藝術家大獎。該獎頒給二十一歲以下的優秀鋼琴家,獎金一萬五千美元(按當時匯率約人民幣十萬元)。獲獎者可在吉爾默音樂節上演出,並會有作曲家專門為之創作一首作品。
2009年1月與德國DG唱片公司簽下五張唱片的合約。同年4月20日推出的首張個人專輯《Sonatas & Etudes》獲提名第52屆葛萊美獎古典樂最佳器樂獨奏(無管弦樂伴奏)。該專輯中收錄了炫技版的莫札特「土耳其進行曲」,是為亮點。
2010年在DG推出第二張個人專輯《Transformation》,收錄了史特拉汶斯基、斯卡拉蒂、勃拉姆斯、拉威爾等人作品。2011年在DG推出第三張個人專輯《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 No. 2 / 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2012年在DG推出第四張個人專輯《Fantasia》,收錄了拉赫瑪尼諾夫、斯卡拉蒂、舒伯特、蕭邦等人作品。
自2010年至2015年每年以平均一百餘場驚人演出場數,縱橫歐美、日本以及世界各地古典樂舞台,已然成為世界最頂尖鋼琴家之一。

內容註

Piano concerto in G major / Maurice Ravel (20:36) -- Ballade in F sharp, op. 19, for piano solo / Gabriel Fauré (12:03) -- Piano concerto for the left hand in D major / Maurice Ravel (17:28).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