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188
0
0
0

馬勒交響曲全集 Vol. 6馬勒 第9號交響曲

館藏資訊

摘自 博客來音樂館 網站
和舒伯特一樣,馬勒的作曲才華在身後才獲得大眾的肯定。但是較舒伯特幸運的一點是,馬勒擔任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和維也納國立歌劇院總監時,要求樂團和歌手一絲不苟的態度,使他成為受人景仰的大指揮家。儘管指揮事業十分忙碌,馬勒還是完成九首規模龐大宏偉的交響曲。終其一生及身後的半世紀內,馬勒大部份作品只偶而演出個一、兩次,也很少人了解他到底要表現什麼。「我的時代一定會來臨。」馬勒對自己的音樂非常有信心,即使他的樂曲在當時並不受歡迎。隨著時間的驗證,馬勒的樂曲也成為音樂會中不可或缺的曲目。
在大眾還不是那麼了解馬勒作品以前,伯恩斯坦是少數率先推廣馬勒作品、把馬勒推向頂峰的指揮家之一,而詮釋馬勒作品也是伯恩斯坦音樂生涯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在伯恩斯坦手中,馬勒這一部部編制龐大、雄偉壯麗的作品,就是一首首浪漫瑰麗的史詩。伯恩斯坦最大的特點在於能夠表現出馬勒音樂中充沛的活力與熱情,使音樂達到整體的效果,整體效果就像是偉大的音樂家對於另一位偉大音樂家的獨白。
摘自 維基百科 網站
雷納德·伯恩斯坦(英語:Leonard Bernstein,1918年8月25日-1990年10月14日),生名「路易斯」(英語:Louis Bernstein,後於16歲時更為現名),生於美國麻薩諸塞州勞倫斯,猶太裔美國人,著名作曲家、指揮家、作家、音樂講師和鋼琴家。
1935年,入讀哈佛大學,師從辟斯頓、E·B·希爾學習作曲,並於1939年畢業。隨後進入費城柯蒂斯音樂學院學習指揮。
1941年,擔任波士頓交響樂團助理指揮,並師從謝爾蓋·庫賽維斯基和弗朗茲·萊納。
1943年,臨時代替生病的華爾特上台,指揮了三首「難曲中的難曲」(包括曲目《唐吉訶德》、舒曼《曼弗雷德》序曲與華格納《紐倫堡的名歌手》序曲)而大獲成功,自此在樂壇上嶄露頭角。當時他就已經有不少作品面世,包括第一號交響曲《耶利米》、芭蕾舞劇《自由想像》、音樂劇《夜生活》等等。
自1943年起頻頻擔任紐約愛樂的客席指揮,後在1958年升任為該樂團音樂總監,成為土生土長美國人中,第一位獲得指揮國際級樂團殊榮的指揮家。他在任的12年間,開創了該團的黃金時代,其間他曾榮獲「桂冠指揮家」的稱號,從此一舉確立了第一流指揮家的名聲。這12年間號稱紐約愛樂的黃金歲月(1958-1969)。期間,他還和樂團拍攝了一系列電視節目《年輕人的音樂會》,對古典音樂在美國年輕族群中的推廣,有極大的作用。
1969年,伯恩斯坦自紐約愛樂退休後,後半生轉往歐洲發展,原本是希望多花點時間作曲,不過顯然事與願違,多數時間都在從事教育後進,以及擔任歐洲知名樂團的客席巡迴演出指揮工作。他在歐洲最重要的功績,是與維也納愛樂保持長久而良好的關係,在DG留下許多經典錄音,因此維也納愛樂頒給伯恩斯坦「榮譽副同志」的殊榮。
1989年12月23日和12月25日是他永遠被值得紀念的兩天,伯恩斯坦在鋼琴家朱斯圖斯·弗朗茲的邀請下到柏林指揮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地點分別是柏林愛樂廳和音樂會堂,由Unitel攝影。當時正值柏林圍牆倒下,伯恩斯坦將交響曲中席勒的歡樂頌改為〈自由頌〉。伯恩斯坦對此說道:「我肯定,貝多芬會同意咱們這麼做的」。超過20個國家,一億人通過電視轉播收看了這場音樂會。
此後,伯恩斯坦所指揮的曲目範圍逐步擴大,從巴洛克到現代各家均有涉獵,尤其是浪漫派作品。其中又以與他同是猶太人指揮兼作曲家的馬勒的作品為最。
作為作曲家,伯恩斯坦一生共創造了3部交響曲(第一交響樂「耶利米」、第二交響樂「焦慮年代」、第三交響樂「猶太詩文」),《西城故事》、《天真漢》、《在小鎮上》等多部音樂劇,以及一些歌劇歌曲等,當中不乏傑出之名作。1935年,他完成了第一部個人作品,為鋼琴與人聲所作的《讚歌148》。

內容註

CD 6:. (17:31) --. (11:51) --. (29:43) /. Total playing time: 59:05.. Symphony No. 9 in D: Im Tempo eines gemächlichen Ländlers. Etwas täppisch und sehr derb --. Rondo. Burleske (Allegro assai. Sehr trotzig --. Adagio (Sehr langsam) /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of Amsterdam, Leonard Bernstein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