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432
0
0
0

盧利 亞提斯 - 歌劇

館藏資訊

摘自 上揚唱片 網站
巴黎歌劇院為1669年由路易十四創立,以皇家音樂院為主體。路易十四本身擅長社交舞蹈,受其重用的義大利作曲家盧利在當時自然也是呼風喚雨不可一世。他為法國歌劇建立了音樂悲劇(tragédie en musique),將詩文、音樂以及舞蹈融為一體,與現今的歌劇相比重心幾乎放在舞蹈。因為盧利的出現,法國歌劇得以在十七世紀雄霸一方,與義大利歌劇相抗衡。此外他結合當時各國宮廷舞曲的手法也成為後世芭蕾的雛型,並持續一百年之久。
這齣五幕歌劇《亞提斯》1676年首演,長度超過四小時,是相當浩大的作品。由於路易十四親臨現場並且推崇之至,使得本劇獲得「太陽王的歌劇」之美稱。劇情係根據奧維詩作《變形記》所改編。美少年阿提斯與美若天仙的河神女兒桑佳麗德相戀,然而暗戀阿提斯的女神西布莉心有不甘,遂詛咒阿提斯繼而引發一連串的悲劇。
雖然本劇當年轟動一時,然而經過兩百多年的世局更迭之後幾乎已被遺忘。1987年適逢盧利逝世三百週年,於是古樂大師威廉.克利斯提與導演尚-馬利.維雷傑合作重新將這套歌劇搬上舞台,演出後立刻造成大轟動,創下連演八十場的世界記錄,讓世人重新認識這齣抒情悲劇,而在這張《亞提斯》精選集當中,您可以再次回味克利斯提與繁盛藝術古樂團不朽的歷史名演。
摘自 全人教育百寶箱 網站
盧利(Jean-Baptiste Lully, 1632-1687)
盧利(Jean- Baptiste Lully,1632-1687)是以開創法國形式歌劇聞名,並引領了17世紀法國的歌劇。除此之外,他更是促進現代交響樂和法國序曲的先驅。雖然出生於義大利,但卻在法國發展與生根。他的一生都在法國國王路易十四(Louis XIV)的宮廷裡作曲,是路易十四最寵愛的音樂家。他的音樂創作影響了當時的法國音樂生活,發展了許多芭蕾(Ballet)及宗教經文歌(Motet),對當時的歐洲音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影響力一直延伸到英國的菩賽爾(Henry Purcell,1659-1695)、法國的拉摩(Jean Philippe Rameau,1683-1764)、出生於德國的韓德爾(George Frideric Handel,1685-1759)與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等這些偉大的音樂創作者。
抒情悲劇一詞是由法文:tragédies en musique而來,是盧利在寫作法國歌劇時,所創的一種新的形式,一併把戲劇、音樂、及芭蕾融合在一起。其特色包含了:第一,芭蕾為極重要的一個部分;第二,無明顯地界線在朗誦調(Recitative)與詠嘆調(Aria)的區分上;第三,使用大量的管弦樂及豐富的和聲創作;第四,由序曲揭開歌劇。此一風格地樹立,也使法國不再僅是承襲義式的歌劇風格,而是創新且深厚的建立起法國巴羅克(Baroque)時期的歌劇特色。他著名的歌劇有《歐瑟斯特》(Alceste)、《阿米達》(Armide),及其他十三首歌劇創作。
在歌劇《阿米達》中,盧利運用極為出眾的音樂線條,加上具有戲劇性的段落與抒情的唱詠獨白,更加上出神入化的舞曲,使這部歌劇成為了最早且最偉大的抒情悲劇創作之一。《阿米達》與當時同期的歌劇相互對照就不難發現,在17世紀末就開始了以女性作為歌頌的對象,好比在菩賽爾的歌劇《狄朵與埃涅阿斯》(Dido and Aeneas) 於西元1689年所作。在他們的作品裡,都能看出深受愛情挫折的悲劇女性角色,但她們是可以自主感情生活,擁有著完美崇高的人格以及不屈不撓的精神,並有著女性堅強的社會地位。
除了歌劇及抒情悲劇的創作,盧利也寫作了芭蕾(Ballet)、喜劇芭蕾(Comédies-Ballet)。他的作品特色有:第一,喜愛使用舞曲,如帕薩喀亞舞曲(Passacaille);第二,以輕快的芭蕾舞取代了舊式緩慢的舞曲。在他這些豐富的劇場作品外,盧利也寫作了一些聲樂作品及器樂曲,只不過他在歌劇上的貢獻,遠遠超過這些方面的創作。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