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111
0
0
0

莫札特 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 K. 448全區 ; 藍光版

館藏資訊

摘自 佳佳唱片 網站
提到出生於阿根廷,成長於阿根廷的古典音樂演奏大師,相信有兩個名字一定會出現在愛樂者的腦海:一個是巴倫波英,一個是阿格麗希。
阿格麗希1941年出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在阿根廷師從史卡拉穆札,十四歲移民歐洲。巴倫波英1942年出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俄裔猶太家庭,由師從義大利裔阿根廷鋼琴家史卡拉穆札的父親啟蒙學習鋼琴,九歲移民歐洲。1960年代以後,這兩位來自阿根廷的音樂家在全球古典樂壇發光發熱,各擁一片天,成為無可爭議的音樂大師。
2014年4月19日,由柏林國立歌劇院在柏林愛樂廳舉辦的音樂節成為國際注目的焦點:阿格麗希與巴倫波英以鋼琴家的身分,一同舉辦一場音樂會。在這一場座無虛席的音樂會上,兩人一同演奏了莫札特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舒伯特降A大調為鋼琴四手聯彈所寫的主題與變奏,以及雙鋼琴版本的史特拉汶斯基芭蕾音樂《春之祭》。史特拉汶斯基最初是以雙鋼琴的編制寫下《春之祭》,並且在一次私人場合上,與作曲家德布西一同演出。而英國《衛報》在評論這一場音樂會的時候,認為「阿格麗希與巴倫波英當然具有比史特拉汶溫斯基與德布西更傑出的鋼琴演奏技巧。兩人的合作成果,很難被超越」。
摘自 維基百科 網站
瑪塔·阿格麗希(西班牙語:Martha Argerich,1941年6月5日-)是一位來自阿根廷的鋼琴家。由於她對媒體和公眾場合的厭惡,使她大部分時間都保持遠離大眾的注目焦點;她很少接受訪問,儘管如此,她仍被視為當代最偉大的鋼琴大師之一。
阿格麗希出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並於三歲開始學習鋼琴。在她五歲時,她受教於文欽佐·斯卡拉穆扎,這位老師帶給她的影響是抒情性和感情的加強。她八歲時有了第一場的音樂會,曲目為莫札特的鋼琴協奏曲。
阿格麗希全家於1955年時搬到了歐洲,她受教於奧地利的弗里德里希·古爾達。之後,她又陸續受教於斯特凡·阿斯克納塞及瑪麗亞·庫爾奇奧。1957年,阿格麗希16歲時,在三個星期之內連續贏得了日內瓦國際音樂比賽以及布梭尼國際比賽。在布梭尼國際大賽時,阿格麗希遇到了米開朗傑利,之後當她二十歲遇到藝術生涯的危機時就曾向他求教。
阿格麗希贏得1965年於華沙舉行的第七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其中贏得比賽的關鍵是她在演奏蕭邦的C大調練習曲(Op. 10, No. 1)時大膽自信的演奏。次年 1966年,她舉行了她在美國的首演,出現在林肯中心的偉大演奏家系列中。
同年 1966年,她錄製了第一張唱片,曲目有蕭邦、布拉姆斯、拉威爾、普羅科菲耶夫及李斯特的作品。數年之後,她又錄製了蕭邦的第三號奏鳴曲、降A大調波蘭舞曲(Op. 53)以及其他小作品。她的演奏技巧被認為是當代最傑出的,可比擬弗拉基米爾·霍羅威茨。的確,她早期的錄音(十九歲時)同時是她比賽時的主力作品,例如普羅科菲耶夫的《觸技曲》以及李斯特的《第六號匈牙利狂想曲》至今仍是這些曲目的標竿詮釋。雖然有一些批評指出她的演奏帶有過度誇張力度和速度,她的演奏仍然具有她的獨特熱情和音色。
瑪塔·阿格麗希有過三次婚姻。第一段婚姻與陳亮聲,第二段婚姻與夏爾·迪圖瓦,第三段婚姻與史蒂芬·寇瓦謝維契。

摘要註

"Martha Argerich and Daniel Barenboim are not only fellow countrymen; they are also both began to give concerts in their youth, as soloists and with an orchestra. In addition, the two have a particular interest in chamber music in common - the repertoire spanning from the classics to modernism. This summit meeting of two of the most eminent pianists of the past few decades and of the present, is something well worth looking forward to."--Container.

內容註

Sonata for Two Pianos in D major, K. 448 / Mozart -- Variations on an Original Theme in D 813 -- Le Sacre du Printemps : scenes of pagan Russia in two part - version for piano duet (published 1913) / Stravinsky.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