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343
0
0
0

美國弦樂四重奏作品集

館藏資訊

摘自 上揚唱片 網站
提到美國音樂,很多人會聯想到蓋希文筆下融合爵士、充滿都會風情的音樂,然而,演奏當代作品不遺餘力的法國弦樂四重奏團體「迪歐提瑪弦樂四重奏」,在這張專輯中,史蒂夫.萊許、山繆.巴伯(1910-1981)、喬治.克拉姆(1929-)選擇三位風格各異的美國二十世紀作曲家,演奏他們最具代表性作品,為大家帶來美國當代音樂風貌的不同面向。
專輯由史蒂夫.萊許(1938-)的《不同的火車》(1988)。萊許說道,他一歲的時候父母離異,父親留在紐約,而母親搬往洛杉磯。由於法院判定他父母輪流擁有監護權,因此他的童年常常搭乘紐約與洛杉磯的來回火車。對一個小朋友而言,搭火車是個興奮的經驗,但身為猶太人萊許,事後想起這段童年經驗,意識到如果他當時是在歐洲搭火車,那麼他的目的地不是父母家,反而是集中營,因此創作了此曲。這部作品分成三樂章,第一樂章為戰前的美國,第二樂章為戰時的歐洲,第三樂章為戰後的美國。樂曲由弦樂四重奏搭配一段錄音演奏,錄音中除了有美國與歐洲火車的汽笛聲與行進聲響,而萊許還找來幼時陪伴他坐火車的家庭教師Virgina以及火車行李員Lawrence Davis的說話聲,也找來猶太大屠殺的倖存者,將他們的訪談剪入錄音之中。此外,萊許也預錄一段以弦樂四重奏演奏的他先前創作的三首「Counterpoint」系列作品,剪入錄音之中。弦樂四重奏頑固重複著機械般的節奏,讓人聯想到火車行進的景象,而旋律則模仿人聲的語調起伏,隨著樂曲節奏逐漸轉慢,合聲也轉為陰沈,我們也跟隨音樂,步入二次大戰種族洗清的惡夢中.......。
接下來,樂團帶來山繆.巴伯(1910-1981)創作的《b小調弦樂四重奏,作品47》(1943)。巴伯的作品向來與二十世紀美國流行的大編制交響樂、爵士樂還有工業元素保持距離。他在美國報紙《費城佈告》曾經說明他的音樂美學觀點:「摩天大樓、地鐵還有火車車頭燈絕對不會出現在我的作品中......我的創作目的是要盡可能讓多數眾理解音樂,而非只是為大城市中一小群學院音樂圈創作。」一般年輕作曲家均視弦樂四重奏為不可能的挑戰,而天資聰穎的他從創作早期就對這個室內樂形式表現濃厚興趣,而這部弦樂四重奏作品正是巴伯過人才氣與美學思維的最佳例證。該作品雖然有著現代風格,但又保持古典音樂該有的調性。前一首曲子中充滿現代建設的象徵,在這部作品中完全沒有出現。本作品為1936年巴伯在奧地利時開始創作,性格沉鬱的他,由第二樂章〈極慢版〉開始創作,但樂曲完成後他一直感到不滿意,對作品一修再修,遲至1943年才出版,但是第二樂章後來被托斯卡尼尼改編成管弦樂版本,成為十分出名的美國當代音樂作品之一。
專輯最後為大家呈獻喬治.克拉姆(1929-)於1970年完成的作品《黑天使》。在過去,弦樂四重奏總是被作曲家拿來表現平和、抽象的思想,然而他於1970年創作的《黑天使》要求以「電化樂器演奏」,演奏時,透過貼在樂器音箱上的微型麥克風,透過音響系統擴大、變音,並加進個種物體的敲擊聲與人聲,無論音響效果、曲目編制以及音樂情感,與一般人印象中的弦樂四重奏作品有極大不同。本作品為作曲家為越戰所作,樂章數目蘊含神秘學色彩,共有13個樂章,並以第7樂章做為軸心,前後樂章互為對稱鏡像,各樂器用盡各種演奏技法,展現各種聲音可能,並與電子、打擊樂、喊叫、擊掌聲交互融合,拼揍成奇幻的聽覺景觀。
雖然本片收錄的曲目對大多數人而言較為生澀冷僻,但是迪歐提瑪弦樂四重奏以充滿能量與對比的演奏,賦予這些作品無比的活力。本專輯榮獲BBC Music Magazine四星讚賞:「本專輯結合三部對比強烈的二十世紀弦樂四重奏作品,效果明顯,極具啟發。錄音師Hughes Deschaux的錄音更是優異,聽感栩栩如生,音色溫暖,而且還具有寬廣的空間感。Pierre Morlet的大提琴拉奏如同歌唱,充滿哀愁情緒,也無可挑剔!」
摘自 鵬博藝術 網站
Quatuor Diotima 一直以當代音樂精緻而銳利的呈現,在法國聞名。
迪 歐提瑪四重奏創團之初即獲歐洲樂壇高度矚目,曾獲1999 巴黎FNAPEC大賽首獎及2000倫敦弦樂四重奏大賽當代作品演奏首獎,並於2004法國迪亞帕頌獎典禮上獲得『巴黎新秀藝術家』獎。他們尤其擅長演奏 二十世紀具有極限主義風格的音樂創作,同時也精通古典或浪漫樂派傳統的弦樂四重奏曲目演奏,其曲目呈現了十八世紀到最新當代音樂的全貌。
迪歐提瑪四重奏是一個相當具有獨特色彩的新年代四重奏團。「迪歐提瑪」這個名字以義大利作曲家諾諾(Luigi Nono)的作品「Fragmente-stille an Diotima」為名 ,藉以表明他們對演奏推廣現代音樂的使命感。當然除了鑽研20世紀現代作品,以及自巴爾托克至第二維也納樂派,甚至卡特的作品之外,迪歐提瑪四重奏對於演 奏古典或浪漫樂派傳統的弦樂四重奏曲目也不遺餘力,本著如此的動力,迪歐提瑪四重奏獲得法國小提琴家Jean Sulem的指導,也在阿班貝爾格四重奏團的大師班上獲得前輩們的賞識。也因此,他們在每場音樂會裡都會要求,除了大家所熟悉的傳統主流曲目之外,必定要 安排一首現代樂派以降的曲目,這是他們成立以來堅持不變的「傳統」之一。
摘自 欣古典 網站
四位就讀於巴黎高等音樂院的同學,於1996年成立迪歐提瑪四重奏,其中包括一位來自瀋陽的小提琴家趙雲鵬。「迪歐提瑪」這個名字以義大利作曲家諾諾(Luigi Nono)的作品「Fragmente-stille an Diotima」為名,藉以表明他們對推廣現代音樂的使命感,而他們對現代音樂的專注與重視,也獲得阿班貝爾格四重奏的賞識。迪歐提瑪四重奏曾經在布萊梅音樂節、史特拉斯堡音樂節、羅浮宮音樂廳、米蘭音樂廳、倫敦威格摩爾廳、巴黎音樂城、柏林Ultraschall音樂節、維也納音樂會廳、布魯塞爾音樂藝術廳、里爾歌劇院廳、斯圖嘉特音樂節等地受邀演出。今年是迪歐提瑪四重奏創團20週年,他們儼然成為演奏當代弦樂四重奏作品的權威;巡迴世界演出時必定會安排一首當代作品,也是迪歐提瑪四重奏的特色。

內容註

Different trains : for string quartet and tape. America, before the war (9:00) ; Europe, during the war (7:35) ; After the war (10:22) / Steve Reich (27:00) -- String quartet in B minor, op. 11 / Samuel Barber (20:00) -- Black angels : for electric quartet : (Images I) : 13 images from the dark land. I. Departure. Threnody I : Night of the electric insects (1:25) ; Sounds of bones and flutes (:39) ; Lost bells (1:08) ; Devil-music (1:40) ; Danse macabre (1:01) ; II. Absence. Pavana lachrymae (1:08) ; Threnody II : Black angels! (2:38) ; Sarabanda de la muerte oscura (:54) ; Lost bells : (echo) (1:10) ; III. Return. God-music (3:38) ; Ancient voices (:36) ; Ancient voices : (echo) (:39) ; Threnody III : Night of the electric insects (3:39) / George Crumb (21:00).

相關作品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