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89
0
0
0

巴赫 郭德堡變奏曲, BWV 988

館藏資訊

摘自 博客來音樂館 網站 : 《郭德堡變奏曲》係巴赫最耐人尋味之長篇鍵盤作品,若全盤清點巴赫作品將發現除了三套各六首共十八組之鍵盤組曲外,再也沒有如《郭德堡變奏曲》這樣既俱備作曲技巧之複雜度但也在聽覺上平易近人、側重愉悅度之作品。
譬如其它鍵盤作品:如《平均律》與《賦格之藝術》等,多呈現嚴肅性,更偏重於磨練或展現作曲技巧與訓練演奏技巧等功能,而再譬如其它巴赫之非鍵盤作品,如清唱劇或彌撒曲則大部分是因教堂與皇室宮廷雇主之需求而作,多半具宗教功能,而非為了世間、為了聽眾之悅耳饗宴而作。
換句話說,巴赫能於此套作品中將自己的作曲技巧完全貢獻於世間之悅聽性,並將各樣轉變和聲、轉變調性、擺弄音型、裝飾音等作曲技巧發揮得淋漓盡致,而能創作出比前述各鍵盤組曲還要超出數倍之曲長,加上頭尾呼應之主題,進而於整曲反覆八十分鐘之聆聽中製造出有如小小塵沙世界歷經生、住、壞、滅之後,旋復重生!最終演釋出洗盡鉛華、返樸歸一之寂靜感。
若細數現有郭德堡變奏曲錄音,其中最為突出之代表係顧爾德(Glenn Gould 1932-1982)於1955與1981所錄製之版本,此二版本見證了人類錄音技術發展至巔峰之過程,而一生特立獨行的顧爾德毅然決然引退舞台藏身於麥克風後之行徑,亦顯示出麥克風與擴音機世界是多麼令人著迷,此於十九與二十世紀交接之際始發展出的機器世界使得顧爾德投身其中,於錄音期間種種瘋狂、近乎苛求等之軼事流傳於世,正因顧爾德不虞其力的實驗此錄音技術,使其錄音製造出唯有音響才能展現出之細節,直至今日都是愛樂迷與音響迷眼中之經典。
爾後諸如席夫(András Schiff, 1953-)與普萊亞(Murray Perahia, 1947-)以至於俄國諸位鋼琴大師,早期從尤蒂娜(Maria Yudina, 1899-1970)至本世紀科羅廖夫(Evgeni Koroliov, 1949-)之錄音皆各有其韻味,一一展現出德奧系、美國鋼琴家或俄系之演奏特點外,不同時代之錄音也展現出迥異之彈奏美學與音響美學。
而近年來華人世界中也出現朱曉玫與朗朗等鋼琴家之郭德堡變奏曲錄音,更是展現了截然不同之樣貌,而屬於台灣音樂家之代表版本除了上世紀陳必先老師無反覆之版本外別無其他代表版本,因此本張專輯亦嘗試製作出兼具巴赫原味精神與一方美學代表性之郭德堡錄音。
本CD專輯所欲保存之精華為巴赫此作問世後三百年後屬於現世美學價值之演繹,其中,現代鋼琴與現代音樂廳迥異於大鍵琴與宮廷室內空間之聲響,而繁複、趣味橫生之裝飾音於三百年後的今天亦發展出屬於當世聲響迴繞之韻味,種種細節隨著此曲不斷地被諸大師鋼琴家所屢踐而開展出繁多樣貌!
鋼琴家陳政廷則承襲著各種精華之版本,以其七年留俄之學養,於本世紀初尚能親炙俄國鋼琴演奏學派之聲響韻味並擷取其中之精粹,更於爾後返台多年間玩味、淬鍊此曲,於專輯中完整錄製全反覆之郭德堡變奏曲,其於不同之變奏段落與反覆中,運用現代鋼琴時而模仿大鍵琴鏗鏘俐落之聲響,時而仿效管風琴恢宏廣納宇宙之效果,時而凸顯鋼琴極富歌唱性之柔軟溫潤之音色,配合多種分句、觸鍵製造出不同之語韻與音樂意涵,皆是依循巴赫與巴洛克音樂之精神與原則,為了仿效巴赫此位音樂老頑童那種對於音型與聲響永遠保持赤子之心之實驗與創作態度,企圖製造出巴赫在世親聞亦能會心一笑之版本。

內容註

Goldberg variations, BWV 988 / J.S. Bach.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