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341
0
0
1

睡美人 - 芭蕾舞(藍光版)

館藏資訊

摘自 香港藝術節 網站 : 蘇黎世芭蕾舞團的特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確立:1964至1971年間,在立陶宛出生的英籍舞團總監尼古拉斯.貝利奧索夫領導下,舞團建立了自身的古典芭蕾舞劇目。貝利奧索夫離開後,由於人事變動頻繁,舞團的發展並不穩定。總監職位更數度易手,法國的米歇爾.德斯孔貝、英國的傑佛利.考利先後出任總監,而來自瑞士的漢斯.麥爾斯特和約格.布特,亦曾擔任舞團的聯席總監。
儘管如此,1972年舞團演出了魯道夫.雷里耶夫的《雷蒙達》、《唐.吉訶德》和《曼佛雷德》。1978年,前紐約城市芭蕾舞團舞蹈員佩特利絲雅.妮亞利接任總監,銳意革新。在妮亞利領導下,蘇黎世芭蕾舞團持續發展,而妮亞利更致力將舞團轉化為精於演繹巴蘭欽劇目的歐洲舞團。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至九十年代中期,舞團由兩位年輕編舞家,德國的烏威.朔爾茲及奧地利的貝恩德.羅傑.比安尼特領導。1996年,斯普禮接任舞團總監,帶領蘇黎世芭蕾舞團躋身歐洲最佳舞團之列。舞團今日的成就,全賴以下四項息息相關的因素:精心挑選各國人才擔任舞蹈員、由一流的芭蕾舞指導負責培訓、明智的劇目選擇,以及舞團的主要支柱 ─ 斯普禮本人所編的舞蹈。

摘要註

Marius Petipas and Pyotr I. Tchaikovsky's Sleeping Beauty was a global success in 1890. Christian Spuck worked with the Ballett Zürich on a new version of the classic that challenges cherished clichés.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