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147
0
0
0

丹姆勞與泰斯特《國王與女王》

尊爵不凡,王者駕到!
紐約時報盛讚:她的花腔唱功,傲視群倫。

世界頂尖花腔女高音戴安娜.丹姆勞,她的個人專輯曾獲得德國唱片大獎,2016年更榮獲巴伐利亞勳章。而她所演唱的《魔笛》夜后詠歎調,除熱力四射的演唱技巧,亦展現氣勢逼人的戲劇張力,成為愛樂者必看版本。她的藝術成就,甚至讓德國以她為小行星命名。

繼2017年來臺演出廣獲好評,丹姆勞將再次偕同男低音尼可拉.泰斯特和指揮帕佛.巴魯夫回到國家音樂廳。這次,他們將呈現歌劇史上「國王」與「女王」角色的精彩選段,以膾炙人口的獨唱與重唱,呈現最輝煌的聲樂美學。

 

女高音 Soprano|戴安娜.丹姆勞 Diana Damrau

德國女高音黛安娜.丹姆勞於1971年出生於德國南方小鎮金茨堡,雖然在求學時期曾經歷聲帶水腫,卻決定以替代療法取代手術。靠著毅力克服後,丹姆勞於1995年首次登台,並且很快地以歌劇《魔笛》中的夜后一角,奪得眾人的目光。此後,她成為全球各大歌劇院競相邀約的超級巨星,就連網路上也四處流傳她的夜后演唱片段。

2010年起,丹姆勞將演唱領域延伸至十九世紀的美聲唱法,並以2011年《詩情弦歌》(Poesie) 專輯和2014年專輯《百老匯與好萊塢電影經典名曲》(Forever) 獲得古典迴聲音樂大獎。在2018年,更以《麥耶白爾大歌劇選粹》(Meyerbeer) 拿下奧普斯古典音樂大獎的「年度女歌手」獎。從美聲歌劇到寫實歌劇,丹姆勞兼具花腔與戲劇的驚人實力,為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正因為她演、唱俱佳的才華,讓丹姆勞獲得了「聲樂界的梅莉史翠普」的暱稱。

 

男低音 Bass|尼可拉.泰斯特 Nicolas Testé

法國低音男低音尼可拉‧泰斯特在展開他的聲樂家生涯之前,曾於巴黎學習鋼琴、低音管及音樂史。他曾經在巴黎國家歌劇院暨抒情培育中心學習。1998年,泰斯特贏得「新聲音」聲樂比賽的第二名。


泰斯特經常於包括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慕尼黑國立歌劇院、洛杉磯歌劇院、舊金山歌劇院、柏林德意志歌劇院、巴黎國家歌劇院、那不勒斯聖卡羅劇院、日內瓦大劇院、鳳凰劇院、葛蘭德朋音樂節及歐哈基合唱節等國際知名的音樂廳與演出場所演出。


指揮 Conductor|帕佛.巴魯夫 Pavel Baleff

出生於保加利亞的帕佛.巴魯夫在18歲那年就指揮了他第一場音樂會,1993年他獲得保加利亞廣播電台頒發的「最佳青年音樂家」獎。自1998年12月起,巴魯夫擔任德勒斯登室內歌劇團的音樂總監。他在2003年獲得德國最知名並最具地位的指揮獎之一的巴特洪堡指揮獎。

2007年開始,巴魯夫被聘擔任德國最具傳統的樂團之一——巴登-巴登愛樂管絃樂團的首席指揮。他能夠指揮的曲目繁多,因此曾獲得來自蘇黎士歌劇院、德勒斯登森柏歌劇院(薩克森國立歌劇院)、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漢堡國立歌劇院及莫斯科波修瓦劇院的邀請,指揮歌劇、芭蕾舞劇暨音樂會的演出。

 

長榮交響樂團 Evergreen Symphony Orchestra

長榮交響樂團是國際間少數曾分別與世界三大男高音帕華洛帝(Luciano Pavarotti)、卡瑞拉斯(Jose Carreras)、多明哥(Placido Domingo)合作之樂團,多年來曾與樂團合作之藝術家還包括:指揮海慕特.瑞霖(Helmuth Rilling)、井上道義(Michiyoshi Inoue);男高音安德烈.波伽利(Andrea Bocelli)、羅素.華生(Russell Watson);女高音安琪拉.蓋兒基爾(Angela Gheorghiu)、芮妮.弗萊明(Renee Fleming)、海莉.韋斯頓(Hayley Westenra)、莎拉.布萊曼(Sarah Brightman);小提琴家林昭亮、呂思清、寧峰、黃濱、黃蒙拉、神尾真由子(Mayuko Kamio)、曾宇謙、林品任;中提琴家黃心芸;大提琴家楊文信;鋼琴家歐皮茲(G. Opitz)、羅伯列文(Robert Levin)、陳必先、郎朗、胡瀞云;長笛大師彼得—盧卡斯.葛拉夫(Peter-Lukas Graf)、巴林特(Janos Balint)和班諾德(Philippe Bernold)……等。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