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239
1
0
0

Cello concertos in C & D / Haydn. Trauermusik / Hindemith.

館藏資訊

摘要註

摘自 鵬博藝術 網站 : 大提琴家波特拉出生於蘇黎世,他是 Nancy Chumachenco 與 Boris Pergamenschikov 的學生,後來到薩爾茲堡與維也納向海德利希・席夫學習大提琴。由於馬友友因故取消某場與大衛辛曼/蘇黎世音樂廳管弦樂團的演出,當時 17 歲的波特拉臨危受命上台與樂團共同演奏艾爾加的大提琴協奏曲,大為驚艷,自此波特拉成為同世代最受矚目的大提琴家之一。波特拉以大提琴家的身份,與慕尼黑愛樂、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漢堡 NDR 管弦樂團、奧斯陸愛樂、維也納交響樂團、班貝格交響樂團、皇家利物浦愛樂、羅馬聖塔西西里亞管弦樂團、巴黎管弦樂團、里昂國立管弦樂團、BBC 愛樂、薩爾茲堡合奏團、德意志布萊梅室內愛樂、歐洲室內管弦樂團與落杉磯愛樂合作,而合作過的指揮包括海汀克、夏伊、杜南伊、賈第納、史拉特金、安德魯戴維斯爵士、帕弗・賈維、佩倫柯與尼爾森斯。波特拉於 2006 年開始於美國演出,首演在紐約的艾利費雪廳,與美國交響樂團合作。2004 年波特拉獲得 BB 信託獎(Borletti-Buitoni Trust Award),也被選為BBC新世代藝術家。2006-07 年他被歐洲音樂廳組織選為「明日之星」,2007 年首度在 BBC 逍遙音樂節演出,與 BBC 交響樂團合作。目前波特拉固定參與薩爾茲堡、琉森、柏林、維也納等地著名的音樂節。目前波特拉固定於 BIS 灌錄新錄音,演奏的大提琴是安東尼奧・史特拉底瓦里於 1711 年製的名琴「瑪拉」。 摘自 上揚唱片 網站 : 海頓曾說過:”我不是任何樂器的魔術師,但是我知道所有樂器的能力與效果"。他在大提琴協奏曲中善用了這些知識,這是為在艾斯特哈奇王子(Prince Esterhazy)的宮廷中, '他的'管弦樂團中的兩位大提琴家而寫,而且相隔了二十多年,這兩件作品在協奏曲曲目有穩固的地位,但這並非是必然如此的。C大調第一號協奏曲長久以來被認為已經遺失,一直到1961年在布拉格國家博物館發現一組部分樂譜,在另一方面,D大調協奏曲則是未曾遺失過,但有很長一段時間其來源一直有疑問存在,一直到海頓的手稿在1954年被發現時才能毫無疑問的證明該作品作者的身份,這兩件大提琴曲目中的珍寶在此由瑞典著名的大提琴家克里斯蒂安.波特拉演奏,他同時指揮慕尼黑室內樂團伴奏,在此張結尾的是一件150年之後寫的作品,作曲家兼中提琴家亨德密在紀念1936年英格蘭喬治五世逝世的音樂會中為自己演奏編寫的(葬禮音樂 Trauermusik),在這張中聽到的是給大提琴和弦樂的版本。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