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259
1
0
0

孟德爾頌大提琴與鋼琴作品集

館藏資訊

摘要註

摘自 鵬博藝術 網站 : 大提琴家波特拉出生於蘇黎世,他是 Nancy Chumachenco 與 Boris Pergamenschikov 的學生,後來到薩爾茲堡與維也納向海德利希・席夫學習大提琴。由於馬友友因故取消某場與大衛辛曼/蘇黎世音樂廳管弦樂團的演出,當時 17 歲的波特拉臨危受命上台與樂團共同演奏艾爾加的大提琴協奏曲,大為驚艷,自此波特拉成為同世代最受矚目的大提琴家之一。波特拉以大提琴家的身份,與慕尼黑愛樂、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漢堡 NDR 管弦樂團、奧斯陸愛樂、維也納交響樂團、班貝格交響樂團、皇家利物浦愛樂、羅馬聖塔西西里亞管弦樂團、巴黎管弦樂團、里昂國立管弦樂團、BBC 愛樂、薩爾茲堡合奏團、德意志布萊梅室內愛樂、歐洲室內管弦樂團與落杉磯愛樂合作,而合作過的指揮包括海汀克、夏伊、杜南伊、賈第納、史拉特金、安德魯戴維斯爵士、帕弗・賈維、佩倫柯與尼爾森斯。波特拉於 2006 年開始於美國演出,首演在紐約的艾利費雪廳,與美國交響樂團合作。2004 年波特拉獲得 BB 信託獎(Borletti-Buitoni Trust Award),也被選為BBC新世代藝術家。2006-07 年他被歐洲音樂廳組織選為「明日之星」,2007 年首度在 BBC 逍遙音樂節演出,與 BBC 交響樂團合作。目前波特拉固定參與薩爾茲堡、琉森、柏林、維也納等地著名的音樂節。目前波特拉固定於 BIS 灌錄新錄音,演奏的大提琴是安東尼奧・史特拉底瓦里於 1711 年製的名琴「瑪拉」。 摘自 上揚唱片 網站 : 長久以來,孟德爾頌的音樂被詮釋為傳統浪漫派式的風格-誇張的彈性速度、過份強調樂句的轉接及絢麗的音色對比…這些都使他音樂中的本質遭受扭曲而顯得過於浮誇、多愁善感。事實上,孟德爾頌的音樂深受巴哈、莫札特的影響,大部份創作靈感均源於古典時期的啟示。這與同時期的一些浪漫派音樂家,如白遼士、蕭邦、華格納…有顯著的不同。這張錄音收集了孟德爾頌所有已出版的大提琴作品,從中我們可聆聽到那股時而悠揚時而低沈的音韻,引領著聽者進入一個優雅的境地。這些經典之作包括兩首奏鳴曲、變奏協奏曲、無言歌以及於1835年完成而未出版的「極寂靜」(Assai Tranquillo, 首次錄音)。

內容註

Variations concertantes : in D major, op. 17, MWV Q19 (1829) (8:34) -- Sonata no. 1 in B-flat major, op. 45, MWV Q27 (1838) (22:25) -- Romance sans paroles : in D major, op. 109, MWV Q34 (1847) (3:54) -- Assai tranquillo : (Albumblatt) : in B minor, MWV Q25 (1835) -- Sonata no. 2 in D major, op. 58, MWV Q32 (1843) (22:47) / Mendelssohn.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