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290
0
0
0

Bartok Complete Edition, Disc 22 - 戶外鋼琴曲

館藏資訊

摘自 http://140.127.82.166/retrieve/19304/2013music116.pdf 網站
由教學觀點探討巴爾托克《戶 外》鋼琴曲第四首〈夜樂〉/ 胡聖玲
《戶外》鋼琴曲共有五首,分別為〈鼓與笛〉(With Drums and Pipes)、〈船歌〉(Barcarolla)、〈風笛〉(Musettes)、〈夜樂〉及〈狩獵〉(The Chase)。 巴爾托克於1926年6至8月間完成此曲的創作, 他最先完成第一首〈鼓與笛〉與第二首〈 船歌〉的草稿;而第四首〈夜樂〉與第五首〈狩獵〉也許是最後才草擬的;因為當時第三首〈風笛〉原為《鋼琴奏鳴曲》第三樂章的插入段,後來才改寫為獨立的樂曲 。
巴爾托克本身對《戶外》鋼琴曲的標題從未發表任何意見,但此種描繪性的創作手法是自從1908-11年的《滑稽曲》(Burlesques)之後,再也沒出現在他的作品中。巴爾托克會重 回這種描繪性的創作手法或許與當時他在編訂的巴洛克作品有關,因為他對巴赫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之前的鍵盤樂作品有極高的興趣,早在1926年前,他不僅編訂 庫普蘭 (François Couperin, 1668-1733)的組曲與斯卡拉第 (Domenico Scarlatti, 1685-1757)的奏鳴曲;更於1926-27年間改編許多十七、八世紀義大利作曲家的鍵盤樂。因此不 難想像這些作品對他創作上的影響,特別是庫普蘭一些具有描繪性質的樂曲。
《戶外》鋼琴曲有如印象樂派的作品,以不同的聲響形成音樂上的色彩變化。作品中,巴爾托克大量運用敲擊性及反覆性的創作手法,為日後極簡主義作曲家 (minimalists) 所採用的技巧;同時 曲中的標題及暗示性的寫實手法,也令人憶起十九世紀標題音樂的特性小品。雖然五首樂曲都能獨立存在,但是觀察其間的曲風安排及調性關係皆呈現對稱性的拱形架構 (arch form),因此建議演奏 者於音樂會時,宜彈奏整組《戶外》鋼琴曲,以更能瞭解樂曲全貌。就曲風而言,第一首及第五首皆為原始性的敲擊風格,第二首的搖曳律動及第四首的寧靜聲響偏向描寫自然景色的曲風,而第三首 兼具上述二種風格,可謂整組鋼琴曲的中心;調性方面,這五首的調中心音分別是E-G-A-G-E,亦是屬於拱形對稱性的安排。鋼琴演奏家 Nissman (2002)認為《戶外》鋼琴曲的難度不亞於貝多芬《鋼琴奏鳴曲,作品106》 及李斯特《鋼琴奏鳴曲》,演奏家可以此測試自身的音樂性及彈奏技巧。
摘自 佳佳唱片 網站
2016年為巴托克逝世70週年,本套裝全部音樂均由匈牙利本土的樂團和音樂家演奏。
「巴托克可以許多不同的面向來理解,你越深入探尋,就越能瞭解他是一位怎樣偉大的作曲家。他是上個世紀最偉大的作曲家嗎?或許是?但我會說,他是。」- 留聲機雜誌
巴托克(1881-1945)是最富盛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鋼琴家兼民族音樂家。在音樂史上的重要性不僅在於積極創作嚴肅作品,對於民間歌謠的蒐集也有極大的貢獻。曾從事旅行錄音,深入匈牙利與羅馬尼亞的鄉間錄下當地民歌。其創作便是根據這些民歌作為素材,具有樸實的旋律與粗獷的節奏。初期作品旋律簡單,配合不規則的律動與不和諧音,風格特殊。後期的作品則富含溫和的感情,有如心性純樸的農民。
巴托克六歲學鋼琴、九歲即能作曲,後來進入布達佩斯皇家音樂院,二十六歲回母校任教。課餘他也從事旅行錄音,除了國內,他甚至還前往北非錄下阿拉伯人的音樂,先後收集了五千多首。
五十三歲時由於納粹的壓迫,巴托克向外逃亡,五十九歲遠赴美國舉行作品演奏會,並在哥倫比亞大學任作曲教授。他的作品以鄉土音樂為題材,具有極高的原創性。作品中以《為弦樂器、打擊樂器與鋼片琴而作》、《管弦協奏曲》、《滿州大人》最常被演奏,而他為青年學子所作的《小宇宙》鋼琴曲集,亦被認為是十分完善的練習曲。

內容註

CD 1 : Improvisations on Hungarian peasant songs, op. 20 Sz. 74 (12:57) ; Dance suite, Sz. 77 (16:40) ; Sonata, Sz. 80 (14:44) ; Out of doors, Sz. 81 (16:12) ; Nine little pieces, Sz. 82 (14:42) / Bartok.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