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353
0
0
0

偉大的巴赫家族作品, Vol. 4 - 巴赫 聖母讚主曲, BWV 243

館藏資訊

摘自 佳佳唱片 網站
在古典音樂史上的巴洛克與古典時期,來自德國的巴赫家族是不可忽略的一支。以被稱為「音樂之父」的巴赫為中心,他的父親與叔叔都是音樂家,哥哥也是教堂的管風琴師。在他的孩子裡,更出了六位作曲家,其中又以C.P.E.巴赫的名聲最響亮,生前享有的名聲甚至遠遠超過父親。
這一套十二張影片,是以巴赫、C.P.E.巴赫這一對父子的作品為重心。影片錄製於1992年到2008年間,演出者都是國際樂壇以詮釋巴赫聞名的大師,如:賈第納、阿巴多、布隆斯泰特、庫普曼、海維特、鈴木雅明、庫伊肯、拉德曼、席夫、哈特穆‧韓亨等。
在巴赫手裡,宗教音樂已經是以音樂表達個人的情感以及對「美」的追尋。《布蘭登堡協奏曲》是巴赫以協奏曲結構、舞蹈風格譜寫的樂曲,全部共計六首,每一首協奏曲的管弦樂編制都不一樣,探索結合不同樂器的可能性。
兩冊十二平均律各有二十四首前奏曲與二十四首賦格,並且使用遍各個大小調。這是巴赫鍵盤樂器中的頂峰之作,證明鍵盤樂器也能按著平均律調音。從指揮家與鋼琴家封‧畢羅把它稱為「音樂上的《舊約聖經》」,可見後世音樂家對它的崇敬。 C.P.E.巴赫的風格則與父親不同,偏向輕快、裝飾華麗的洛可可風格,力圖表達豐富的感情色彩。
摘自 高雄室內合唱團 網站
舒曼曾說過:“巴赫對音樂方面的貢獻,正如創教者於宗教一樣。”巴赫的音樂有如兩面鏡子,一面反映了音樂到巴赫時代的發展和人類已在音樂發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巴赫使這些成就達到了頂峰;另一方面反映出音樂將要發展的前景。巴赫所用的技巧、佈局和方法,使後來的海頓、莫札特和貝多芬等人,得以開拓了新的音樂視野與境界。這首《聖母讚主曲》(Magnificat in D, BWV243)是巴赫的後期作品,在巴赫所創作的少數以拉丁文為詞的樂曲中,此曲和《B小調彌撒》一樣偉大,直到今日仍被視為古典音樂中的經典作品。
《聖母讚主曲》是巴赫1723年在萊比錫為聖誕節前後所舉行的晚禱會所寫(在晚禱會時,演唱完《聖母讚主曲》,牧師進行講道)當時教堂安排在晚禱時唱《聖母讚主曲》的時間並不長,不得超過半小時,因此巴 哈譜寫此曲演唱的時間,也不超過半小時,但這仍然是一首極美而快樂的樂曲。
此曲需要五位獨唱者,五個聲部的合唱和樂隊的編制,特別是巴赫又另加了三支小號來加重這種快樂的情緒,並伴有兩支長笛,兩支雙簧管,弦樂及含鍵盤樂器的數字低音來為這首五聲部合唱伴奏。在第一、第七及第十二段的合唱中,巴赫用了如此的樂隊編製及五聲部合唱,但第十二段“榮耀歸於至高的上帝”合唱中,合唱部分的比重更強一些。
巴赫《聖母讚主曲》是以《新約聖經》之《路加福音》第一章46-55節拉丁文為詞而譜寫的,這段《聖經》記載著耶穌的母親瑪麗亞,聽見天使向她說,她將被聖靈感孕,生一子,可以給他起名叫“耶穌”後,就唱起了這首歌。

摘要註

Ton Koopman conducts this performance of Bach, Kuhnau Magnificat by the Amsterdam Baroque Orchestra & Choir.

內容註

Magnificat in C major / Johann Kuhnau -- Meine Seel erhebt den Herren : BWV 10 ; Magnificat in E flat major, BWV 243a / Johann Sebastian Bach.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