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286
0
0
0

偉大的巴赫家族作品, Vol. 3 巴赫 約翰受難曲

館藏資訊

摘自 佳佳唱片 網站
在古典音樂史上的巴洛克與古典時期,來自德國的巴赫家族是不可忽略的一支。以被稱為「音樂之父」的巴赫為中心,他的父親與叔叔都是音樂家,哥哥也是教堂的管風琴師。在他的孩子裡,更出了六位作曲家,其中又以C.P.E.巴赫的名聲最響亮,生前享有的名聲甚至遠遠超過父親。
這一套十二張影片,是以巴赫、C.P.E.巴赫這一對父子的作品為重心。影片錄製於1992年到2008年間,演出者都是國際樂壇以詮釋巴赫聞名的大師,如:賈第納、阿巴多、布隆斯泰特、庫普曼、海維特、鈴木雅明、庫伊肯、拉德曼、席夫、哈特穆‧韓亨等。
在巴赫手裡,宗教音樂已經是以音樂表達個人的情感以及對「美」的追尋。《布蘭登堡協奏曲》是巴赫以協奏曲結構、舞蹈風格譜寫的樂曲,全部共計六首,每一首協奏曲的管弦樂編制都不一樣,探索結合不同樂器的可能性。
兩冊十二平均律各有二十四首前奏曲與二十四首賦格,並且使用遍各個大小調。這是巴赫鍵盤樂器中的頂峰之作,證明鍵盤樂器也能按著平均律調音。從指揮家與鋼琴家封‧畢羅把它稱為「音樂上的《舊約聖經》」,可見後世音樂家對它的崇敬。 C.P.E.巴赫的風格則與父親不同,偏向輕快、裝飾華麗的洛可可風格,力圖表達豐富的感情色彩。
摘自 台灣WIKI 網站
巴赫1722-1723年冬季在萊比錫創作了這部《約翰受難曲》(BWV245)。也許是在次年(1724)受難節,在萊比錫大教堂首演。
全部歌詞引用《約翰福音》第十八及第十九章所記載耶穌受難的情節,但其中少量插入一些《馬太福音》的詞句和布羅克斯的詩句。全曲中的宣敘調(詠唱《聖經》中的詞句的人)是有男高音演唱,風琴伴奏。個人如耶穌所說的話由男低音延長,也是風琴伴奏的宣敘調。群眾的話語則有合唱演唱,樂隊伴奏。為了表達對某些個人,包括耶穌所說的話的反應,巴赫另選用一些詞句,寫成詠嘆調,以各種聲部,如男高,男低,女高,女低來演唱。在全曲中巴赫選用了11首眾讚歌,歌詞全是巴赫自己編寫的;詠嘆調則是以布羅克斯的詩劇為藍本,但僅為藍本,並無一句照抄,甚至韻腳也改變了。不過巴赫卻從波斯切爾所作的《約翰受難曲》中,引用過一些字句。全曲共分兩部分:大小68段。1-20為第一部分,21-68為第二部分,演唱時,中間是牧師的講道。
巴赫以《約翰福音》作為全曲的基礎,《馬太受難曲》的最後一首是表示人類對耶穌基督受難的痛苦與悲傷,在此氣氛中結束全曲。而《約翰受難曲》的終曲則是祈求上帝差遣天使,在我們生命將終了時,接收我們的靈魂,使我們能看到上帝的榮耀。《約翰受難曲》的主題是「基督在拯救中所得到的勝利」,而《馬太受難曲》的主題則是「沉思人類所得到的拯救」。
耶穌在十字架上最後一句話是「成了」。巴赫在《約翰受難曲》中,為表示基督已經為人類犧牲,「成了」這一句編成女低音獨唱(第五十八段「成了,成了」),開始時速度緩慢,清楚地唱出「成了,成了!一切受感動的靈魂可以安息了」;中間突然速度加快,女低又唱出「猶太的英雄戰鬥獲得了勝利」,全部有弦樂合奏並伴以低音大管,用以描繪耶穌從死亡中得到的勝利。《約翰受難曲》的最後一段,第六十八段,巴赫原來是要安排一首合唱曲作為終曲,但後來還是以他喜愛的一首眾讚歌來結束全曲。這首「上主啊!當我的肉體生命將要完結時,請你差遣你的天使,將我靈魂接入天堂……使我將來能夠看到你的榮耀」,全曲最後在輝煌的和聲中結束。

摘要註

"The choir and the orchestra of the Bach Collegium Japan perform the St John's Passion with a small ensemble"--Container.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