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196
0
0
0

鋼琴家傑可拉泰納失落的藝術

館藏資訊

摘自 誠品網路書店 網站
時代雜誌:「大部份鋼琴家會稱他為音樂家中的音樂家,行家則稱他是在許納貝爾(Artur Schnabel)之後,最好的貝多芬詮釋者之一。」作曲家卡特(Elliott Carter):「他的演奏最卓越的特性,就是對樂曲了解之深。」……這位他,就是本輯鋼琴家傑可‧拉泰納。
1928年生於古巴哈瓦那,父母都是波蘭猶太人。十歲時即以貝多芬第一鋼琴協奏曲,在哈瓦那完成生涯首演。兩年後全家移民美國,他和小提琴家弟弟Isidor Lateiner一起進入寇第斯音樂院,師事Isabelle Vengerova。
不久他就在奧曼第和費城管弦樂團伴奏下,演奏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十七歲時在庫塞維茲基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協奏下,於壇格塢音樂節演奏貝多芬「皇帝」協奏曲,大獲好評。二十一歲時完成第一張錄音,曲目是貝多芬第三十二號鋼琴奏鳴曲。1950年暫停演奏,追隨荀白克(Arnold Schoenberg)學習,1951年荀白克過世才重回演奏舞台。
自此到1967年,他同時活躍於音樂會和錄音室,在美國、歐洲、澳洲巡演。音樂院時期的拉泰納就展現出對室內樂的興趣,分別隨普林羅斯(William Primrose)和畢亞第高斯基(Gregor Piatigorsky)習中提琴和大提琴。1960年代他成為大師海飛茲、畢亞第高斯基室內樂演奏的一份子,三人合錄的貝多芬第一號三重奏曾獲得葛萊美獎。
拉泰納的演奏以貝多芬、布拉姆斯最受好評,他也是當代音樂的擁護者。然而在1967年首演了卡特的鋼琴協奏曲之後,他決定不再錄音。到了1970年代後期,他的演奏事業也逐漸停擺(不好的經紀人和消極的自己)。也因此,當他於2010年去世時,鋼琴家身份幾乎已被遺忘。
但是拉泰納一直是位著名且傑出的教師,在茱莉亞和曼尼斯音樂院教授鋼琴與室內樂,大師班課程更遍及歐洲、以色列、日本和中國大陸,曾接受他指導的台灣學生不在少數。
本輯CD-1是拉泰納於1964年在紐約曼哈頓弗里克藝術博物館(Frick Collection)的音樂會,除了貝多芬之外,其他作曲家都不是拉泰納後期常彈的,卻展現出更全面的拉泰納。而基於對拉泰納的尊敬和喜愛,本輯製作人對CD-2的曲目選擇很要求,希望能尋找到足以呈現拉泰納演奏藝術的代表性曲目,因此費了不少心力。成績單令人滿意,這是一場1977年在茱莉亞音樂院的音樂會,曲目包括布拉姆斯的帕格尼尼變奏曲,以及貝多芬第一號和最後一號奏鳴曲,都是樂評筆下的佳作。拉泰納曾被稱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從這些他黃金時期的演奏,愛樂者可以找到答案。

內容註

Impromptus, D 899. No 2 in E flat (4:11) ; No 3 in G flat (4:34) ; No 4 in A flat (6:38) / Schubert -- Sonata no 18 in E flat, op. 31 no 3 / Beethoven (21:20) -- Sonata op. 1 / Berg (6:29) -- Toccata op. 11 / Prokofiev (4:00) -- Preludes op. 28, nos. 21-24 (6:07) ; 4 mazurkas, op. 33 (9:19) ; Polonaise in A flat, op. 53 (5:55) ; Fantaisie-impromptu : op. 66 (3:59) / Chopin -- Sonata no. 1 in F minor, op. 1 [i.e. op. 2] no. 1 (23:03) ; Sonata no. 32 in C sharp minor, op. 111 (27:59) / Beethoven -- Variations on a theme of Paganini : op. 35 / Brahms (22:27) -- Scherzo in E minor, op. 16 no. 2 / Mendelssohn (2:50).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