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187
0
0
0

Daniel Barenboim, Vol. 8 - 2006年柏林愛樂歐音樂會

館藏資訊

摘自 Rick00 網站
巴倫波因其生活與鋼琴演奏 / 林彥儀
巴倫波因的祖父母皆為俄裔猶太人。 在二十世紀初,由於俄國境內的暴行施行,其外祖父母便在少年時移居至阿根廷。 他的外祖母自幼即是熱烈的以色列猶太化主義者,她在1929年時帶著僅僅十七歲的女兒(也就是巴倫波因的母親)以及其他的兒女前往巴勒斯坦朝聖。 因此,我們不難想像在以色列建國後不久,年幼的巴倫波因就隨著父母與外祖父母於1952年舉家遷往以色列;與母親的家庭背景相比,巴倫波因的父親則來自一個截然不同的淵源-他從小便深愛音樂,在1930年代曾被邀請到美國演奏,然而在鋼琴表演事業與親暱的家族生活之間,畢竟還是敵不過親情的牽掛而拒絕此鴻圖大展的機會。
1942年的11月15日,巴倫波因誕生於阿根廷首都也是音樂中心城市布宜諾斯艾利斯。 Arturo Toscanini、Wilhelm Furtw䟴nler、年輕的H​​erbert von Karajan、Richard Strauss、 Wilhelm Backhaus、Walter Gieseking、Arthur Rubinstein、Erich Kleiber以及Claudio Arrau皆曾為當時造訪演出的常客。巴倫波因的父親鋼琴習自意大利名師,亦是現今聞名的Martha Argerich的老師,名叫Vicente Scaramuzza;但是教學卻是他一生摯愛的,那也就是為什麼他從未嘗試成為一位職業的演奏者。事實上,巴倫波因的雙親都是鋼琴老師,母親教授初階級的學生,父親則負責較高程度者。 當 每次家中的鈴響起時,稚幼的巴倫波因已知道是有人要來上琴課了;而在其小小的心靈中,他深信不疑地認定在這世上人人都彈琴,一直到多年以後才發現原來有一些人是不彈琴的!
在四歲的那年,父親有一天和一位小提琴手手正在家中做音樂會前的演練。 巴倫波因突然想要學習小提琴,以便將來可和父親同台表演,父母在那時便開始為他們嬌小的兒子尋找合適的小提琴;又有時候見父親與別人合奏雙鋼琴,而了解到自己也可以和父親一起演奏鋼琴,即決定以鋼琴為他的最終選擇。 就這樣,他五歲開始學琴! 母親指導了他如何讀譜並給與其生平的第一堂琴課 ,隨後父親立刻接棒傳授,且成為他此生唯一的鋼琴老師。「鋼琴」給人的第一印象總是不如其它樂器來得有趣。 任何從鍵盤上落下的重力都能製造出聲音,不論此撞擊是來自Rubinstein的手指,一個灰缸或者是一顆石頭;彈在琴鍵上的壓力不一定會產生多色彩的音色,但是當你發現此樂器的中性特質之後,你完全領悟到正因此而賦予了鋼琴豐富的表達力。 如此藉著任何程度的觸壓即能彈出中立的聲響,初階段的鋼琴學習是容易且較不具 趣味性的。 巴倫波因深信鋼琴具有任何樂器所不及的對其他印象聲效之創造力。 對他而言,中性的鋼琴已為虛幻間的管弦樂團。
1950年8月,年僅七歲的巴倫波因在Buenos Aires做第一次的正式公演。來年他首次與管弦樂團演奏莫扎特的A大調鋼琴協奏曲K.488。巴倫波因與父親學琴直到十七歲,自己很慶幸在學習過程中無需更換老師。他認為許多的器樂家多次游移於不同的老師之間而學習到不同的演奏法,但在同時也必須忘卻從前的彈法以便適應新的習性,這或許還甚至牽連到技巧問題-如有些學派主張 高手腕彈奏,另一則主張手腕要放低,或者手指持平以及成弧線微彎的相對論調-這些「改變」都降低了演奏的率真與自發性。
在1953年的夏天,巴倫波因首度與以色列愛樂交響樂團合作演出。有人從此看到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光明前景在望;反之便是典型猶太式的反應:「天才兒童!我們早見怪不怪了!」1954年夏天,父母決定讓巴倫波因前往薩爾茲堡和Markevich開始學習指揮。他的父親和Markevich在同時有一段很長的爭議,Markevich要巴倫波因停止彈鋼琴而以指揮身份繼續其 音樂生涯;然而,父親覺得兒子不應該中斷鋼琴演奏事業以及在學習指揮期間仍應擴廣其獨奏曲目,他認為沒有必要於此刻即替一位才十一歲的孩童做出極端的快擇。顯然地,父親的見解是非常明智的!
十七歲的那年,巴倫波因的舞台生活並不如意。他不再是大家眼中的小孩,且又還未是一位茁壯的成人;因此,「神童」的吸引力消失,表演活動頓時停止,青年期的危機意識卻愈長愈烈。 「我記得當時極度沮喪,對於自己的日子並不感到快樂,且亦疑惑未來的去向。 」偶然間,位於台拉維夫(以色列西部之城市)的一個小音樂廳其負責籌辦音樂會者邀請巴倫波因演奏,他毫不考 慮地答應,同時告知他將演奏貝多芬的全套鋼琴奏鳴曲-而他辦到了! 那時候是1960年的春天,他在每一個星期六做一場演出。「此舉算是我憂鬱心情之治療法,我決定了某種自己必須去辛勤汲取的目標。 」如此這般,在連續的八場音樂會中,他學會了也彈完了所有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

內容註

Symphony no. 35 in D major, K. 385 "Haffner" -- Piano concerto no. 22 in E-flat major, K. 482 -- Horn concerto no. 1 in D major, K. 412/514 (386b) -- Symphony no. 36 in C major, K. 425 "Linz" / Mozart.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