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337
0
0
0

斯洛博德金大提琴珠玉集

館藏資訊

摘自 知乎 網站 - 他應該和羅斯特羅波維奇同列俄國最優秀大提琴家之列 / 趙毅敏
進入2014年,俄羅斯的Melodiya公司和Bomba公司像是約定一樣,同時出版了一張大提琴家雅科夫·斯洛博德金的CD。兩家的製作幾乎一樣,內容卻是互補的。在Bomba的CD內文,一開首就寫道:“雅科夫·斯洛博德金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音樂名家之列,可以在演奏家一欄中看到他的名字。”他本應該和羅斯特羅波維奇、努謝維茨基、沙弗蘭同列俄國二十世紀最優​​秀大提琴家之列。可就是這麼傑出的一個演奏家,在幾乎所有的資料都無所遁形的網絡時代,斯洛博德金居然在網絡上幾乎找不到多少關於他的內容。資料基本上是源自這兩張CD和里面的Booklet,照片也不外乎是唱片中出現過的兩三張,不但少之又少,而且根本無法了解這位藝術家的全貌。即使是去ebay等地方找他的黑膠唱片,也不見踪影。某種角度說明,斯洛博德金在網絡年代是被遺忘了或者淹沒了的。因此,這兩張CD使斯洛博德金在我們的時代被樂迷重新認識。
雅科夫·斯洛博德金(Yacov Slobodkin)是1920年8月11日出生。五歲的時候開始學習大提琴。 1932年,時任莫斯科音樂學院院長的著名鋼琴教授戈登威瑟(Alexander Goldenweiser)與院內著名的音樂教師共同推動,在中央音樂學校中組建“天才兒童班”,斯洛博德金從幾千人中選出,進入剛開的天才兒童班。 1933年,年僅13歲的斯洛博德金在第一屆全蘇音樂家比賽中獲獎。 1935年,斯洛博德金開始演奏活動,1936年,進入莫斯科音樂學院,師從M.楊波爾斯基教授。 1937年,斯洛博德金在全蘇小提琴家與大提琴家比賽中獲獎,獲邀成為“全蘇音樂會與巡演協會”的獨奏演員。斯洛博德金最開心的是,作曲家肖斯塔科維奇和普羅科菲耶夫與他建立友誼,他們在創作遇到演奏上的問題時,會和斯洛博德金進行討論。 衛國戰爭時期,斯洛博德金一直在前線演出。據統計,1941-45年,他演出超過1000場,平均1-2天就要演一次。 1943年,他在蘇聯境內首演德弗札克的大提琴協奏曲。他也因此獲得衛國戰爭勳章。
戰後,1947年,斯洛博德金隨團到芬蘭演出,其演奏打動作曲家西貝柳斯,兩人開始了一段長達十年的藝術友誼。 1950年在布拉格的一個國際比賽獲獎後,斯洛博德金開始出國演出,其國際聲譽開始出現。從這時起,斯洛博德金已經積累了一套豐富的保留曲目,從巴赫的大提琴無伴奏組曲到海頓、舒曼等人的大提琴協奏曲,肖邦、帕格尼尼、維尼亞夫斯基等人的改編曲,當代的蘇聯作曲家肖斯塔科維奇、普羅科菲耶夫、哈恰圖良等人也曾將各自的大提琴作品題獻給他。除了獨奏,斯洛博德金還是室內樂演奏家。他是著名的柴可夫斯基四重奏的創始人之一(1952-58),也曾與鋼琴家雅科夫·弗萊雅(Yakov Flier)、小提琴家依果爾·別佐羅德尼( Igor Bezrodny)組成三重奏(1952-55)。在Yedang和德律風根兩個品牌中,可以分別找到柴可夫斯基四重奏與弗萊雅三重奏的極少量錄音。 2009年1月25日,斯洛博德金去世。同時這兩張CD的出版開始被構思。
以往蘇聯大提琴體系中,羅斯特羅波維奇、努謝維茨基、沙弗蘭是外界熟知的三大名家。老羅大氣磅薄、努謝維茨基全面嚴謹、沙弗蘭浪漫唯美,互不相同、各具特色。斯洛博德金的風格似乎兼具努謝維茨基與沙弗蘭的優點而無他們各自的缺點。從小紮實的童子功與早年頻繁在惡劣環境的演奏,造就了斯洛博德金穩固的技巧。他的發音紮實,沒有老羅或努謝維茨基般粗曠,但比起沙弗蘭是更加穩定與飽滿;他的音色純淨唯美,與沙弗蘭不遑多讓;結構的處理有著蘇俄老一輩大師的風範,大結構與小句子的處理都那麼漂亮,結構勻稱而不突出某部分,句子自然流暢而不做作。其演奏的高貴,使人不由感嘆,這麼多年過去,俄國貴族的氣息還是滲透在他們的骨子裡,斯洛博德金的演奏與老羅氣勢恢宏的演奏更領風騷,比嚴謹得有些嚴肅的努謝維茨基多了些情趣,比詩人般浪漫的沙弗朗多了些氣魄。
如大俗德弗札克協奏曲,斯洛博德金的演奏使人不像是在聽一部爛熟的作品,而是在聽一部新作品般清新。從大提琴進入後,聽者的注意力一直被緊緊地吸引在他的琴聲中,不曾走神。柴可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題變奏曲》引人入勝,演奏如履平地,自然流溢,一點都不像是在對付高難度技巧的作品。海頓的第二協奏曲,是1930年代才被確定是海頓的作品,比起第一協奏曲知名度弱很多,斯洛博德金的演奏正好是古典主義風格的體現,筆者聽完其演奏是覺得繁星滿天,星光熠熠。而斯洛博德金參與的柴可夫斯基四重奏組演奏的肖斯塔科維奇第三弦樂四重奏,是氣象萬千,演奏的張力與綿密,使聽者不敢大聲呼吸。
Melodiya的CD收錄了斯洛博德金演奏德弗札克的大提琴協奏曲(Guzman指揮莫斯科國立愛樂樂團協奏)、格拉祖諾夫的西班牙小夜曲(Kovalev指揮廣播小樂團伴奏)、柴可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題變奏曲(Niyazi指揮羅馬尼亞國家廣播樂團協奏曲),錄音年份都不詳。 Bomba的CD收錄的則是韋伯的A大調奏鳴曲(Flier鋼琴伴奏)、孟德爾頌的音樂會變奏曲(Naum Walter鋼琴伴奏)、格里格的a小調奏鳴曲(Ginzburg鋼琴伴奏)海頓的第二大提琴協奏曲(Gauk指揮蘇聯國立樂團協奏),錄音年份不詳。 2015年,Melodiya再次從倉庫中找出資源,出版一套2cd的斯洛博德金小品集。 29首的小品超過2/3是俄羅斯的作曲家的作品,有阿魯秋年、阿倫斯基、格里埃爾等這些很冷門但又動聽的俄羅斯小品,演奏溫暖,感人至深,當中充滿了他對祖國的愛。在波珀爾、達維多夫這類小品中,斯洛博德金的超技得到證實,他那種在最炫技的小品中如履平地般輕鬆演奏,使人不會懷疑他技巧的深度。
法國評論家埃斯卡皮在《文學社會學》中說道:“作家死後10年、20年或30年,總要到'忘卻'那里報到。如果某個作家跨越了這條可怕的門檻,他就踏進了文學人口的圈子,同時幾乎可以流芳百世——至少可以跟看見他出生的那個文明的集體記憶共存亡。”斯洛博德金在大眾視野消失的時間和前述的差不多,這次再版的四張CD,可以開啟一道門,讓世人重新認知這位與時代也曾經緊緊相連的音樂家。

內容註

Disc 1 : Dream on the Volga. Lullaby / A. Arensky -- Aleghez / A. Arutiunian -- Peasants dance for cello and dance, op. 15 / C. Dimitrescu -- Lullaby / T. Aulin -- Armenian dance / A. Aivazian -- Romance for cello and piano in E major / M. Balakirev -- Spainish serenade based on theme "B-la-F" in D minor (collection work of 1886) / A. Borodin -- Waltz, op. 45-2 / R. Gliere -- Romance, op. 78-2 / J. Sibelius -- Farewell, op. 17 / K. Davidoff -- Bourree form cello sonata in C major, op. 45 / A. Casella -- Nocturne no. 20 in C sharp minor, op. posth. 72 no. 2 / F. Chopin -- Rondo in G minor, op. 94 / A. Dvorak -- At the fountain, op. 20 no. 2 / K. Davidoff. Disc 2 : Aria / K. Wilkomirski -- Chanson villageoise, op. 62 no. 2 / D. Popper -- Prelude, op. 28 no. 6 (arranged by F. Mulert) / F. Chopin -- Nocturne no. 4 in D minor from the cycle six pieces, op. 19 (transcribed by W. Fitzengagen) / P. Tchaikovsky -- Mazurka, op. 11 no. 3 / D. Popper -- Nocturen in E flat major, op. 9 no. 2 / F. Chopin -- Impromptu for cello and piano in G major / A. Arutiunian -- Canzonetta, op. 62 / J. Sibelius -- Romance in D major, op. 22 / K. Davidoff -- Gypsy dance / J. Kenessey -- Romance / S. Rachmaninoff -- La Fontana malata per violoncello e piano / R. Rossellini -- Song without words in D major, op. 109 / F. Mendelssohn -- Piece in A minor form the cycle five pieces in flok style, op. 102 no. 5 / R. Schumann.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