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186
0
0
0

2010歐洲音樂會 - 英國牛津(25週年紀念版)

館藏資訊

摘自 佳佳唱片 網站
柏林愛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末的某一個五月一日。而從1991年五月一日開始,成立已經超過百年的柏林愛樂決定以另一種方式為自己慶生:每年五月一日在歐洲某一個城市演出,演出場地儘量挑選非傳統音樂廳,而是該城市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把歐洲的建築與音樂文化遺產結合在一起。
從1991年到2015年,歐洲音樂會已經在全歐各地演出二十五場,每一場演出都經過精心策畫,合作的音樂家也都是世界級的大師,像是阿巴多、巴倫波因、布列茲、海汀克、楊頌斯、拉圖、梅塔、慕提、杜達美,獨奏家則有卡瓦柯斯(小提琴)、柯翠娜(次女高音)、高提耶‧卡普松(大提琴)、卡尼薩雷斯(吉他)、烏爾瑪娜(女高音)、雷賓(小提琴)、巴蒂雅許薇莉(小提琴)、莫克(大提琴)、皮耶絲(鋼琴)、夏漢(小提琴)、帕胡德(長笛)、普雷特涅夫(鋼琴)、多明哥(男高音)⋯⋯
這一套獨一無二的版本,收錄了歐洲音樂會二十五年來,全長超過四十一小時的盛會實況。其中有多場音樂會除了附有指揮家的珍貴訪談,還有這些歐洲城市的文化巡禮,是所有喜愛藝術文化人士不可缺少的珍藏品。
摘自 博客來DVD館 網站
2010年英國牛津謝爾登劇院演出。
在牛津,2010年5月1日這一天,柏林愛樂的團員們設法要成為文化圈與音樂圈的主人公,舉行每年一度的歐洲音樂會。時間要拉回二十年,柏林圍牆拆除之前不久,柏林愛樂首次發想,以「歐洲音樂會」之名在具有歷史意義的歐洲城市演出,除了宣揚一個自由的、一統的、民主的歐洲概念之外,也紀念1882年5月1日柏林愛樂的「生日」。十幾年以來,歐洲音樂會已經與溫布尼音樂會並列為柏林愛樂的兩大招牌。
這一回,柏林愛樂來到充滿文藝氣息的牛津,在如同寶石璀璨的牛津大學謝爾登劇院演出。這座在著名黑井書店(Blackwell’s Bookshop)對面的謝爾登劇院,外觀莊嚴宏偉,13座帝王頭像圍牆環繞的橢圓塔形建築,由建築師列恩爵士所設計,在1664-1668年間建立。謝爾登劇院主要用途為藝術演出,但同時也提供學院公開儀式及會議使用。
2010年,他們邀請指揮家兼鋼琴家巴倫波因(Daniel Barenboim)擔任指揮,巴倫波因以華格納歌劇「紐倫堡的名歌手」的第三幕前奏曲做為音樂會的序奏,之後上場的是艾爾加的大提琴協奏曲,這首曲子讓我們聯想起巴倫波因與大提琴家杜普蕾(Jacqueline Du Pre)的情誼,而杜普蕾正出生於牛津;而這場演奏會的大提琴手是年輕的美國大提琴家懷勒斯坦(Alisa Weilestein)。下半場則以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掀起莊嚴而令人激動不已的高潮。

內容註

Die Meistersinger von Nürnberg (Prelude to Act III) / Richard Wagner -- Cello concerto in E minor, op. 85 / Edward Elgar -- Symphony no. 1 in C minor, op. 68 / Johannes Brahms.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