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149
0
0
0

2004歐洲音樂會 - 希臘雅典(25週年紀念版)

館藏資訊

摘自 佳佳唱片 網站
柏林愛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末的某一個五月一日。而從1991年五月一日開始,成立已經超過百年的柏林愛樂決定以另一種方式為自己慶生:每年五月一日在歐洲某一個城市演出,演出場地儘量挑選非傳統音樂廳,而是該城市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把歐洲的建築與音樂文化遺產結合在一起。
從1991年到2015年,歐洲音樂會已經在全歐各地演出二十五場,每一場演出都經過精心策畫,合作的音樂家也都是世界級的大師,像是阿巴多、巴倫波因、布列茲、海汀克、楊頌斯、拉圖、梅塔、慕提、杜達美,獨奏家則有卡瓦柯斯(小提琴)、柯翠娜(次女高音)、高提耶‧卡普松(大提琴)、卡尼薩雷斯(吉他)、烏爾瑪娜(女高音)、雷賓(小提琴)、巴蒂雅許薇莉(小提琴)、莫克(大提琴)、皮耶絲(鋼琴)、夏漢(小提琴)、帕胡德(長笛)、普雷特涅夫(鋼琴)、多明哥(男高音)⋯⋯
這一套獨一無二的版本,收錄了歐洲音樂會二十五年來,全長超過四十一小時的盛會實況。其中有多場音樂會除了附有指揮家的珍貴訪談,還有這些歐洲城市的文化巡禮,是所有喜愛藝術文化人士不可缺少的珍藏品。
摘自 博客來DVD館 網站
如果您有機會每一年跟著柏林愛樂的歐洲音樂會「四處趴趴走」,就會知道自從1991年以來,他們在每一年的5月1日選定有特殊意義的歐洲城市,舉辦過許多場live實況演出,已經成為這個多年來被公認全世界最頂尖的管弦樂團,最重要的音樂盛事。
柏林愛樂每年舉辦歐洲音樂會有兩個重大目的:一是紀念1882年5月1日柏林愛樂的成立;二是宣示它與舊世界的音樂黃金時代有著緊密連結,而事實上,柏林愛樂在過去幾年跑遍整個歐洲,也讓我們看到歐洲音樂能量的縱深與廣度。1992年在馬德里的埃斯寇里亞爾(El Escorial,為西班牙歷代王室行宮)戶外廣場;1996年在聖彼得堡的馬林斯基戲劇院;1998年在斯德哥爾摩的威薩戰船博物館(Vasa Museum);2003年在里斯本貝倫區的希羅尼穆斯修道院(Hieronymus Monastery of Belem)……,都曾經是歐洲音樂會的演出舞台。
這些名勝古蹟不見得有最精良的音響效果,不過它們卻擁有無可取代的地位:它們是歐洲數千年歷史的舞台中心,無數王朝的興衰史都曾經在這裡精彩上演;當然,它們的壯麗景緻也是吸引目光的焦點,別忽略了每一年的歐洲音樂會都會數以萬計的樂迷無法親臨盛會,只得坐在電視機面前,就在這時,他們享受了聽覺與視覺的雙重震憾!
在這每年一度的音樂盛會之中,最讓人感到印象深刻的,莫過於2004年在雅典舉行的音樂會,確切的位置是在著名的衛城(Acropolis)山腳下的阿提庫斯露天劇場(Herodes Atticus Odeon)。阿提庫斯(Herodes Atticus),一位出色的希臘貴族,是西洋上古史中最奇妙的政治人物之一。身為「羅馬五賢帝」之一的安托尼努斯.比烏斯的妻舅,阿提庫斯擔任古羅馬帝國的執政官一職;而他又以贊助藝術與教導雄辯術與修辭學聞名於世。他在西元161年以他的名字建立這座圓形露天劇場,可以容納5,000名觀眾,直至今日,這座圓形露天劇場公認是全希臘觀賞戲劇最佳的場地。
鋼琴家兼指揮家巴倫波因(Daniel Barenboim)很早即是歐洲音樂會的常客,而他與柏林愛樂的合作更可以追溯到1964年,他與柏林愛樂合作巴爾托克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指揮是布列茲(Pierre Boulez),樂迷對這場名演津津樂道,認為這是柏林愛樂在二十世紀下半葉的重要的經典時刻之一。
後來在成為指揮家之後,巴倫波因也多次指揮柏林愛樂。柏林圍牆倒塌不久的1989年12月,巴倫波因指揮該團演出全場貝多芬作品的音樂會;此外在1990年,巴倫波因也率領該團首次踏上以色列演出,這趟「破冰之旅」絕對在柏林愛樂的歷史上記下重要一筆!
而拉圖(Sir Simon Rattle)則是柏林愛樂的現任音樂總監。1987年他們首度合作,而2002年,繼阿巴多(Claudio Abbado)之後,拉圖成為柏林愛樂「固定的一員」。他為柏林愛樂帶來了全新的氣象:在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音樂會中,拉圖不僅以嶄新的角度重新詮釋我們早已熟稔的經典曲目,他還引薦一些當代的曲目,讓聽眾們面對「新穎的衝擊」。許多歐洲的報刊雜誌都認為柏林愛樂能夠維持這種高水準,正因為團員與拉圖「正處於蜜月期」。
我們不難發現,這場2004年在雅典舉行的歐洲音樂會,完美地呈現了拉圖與柏林愛樂在「蜜月期」的高水準。事實上,這也是這位新上任的柏林愛樂音樂總監,首度率團指揮歐洲音樂會(2003年是布列茲,2002年是阿巴多),另一方面,這也是巴倫波因與拉圖首度同台的時刻。
這場音樂會演出了布拉姆斯的兩首大型作品:D小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G小調第一號鋼琴四重奏(荀白克改編為管弦樂演奏的版本)。當然,布拉姆斯沒有去過希臘,但是當他到義大利旅行時,最吸引他目光的是那一棟棟古希臘風格的建築,他特別著迷於這種型式的遺跡:西西里島之希臘遺蹟阿格裡真托(Agrigento),以及錫拉庫沙(Syracuse)與陶爾米那(Taormina)的圓形露天劇場都使他感動到熱淚盈眶。
布拉姆斯對這種建築樣式所表現出嚴謹的完美、比例上的平衡都大為讚賞,也不諱言自己的音樂創作正以融合這種精神為目標。而這個特質正是後世的音樂學者與樂迷把布拉姆斯視為「貝多芬第二」最重要的關鍵,許多人認為布拉姆斯是貝多芬在嚴謹風格與理性方面的傳人。
布拉姆斯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是身為鋼琴家的巴倫波因擅長的曲目。在錄音上,年輕時期的他與傳奇指揮家巴畢羅里(John Barbirolli)合作的名盤,今日仍然被許多樂迷奉為經典,而這次他則以圓熟的詮釋風格,搭配拉圖精準凝聚的樂思,擦出完美的音樂火花,自然是話題的焦點。布拉姆斯的第一號鋼琴四重奏(由荀白克改編為管弦樂演奏的版本)則是拉圖接掌柏林愛樂之前,在指揮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的時期所灌錄的曲目。拉圖可謂演譯此曲的權威,因此在這個他第一次參加的歐洲音樂會,並且展示布拉姆斯的場合,他自然挑選最有自信的一首曲目;對樂迷而言,這是在拉圖指揮的管弦樂團換成柏林愛樂之後,更能全面展現其音樂藝術的證明。
除了精彩的音樂會本身以外,並極為貼心地附上介紹阿提庫斯露天劇場的影片,以及在此舉辦歐洲音樂會的幕後花絮,長度將近20分鐘。讓我們親臨雅典,思古之悠情,感受令人讚嘆不已的古希臘羅馬文化。

內容註

Piano concerto no. 1 in D minor, op. 15 / Johannes Brahms -- Piano quartet no. 1 in G minor, op. 25 / Johannes Brahms ; arranged for orchestra by Arnold Schoenberg.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