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120
0
0
0

2003歐洲音樂會 - 葡萄牙里斯本(25週年紀念版)

館藏資訊

摘自 佳佳唱片 網站
柏林愛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末的某一個五月一日。而從1991年五月一日開始,成立已經超過百年的柏林愛樂決定以另一種方式為自己慶生:每年五月一日在歐洲某一個城市演出,演出場地儘量挑選非傳統音樂廳,而是該城市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把歐洲的建築與音樂文化遺產結合在一起。
從1991年到2015年,歐洲音樂會已經在全歐各地演出二十五場,每一場演出都經過精心策畫,合作的音樂家也都是世界級的大師,像是阿巴多、巴倫波因、布列茲、海汀克、楊頌斯、拉圖、梅塔、慕提、杜達美,獨奏家則有卡瓦柯斯(小提琴)、柯翠娜(次女高音)、高提耶‧卡普松(大提琴)、卡尼薩雷斯(吉他)、烏爾瑪娜(女高音)、雷賓(小提琴)、巴蒂雅許薇莉(小提琴)、莫克(大提琴)、皮耶絲(鋼琴)、夏漢(小提琴)、帕胡德(長笛)、普雷特涅夫(鋼琴)、多明哥(男高音)⋯⋯
這一套獨一無二的版本,收錄了歐洲音樂會二十五年來,全長超過四十一小時的盛會實況。其中有多場音樂會除了附有指揮家的珍貴訪談,還有這些歐洲城市的文化巡禮,是所有喜愛藝術文化人士不可缺少的珍藏品。
摘自 博客來DVD館 網站
2003年5月1日於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貝倫區的傑洛尼莫斯修道院演出。
為了紀念柏林愛樂創團的5月1日,自1991年起,柏林愛樂與新任的音樂總監阿巴多於每年的5月1日當天舉行音樂會;特別的是,他們會刻意挑選歐洲境內最具有歷史意義的場地演出。因此,歐洲音樂會的演出場地成為每一年的樂壇話題。過去十幾年來,柏林愛樂內部成員總是為演出地點苦思,因為演出地點不僅要能完美展現柏林愛樂優異而獨特的音響效果,也要讓演出地點的文化或歷史的重要性更為人所知。2003年,柏林愛樂挑選位於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貝倫區的傑洛尼莫斯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onimos)演出。
建造於16世紀的傑洛尼莫斯修道院,是最能見證葡萄牙當時身為海上霸權國家之一的重要建築。這所大教堂結合了晚期哥德式風格與早期文藝復興風格,再加上他們在印度與美洲探險時所發現的「新式樣」。因此,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將這座修道院列為世界遺產(World Heritage Sites)。
2003年歐洲音樂會由當代樂大師布列茲(Pierre Boulez)指揮。他於五○年代末開始從事指揮,其重心是1977年於巴黎龐畢度中心的「聲學與音樂研究和協作學院」(IRCAM)工作,他一手創立以這個單位為名的樂團,至今一直是演出當代音樂的權威。布列茲不僅在推廣當代音樂居功甚偉,他指揮巴爾托克、拉威爾、史特拉汶斯基、德布西,乃至馬勒與華格納等人的音樂都享有極高的評價。1995年布列茲獲得德國ECHO大獎、英國音樂雜誌《留聲機》「年度藝術家」、法國Victoires de la Musique獎項;1996年獲得柏林藝術獎,瑞典皇家音樂學院也授予他相當於「音樂界的諾貝爾獎」的「極地音樂獎」(Polar Music Prize)。

內容註

Le tombeau de Couperin / Maurice Ravel -- Piano concerto no. 20 /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 Concerto for orchestra / Béla Bartók -- Trois nocturnes. Fêtes / Claude Debussy.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