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82
0
0
0

赫比希與馬勒第二= : Mahler 2 / 國家兩廳院.

館藏資訊

摘要註

「我們正站在深愛的人的墓旁,他的一生、苦難與成就,歷然眼前,何謂生死?我們會永遠存在嗎?或是,這只是一個令人困惑的夢?生與死也有意義嗎?我們必須回答這些問題,如果我們要繼續活下去。」1905 年,馬勒在德勒斯登演出第二號交響曲時,在節目單寫下了這些字句,他一直都是對人生存在有所疑問的人,第一號交響曲的巨人在第二號交響曲面對了不得不正視的問題,「復活」並不是這部作品的楔子,人生的終結才是。身為藝術家,無法只述說美好的畫面,卻不揭露醜惡的現實。馬勒的《復活》寫於1888 年到1894 年之間,還是三十歲上下的青春正盛,卻在五個樂章裡描繪人生的簡單美好、混亂,開始思索告別之日的到來,終曲完整展現了人類對審判的深層恐懼與對復活永恆的期盼,在裂開的震動大地中,走出亡者,行列中有平民、國王、善者與罪人,他們齊聲呼喊,渴求赦免與恩典,而遠處傳來歌聲,像是白色的光芒:「復活,你將會復活,我的塵埃,在短暫的休息之後。」「相信吧,我的心,你不會真的失去什麼,⋯⋯你也要相信,誕生在世上不會是平白無故,你的生活與痛苦絕不枉然。」「凡生命,皆會消逝,凡消逝者,都將復活。」有人說:「若對生死存疑,聽這部作品便能知曉。」這首作品有如一個悠長的旅程,像是詩人維吉爾領路,也像是進入馬勒的夢境,最後在眾人的頌歌中甦醒。現場聆聽《復活》,是一趟豐富飽滿的旅程,蘊含直指人心的昇華,擁有存在與走下去的力量。

內容註

曲目:第2號交響曲《復活》 / 古斯塔夫‧馬勒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