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345
0
0
0

威爾第 奧泰羅-歌劇

館藏資訊

摘自 古典音樂漫談 網站
『奧泰羅』(Otello)是威爾第根據莎士比亞的戲劇『奧賽羅』譜作的4幕歌劇。1887年在米蘭斯卡拉劇院首演。
1871年首演『阿依達』之後,威爾第只有在1874年為悼念義大利文豪孟佐尼(Alessandro Manzoni,1785 -1873)完成一首『安魂曲』外,一直擱筆停止創作。這一方面是因年老而失去作曲意願(這時威爾第已60多歲),還有與樂譜出版社之間的契約發生問題,但讓他猶豫的更大理由,是怕到了這個時候若創作出平凡之作,就會敗壞一生英名。這就使他不得不格外慎重選擇創作題材。
當時,李可第樂譜出版社的老闆鳩里歐‧李可第(Giulio Ricordi)希望威爾第有新作品發表,尤其希望把莎士比亞的『奧賽羅』譜成歌劇。鳩里歐熟知威爾第又慎重又頑固的脾氣,因此採取包圍戰術,而故意不直接向威爾第提議。他很可能在1879年3月以前,就委託玻益多(Arrigo Boito,教育部所定譯名,先是包益多,後改為玻益多)寫歌劇劇本。他怕洩漏消息,還依據劇中主角奧泰羅的膚色,給這個計畫一個代號叫「巧克力」。1879年7月初,鳩里歐與義大利指揮家弗朗可‧發鳩(Franco Faccio)、威爾第夫妻等人一起晚餐時,發鳩才告訴威爾第說,玻益多根據『奧賽羅』正在製作歌劇劇本。這件事引起威爾第的興趣,幾天之後就跟來訪的玻益多見面,這時玻益多帶來劇本的綱要。當年年底,玻益多把完成的第1稿交給威爾第。
不過,威爾第仍然不輕易動筆,於是鳩里歐提議跟玻益多共同改訂1857年首演的『西蒙‧波卡涅拉』(Simon Boccanegra)。這齣歌劇在1881年舉行改訂後首演成功,使威爾第再起作曲意念,似乎也對玻益多有了全面信心。此後兩人過從甚密,經5年以上的頻繁意見交換,終於完成歌劇『奧泰羅』。據威爾第給玻益多的信函,此劇於1886年12月18日脫稿。首演『阿依達』之後,經15年精心製作的『奧泰羅』,結構簡潔,詠唱調與管弦樂都沒有冗筆,有一種緊繃之美與力道。
追溯這『奧泰羅』最先原著,是義大利小說家、詩人吉拉爾迪‧欽齊奧(Giovanni Battista Giraldi,1504-1573)的短篇小說『摩爾人隊長』。1586年,這故事被編為『百則故事第3篇第7則』,之後莎士比亞據以撰寫戲劇『奧賽羅』(副題『威尼斯的摩爾人』),並於1604年左右首演。玻益多所寫的歌劇劇本『奧泰羅』,與莎士比亞的戲劇『奧賽羅』有相當大的差異。玻益多從原戲劇的第2幕開始,而把第1幕完全刪除。
故事在15世紀的塞普勒斯島展開。新任總督摩爾人奧泰羅為其部下依阿戈所謀,殺其疼愛的妻子黛絲德蒙娜。依阿戈是不得奧泰羅提昇他為副官而生恨,利用奧泰羅剛直性格,故弄玄虛,說黛絲德蒙娜不貞,以引起奧泰羅之疑心。奧泰羅中計,不信妻子辯白,被自己的疑心折騰之餘,終於勒殺其妻。後來依阿戈的計謀敗露,奧泰羅吻其妻之後舉刀自殺。
這些劇中人物中,最先引起威爾第興趣的是惡棍依阿戈。在1882年左右以前,威爾第把正在作曲的此劇稱為『依阿戈』。他避免稱呼此劇的另一個理由,是羅西尼早已發表同名的歌劇(1816年)。威爾第很敬愛這位歌劇作曲家大前輩。此劇一如他的另一齣歌劇『卡魯羅先生』,深受白遼士法國風格管弦樂法之影響。
此劇於1887年2月5日在米蘭斯卡拉劇院首演。首演時,幾乎動員歐洲音樂界而形成一件大事。義大利作曲家托斯第、維也納音樂評論家漢斯力克等人也在觀眾席中,20歲的托斯卡尼尼在樂團中擔任大提琴手。
劇中有「柳樹之歌」、「聖母頌」等美麗歌劇,而最出色的是終場奧泰羅在絕望之深淵所唱的「奧泰羅之死」。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