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276
0
0
0

北非諜影 - 電影

館藏資訊

摘自 wikiwand 網站
《北非諜影》(英語:Casablanca,中國大陸譯《卡薩布蘭卡》,香港譯《北非諜影》)是一部1942年的美國愛情電影,世界史上最成功的經典電影之一。本片榮獲1944年奧斯卡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改編劇本獎。這部電影的角色、劇情、以及主題曲都成為了一種文化標誌。2007年美國編劇協會(英語:Writers Guild of America, West)公布影史「最偉大的101部電影劇本」名單,由「北非諜影」奪冠。
影片背景設置在二戰中受維琪法國控制的摩洛哥城市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西班牙文原意是「白屋」,同阿拉伯名「達爾貝達」,兩者易生混淆)。影片由麥可·寇蒂斯導演,劇本是基於默里·伯內特和瓊·艾莉森的未公開發表過的舞台劇《大家都來「銳克」咖啡館》改編的。影片拍攝過程中,雖然主創陣容強大,但也只不過是當年數百部好萊塢電影之一,所有參與者都沒有料到影片在公映後取得的非凡成功和在電影史上的不朽地位。通常該片認為不只是一部令人心碎的愛情電影,實際上更是一部宣揚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電影。影片於1942年11月26日在紐約首映,巧合的是,盟軍在一周前進入北非並占領卡薩布蘭卡。
編劇艾琳‧戴蒙德在1942年1月勸說製片人哈爾·沃里斯買下這齣戲的電影版權。最初計劃由朱利葉斯·愛潑斯坦和菲利普·愛潑斯坦來撰寫劇本。然而珍珠港事件後,雖然電影公司極力抗爭,他們還是去參加了弗蘭克·卡普拉的戰爭宣傳片。於是在愛潑斯坦兄弟回來以前都由霍華德·科赫負責劇本的改寫工作。凱西·羅賓遜也花了三周時間參與改寫劇本,但是他沒有被列在演職員表中。沃里斯最初希望威廉·惠勒導演本片,後來轉為選擇寇蒂斯導演。拍攝工作開始於1942年5月25日,後來在8月3日結束,整個影片都是在華納兄弟公司拍攝的的,取景地包括加利福尼亞的伯班克以及Van Nuys的機場。 本片榮獲1944年奧斯卡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改編劇本獎。這部電影的角色、劇情、以及主題曲都成為了一種文化標誌。2007年美國編劇協會公布影史「最偉大的101部電影劇本」名單,由「北非諜影」奪冠。
故事開始時已是二戰期間的1941年12月,玩世不恭的美國人銳克·布萊恩在卡薩布蘭卡開了一家名為「銳克美式咖啡」的酒吧。「銳克美式咖啡」非常熱鬧,顧客包括了當地各色人物,其中不僅有納粹黨徒、義大利人與維琪法國官員,酒吧更是歐洲難民常去尋找逃到自由世界之路的場所。此時,一個意外的機會,尤佳利告訴銳克兩個德國天堂信差身上的通信證在自己這裡並讓銳克代為保管,這兩張通行證可以在納粹占領區暢通無阻並前往中立國葡萄牙。在擠滿了難民的卡薩布蘭卡,這兩張通行證毫無疑問是無價之寶。尤佳利原計劃晚上在酒吧賣掉這兩張通行證,然而他卻被警察局長路易·雷諾逮捕並死在了牢房裡,不過尤佳利並沒有告訴雷諾他已經將通行證交給了銳克。
銳克在門外聽到咖啡館的鋼琴家,同時也是他好友的山姆在彈奏《時光流轉》。而銳克曾告訴過山姆不要彈奏這首曲子,等他回到咖啡館裡以外遇見了昔日摯愛伊麗莎,原來是她要求山姆彈奏那首曲子。銳克跟伊莉莎在巴黎時墜入情網,並因德軍逼近巴黎而決定一起逃難。兩人本來約好在火車站會合,但上火車前銳克竟收到伊麗莎告知不能同行的紙條。跟伊莉莎一起來的還有他的丈夫,捷克地下陣線領導人維克多·拉塞羅,他們打算逃往美國繼續抵抗納粹。追蹤拉塞羅而來的還有納粹少校史特勞塞,他要阻止拉塞羅的逃亡行動。
拉塞羅從法拉利那裡打聽得知,只有銳克手裡的通行證能幫助自己離開卡薩布蘭卡,於是請求銳克幫助拉塞羅離境。但銳克仍記恨前嫌不願合作並且讓他去問自己的妻子。就在他們談話時史特勞塞帶領一群德國軍官在咖啡館內演唱伊麗莎在咖啡館內遭遇了銳克,甚至還拿出槍威脅他交出通行證。但是她很快也承認自己還愛著銳克,並告訴銳克多年前違約緣由:當時她已和捷克反納粹地下組織領導人拉塞羅結婚,卻誤以為丈夫早已死在集中營;僅在臨去火車站前得知拉塞羅仍在人世但身染重疾;兩難之中,伊麗莎選擇了放棄與銳克的愛情去照顧病危的丈夫。得知此事後銳克原諒了伊麗莎,並且從拉塞羅那兒得知,拉塞羅其實早知道銳克和伊麗莎的戀情,拉塞羅表示他願意留下並協助銳克和伊麗莎逃出去。此時銳克決意救助拉塞羅夫婦。雷諾以一個莫須有的罪名逮捕了拉塞羅,銳克建議他先放了拉塞羅然後以試圖用通行證逃跑的罪名逮捕他,他還欺騙雷諾說這是因為他自己要和伊莉莎逃往美國。當雷諾在機場企圖逮捕拉塞羅夫婦時,銳克拔槍指向雷諾,並當著雷諾開槍擊斃了獨身追蹤而來的德國納粹少校,使拉塞羅夫婦成功登上飛往裡斯本的飛機。銳克忍著內心的痛楚,目送情人隨他人而去。當警察追到現場,身為警察所長的雷諾並未點破銳克為兇手,反而下令把警察都引開。然後私下建議銳克一同去參加自由法蘭西抵抗運動。最後,這對老朋友一同消失在霧氣蒙蒙的黑夜中。
本片基於默里·伯內特和瓊·艾莉森的舞台劇《大家都來「銳克」咖啡館》改編而來。華納兄弟公司的故事分析師史蒂芬·卡諾(Stephen Karnot)讀過這個劇本後讚賞它為「老練的二流劇本」,而編輯艾琳‧戴蒙德則說服製片人哈爾·沃里斯在1942年1月花2萬美元買下版權。在好萊塢還從沒有人花這麼多錢去買一部沒有登台表演的戲劇。這個作品被重新命名為北非諜影,這是在模仿1938年的熱賣電影阿拉巴馬。最初定下的拍攝日期為1942年4月10日,後來推遲到了5月25日。拍攝工作結束於8月3日,總共花費了1,039,000美元,其中超支7萬5千美元,拍攝費用超過了當時的平均值。拍攝工作是按照劇情進展進行的,這主要是因為拍攝開始時劇本只寫出來前半部分。
除了史特勞塞少校到達時的場景是在Van Nuys機場拍攝的,整部電影都是在攝影棚內完成的,另外還利用了一部分巴黎的資料片[24]。影片中用於外景的街道是為了拍攝另一部影片《沙漠之歌》(The Desert Song)最近才搭建好的,並且在拍攝巴黎的那段回憶時進行了修整。一直到20世紀60年代,這些布景還保留在華納公司的攝影棚內。銳克的咖啡館是在三個不同的地方搭建的,因此內部場景有些混亂。在某些鏡頭中,攝像機似乎穿過了咖啡館的牆壁進入銳克的辦公室。在最終的場景中,可以看到背景處有一架洛克希德12型小伊萊克特拉飛機,周圍還有幾個行人,其實是利用侏儒臨時演員和按比例縮小的硬紙板飛機,此外還使用了霧氣來掩飾演員的特徵。然而,位於福羅里達州奧蘭多的迪士尼好萊塢影城中保存了一家洛克希德12型飛機,並聲稱這是在電影中曾經使用過的飛機。影評人羅傑·埃伯特說製片人哈爾·沃里斯是影片的核心創造力,產生了那些吸引他注意的細節,比如說正是在製片人的堅持下藍鸚鵡酒吧內放置了真正的鸚鵡。
鮑嘉和褒曼之間的身高差產生了一些問題,褒曼比鮑嘉高了大約2英寸(5厘米),她說當兩人出現在一個場景中時,導演讓鮑嘉站在腳墊上或者是坐在坐墊上。後來還曾有過拍攝後續鏡頭的計劃,將會展示銳克、雷諾以及自由法國的一隊士兵出現在一艘船上,加入盟軍1942年進攻北非的行動。不過這些鏡頭對於克勞德·雷恩斯來說太難了,最終另一名導演大衛·O·塞爾茲尼克評價說「改變結尾將會導致致命的錯誤」從而放棄了這個場景。
20世紀80年代,本片陷入了關於影片彩色化的爭論,當時TBS電視台播放了本片的彩色版。1984年,米高梅公司花18萬美元僱傭了彩色系統科技公司(Color Systems Technology)將本片彩色化。兩年後透納娛樂公司的泰德·透納買下了米高梅的電影庫,在1988年同美國電影科技公司(American Film Technologies)簽訂合同之前,他又取消了這個要求。美國電影科技公司花費45萬美元在兩個月內完成了彩色化的工作,透納後來如此回應關於彩色化的批評:「[本片]是少有的那些不需要彩色化的電影之一。我不這麼做是因為我不想。我想做的只是保護我的投資。」
國會圖書館認為上色之後的電影和原版差別很大因此它給予透納公司一個新的版權。當WTBS電視台播出彩色版的電影時,有300萬觀眾觀看了本片,不過它沒能擠進那一周的有線電視收視率前十名。儘管洛杉磯時報的傑克·馬修斯(Jack Matthews)稱上色後的作品為技術先進,大多數人卻給出了負面評價。基本上只能通過家庭影像才能看到彩色版的北非諜影。加里·埃傑頓(Gary Edgerton)在《大眾電影與電視》(Journal of Popular Film & Television )中這樣評論彩色化「彩色版北非諜影的表現力枯燥了許多,總而言之它的視覺效果不如1942年的版本。」鮑嘉的兒子史蒂芬(Stephen)說「如果你打算將北非諜影上色,為什麼不給維納斯雕像穿上衣服呢?」

摘要註

In World War II Morocco, seething with European refugees desperate for passage to neutral Lisbon, only a world-weary and bitter nightclub owner can help his former lover and her Resistance-hero husband escape from the Nazis.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