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697
0
0
0

Vignettes.

館藏資訊

摘自 真愛家園 網站
全球限量500套
二十世紀的俄國﹐出現無數偉大的音樂家﹐而米爾斯坦正是風格獨特的一位﹐一九零三年出生於敖德薩﹐從奧爾那里傳承了偉大的傳統﹐更難能可貴的是﹐米爾斯坦的演奏永遠保持著高貴的氣息。各位想像一下﹐如果一位演奏家要演奏技巧非常困難﹐困難到會讓手指打結的帕格尼尼「奇想曲」。但是按小提琴琴弦的左手﹐有一根受傷﹐只剩下四根手指頭﹐那麼要怎樣才能夠克服技巧﹐而且演奏的很完美呢?而我們知道,通常五支手指頭都很完整的演奏家,都不見得能夠表現的很好,那麼這位演奏家要如何克服困難呢?而這位小提琴大師卻為我們帶來傳奇的演奏。只用左手四根手指頭演奏出技巧繁複的「奇想曲」﹐這位大師是誰呢?他就是米爾斯坦。
米爾斯坦1903年出生於敖德薩﹐當時﹐正是俄國動盪不安的年代﹐曾經在偉大的小提琴教師奧爾底下學習﹐奧爾對他的影響很大﹐米爾斯坦在回憶錄裡曾提過﹐他問過奧爾應該怎麼學習演奏小提琴﹐奧爾對他說:「要用頭腦﹐而不是用手來演奏。」當時﹐米爾斯坦自己說他並不太了解這句話的意思﹐但是隨著年歲增長﹐米爾斯坦對這句話的體會越來越深刻。在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克羅採」當中最後一個樂章「急板」﹐可以很清楚聽到﹐米爾斯坦如何充分錶現出奧爾的這句名言。
巴赫無伴奏小提琴一直以來就是小提琴演奏家永遠的挑戰!而米爾斯坦的出,卻為我們帶來了典範的演出,他的幾次錄音,一直有著非常高的評價。雖然八十二歲的米爾斯坦所演出的版本﹐比起他黃金時期灌錄的無伴奏﹐這份錄音顯得有些吃力﹐尤其在演奏雙弦或三弦時﹐音響有些模糊﹐這主要是因為當時他的左手手指頭正受傷﹐但是話說回來﹐有些演奏家﹐即使給他多一倍的手指頭﹐也不見得拉得出米爾斯坦八十二歲時的這個版本!而這之間的差別,就是所謂琴匠和藝術家之間的差別!米爾斯坦的琴聲十分獨特,其貴族化的質感使聽眾充滿敬畏,這種音質被描述如銀鈴一般,但由於50年代的錄音技術所限,這種聲音被表現得過於尖銳刺耳,對於聽眾來說太具穿透力。基於這個原因,聽眾對米爾斯坦的演奏頗有微詞,並有些人排斥他,其對音準的表現技巧和準確性被稱為海菲茲後第二人,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犧牲了一點點聲音的表現來抒發其情感。他對於琴弓的駕馭也對此有幫助,被稱為「弓之王子」也不足為奇。米爾斯坦對於揉弦表演不屬於20世紀,只有上個世紀小提琴家約阿希姆那一代才有這種技法。通常米爾斯坦演奏時不使用過多的揉弦,他的方式是在高潮時用極高的頻率擴展弦的震動,而平時的演奏則多使用滑奏。一般的小提琴手用琴來表現多愁善感,但米爾斯坦則用琴來顯示崇高的思想,所以他也被稱為「小提琴的貴族」。這種區別語言無法表達,只有聽他的演奏才能感受到。
摘自 CNA Music 網站
一代小提琴大師Nathan Milstein錄音其實不多,在EMI旗下Full Dimensional Stereo就記錄了大師畢生傑出成就。
Encores錄於1957,而Vignettes就是1959年。以音樂感染力觀之,出自提琴君子Nathan Milstein之手,演繹就是行雲流水充滿大師風範及氣度火喉,十二段提琴傳世音樂都表現出極度高檔藝術價值,魅力實在沒法以文字完全形容,只能以心去充份感受。至於音色及至Hi-Fi表現,同樣屬頂級五六十年代燈膽之最,一支提琴是如何充滿鮮美肉質,如何立體及生動幻真,及無敵般的結像度,加上豐富之堂音空氣感,本碟就當然達至收藏級數了。

內容註

Polonaise in D major, op. 4 / Wieniawski -- Asturiana ; Jota / Falla ; [arr. Paul Kochanski] -- Berceuse on the name of Gabriel Fauré / Ravel -- Romanza andaluza / Sarasate -- Traümerei / Schumann -- Air / Bach -- Perpetuum mobile / Novác̆ek -- Mélodie, op. 42, no. 3 / Tchaikovsky -- The maid with the flaxen hair / Debussy ; [arr. Arthur Hartmann] -- Scherzo-tarantelle, op. 16 / Wieniawski.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