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622
0
0
0

The centennial anthology /

館藏資訊

摘自 KellyFish布落格 網站 - 艾靈頓公爵( Duke Ellington) - Duke Ellington 世稱艾靈頓公爵的這一位爵士樂大師,生於1899/04/29。艾靈頓公爵原名 Edward Kennedy Ellington, 出身於華府黑人中低階級艾靈頓從七歲開始學琴,但是幼年時對於棒球的興趣勝過音樂,所以真正要到青少年時期,年輕的艾靈頓才開始正式發展音樂天賦。艾靈頓相當有生意頭腦,擅於領導音樂班底,對於自己的舉止、談吐和打扮都非常的重視,因著貴族氣息在樂界贏得「公爵」的綽號。他在 1923 年從華府搬到紐約發展,初期並不算順利,曾經一度淪落到無處可演奏的窘境。 後來在爵士鋼琴手 Fats Waller 的鼓勵之下捲土重來,以華府來的樂手為班底,在百老匯的俱樂部演出,樂手編制也從四人小樂團逐漸擴充為十人樂團,具大樂團的初級規模。1927 年到 1931 年, 艾靈頓公爵在紐約哈林區的棉花俱樂部演出,這個時期艾靈頓所領導的樂團已經增加到 12 人制,在爵士樂界的名號與 Lious Armstrong 一樣響亮。 爾後優秀的薩克斯風手Johnny Hodges, 小號手 Freddie Jenkins 和 Cootie Williams 陸續加入樂團充實陣容, 1930 年時該樂團曾前往好萊塢,在電影「Check   and Double Check 」一片中露面。
艾靈頓公爵早期受到「雷格樂」( ragtime )的影響甚深, 啟蒙他的人都是當時相當有名的雷格鋼琴師。在紐約成名之時,艾靈頓樂團錄製多張有「叢林風格」( Jungle Style )的唱片。這些音樂擬仿想像中的非洲(帶有異國情調的)音樂,如大量使用咚咚作響的鼓樂,使用五音階而少用全音階,運用一些較為不尋常的和絃作基礎。「 Mood Indigo 」一曲就是當時具叢林風格的作品。1932-1942 年是艾靈頓公爵樂團最輝煌的十年。他的樂團編制在這個時候最為整齊,有六名銅管樂手,四個簧管樂手,四名樂手負責節奏部份(如鼓和貝斯)。 1939 年,幾名生力軍加入樂團,從他們具獨特風格但又不失整體和諧感的音樂表現來看,艾靈頓不朽的地位可以說從此確立。 比如說,知名的 tenor sax player Ben Webster, double bass player Jimmy Blanton,和艾靈頓公爵一起作曲的鋼琴家,戴個眼鏡如斯文書生的 Billy Strayhorn,在這期間創作出許多出色的作品如 Ko-Ko,Concerto for Cootie,Cotton Trail。1940 年中期公爵的樂團編制一度擴充至十八人, 雖然樂手持續性的汰換異動也影響了整體性的表現,但是許多優秀的樂手加入仍然維持了樂團水準以上的品質,如 Ray Nance, Shorty Baker,JimmyHamilton 等。
1940 年中期公爵的樂團編制一度擴充至十八人, 雖然樂手持續性的汰換異動也影響了整體性的表現,但是許多優秀的樂手加入仍然維持了樂團水準以上的品質,如 Ray Nance, Shorty Baker,JimmyHamilton 等。 在 1943 年間,艾靈頓公爵主導了一個非常具有野心的音樂計劃「 Brown,Black and Beige 」:簡而言之,艾靈頓公爵希望以五大篇音樂章節來描繪非裔美人在新大陸的奮鬥史,並將音樂作品發表於每年固定演出的卡耐基廳,其他深具野心的作品還包括「Liberian Suite 」、「 Harlem Night Creatures 」等等。除了旺盛的創作力使得作品源源不斷之外,艾靈頓在二次大戰結束後提攜後進也可以說是不遺餘力。他曾與創造現代爵士樂風的John Coltrane,Charles Mingus 和 Max Roach 一起錄音。 晚年的艾靈頓以撰寫福音歌曲為主,曾經與著名的福音歌手 MahaliaJackson 同台演出。以風格而論,艾靈頓公爵並沒有受過正式的音樂教育。他的音樂知識大部分是自學而來,其中有很大一部份源自他領導樂團的經驗,熟習各種樂器的音質特色,並在排練音樂的過程中慢慢琢磨出每一個音符。在他的想像中,每一名樂手都是獨具特色的音樂靈魂,他們各自獨立,可表演傑出的 solo,但是這些風格秀異的樂手, 彼此之間作適當的組合,演奏音樂所爆發的想像空間與魅力,卻不是同期的搖擺大樂團可以相比擬的。雖然這些樂團在當時的受歡迎程度可能都比艾靈頓樂團高(如 Glenn Miller 所領導的樂團),但是卻只有非常少數的大樂團錄音為後人視為珍寶, Duke Ellington 和 KansasCity 的 Count Basie 是少數的其中之一。
在作曲的過程中,艾靈頓公爵勇於實驗樂器的音質音色,又頗能巧妙地將彈奏經驗與許多黑人的都會生活相結合。以大家耳熟能詳的「 Take the A Train 」為例,如果你一邊哼唱,一邊想像吹奏這首曲子的熱鬧景致,就會佩服艾靈頓公爵的功力,可以在音樂中刻劃了城市生活的熙熙攘攘,又保留了雋永的搖擺樂韻律,與充滿想像力的和絃,當然,幾個優秀樂手的即興演奏也是相當棒的。艾靈頓公爵一生留下作品無數, 大約在三千首左右,1974 年 5月 24 日病逝紐約,享年 75 歲。

內容註

CD.. Take the "A" train --. Frenesi --. Until tonight --. It's sad but true --. I hear a rhapsody --. Bakiff --. Flamingo --. Chelsea bridge --. Clementine --. Frankie and Johnnie --. After all --. Love like this can't last --. The girl in my dreams (tries to look like you) --. You and I --. Have you changed --. I don't want to set the world on fire --. Perdido --. I'm checkin' out, o'om bye. DVD.. Take the "A" train --. Satin doll --. Stormy weather --. Blow by blow --. Jam with sam --. Rockin' in rhythm --. Things ain't what they used to be --. V.I.P.'s Boogie --. Kinda dukish --. Bugle call rag --. Rockin' in rhythm --. Black and tan fantasy.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