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320
0
0
0

俄羅斯之心 Vol. 7 : 普羅高菲夫 恐怖伊凡

館藏資訊

摘自 佳佳唱片 網站
這套專輯收錄俄國指揮大師葛濟夫青壯年時期的作品,紀錄了他引領風潮的指揮藝術,藉由這17張CD向世人宣告他正是俄羅斯最具代表性的音樂大使。專輯中他不僅率領俄國頂尖的馬林斯基劇院交響樂團,亦領軍鹿特丹愛樂管弦樂團與倫敦交響樂團,共同演繹祖國俄羅斯的作品,其中包含鮑羅定、史克里亞賓、李亞道夫、哈察都量、蕭士塔高維契、史特拉汶斯基、柴可夫斯基、穆索斯基、普羅可菲夫與拉赫曼尼諾夫之名作。
葛濟夫於1988年穆拉汶斯基去世之後執掌馬林斯基(基洛夫)劇院,隨即展開一連串本土化和國際化的作為。十多年來不僅讓馬林斯基劇院浴火重生,更有計畫地將俄國歌劇推上世界舞臺,因而被譽為俄國音樂的新希望。他聘用優秀的歌手,改變製作歌劇的老舊心態與手法,引進西方舞臺與佈景的技術,讓俄國歌劇現代化,同時透過錄音與錄影,讓俄國音樂精華透過大眾媒體流傳全世界,他還於2007年1月至2015年10月間擔任倫敦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對西方樂界亦影響深遠。
以充滿熱情手勢與舞台動作,還經常嘟噥發聲等特點聞名當世樂壇的葛濟夫,也是近百年來第一位在俄國指揮華格納歌劇「指環」聯作的指揮家,馬林斯基在他的帶動下進行有史以來最大幅的整修,而他在俄國的地位更隨之登上最高峰。葛濟夫多年來一直專注於灌錄和演奏他最拿手的俄國作曲家曲目,不管是歌劇或管弦樂作品,他無疑是二十世紀俄國指揮家錄音量最大的一位。
結合了技藝、紀律和深厚的傳統素養,葛濟夫提升了他所領導樂團的素質,無論是樂手個人的技巧,以至於樂團整體合奏的高度和諧,都達到令人讚嘆的境界。他完全掌握了俄羅斯音樂中陽剛、冷酷與剽悍的一面,同時也以當今樂壇最珍貴且無可取代的個人特質,展現果斷的手法,強烈刻畫樂曲的結構與紋理,帶給樂迷無與倫比的震撼。
摘自 博客來音樂館 網站
《恐怖伊凡》(Ivan the Terrible)原是普羅高菲夫(Sergei Prokofiev, 1891-1953)為導演艾森斯坦(Sergei Eisenstein, 1898 - 1948)《恐怖伊凡》譜寫的電影配樂。1944年電影上集問世,而下集則因為影射當時蘇聯的統治者史達林的獨裁,到了1958年,史達林逝世五年後,才得以上映。電影講述十六世紀俄國君王伊凡的故事。
伊凡四世出生於1530年。1533年父王去世,1538年母后疑遭政敵下毒而猝死。1547年伊凡加冕為沙皇,1560年皇后遭到毒死。故事便是以宮廷陰謀為背景,展開一連串的皇室與貴族的政治鬥爭。最後,伊凡鎮壓了貴族的叛亂,但總覺得有人在威脅他,於是他便攀附在高掛的鐘繩上,監視著他的子民。
1953年3月5日普氏與史達林同日去世,之後電影配樂被史塔斯維奇(Alexander Stasevich, 1961 -)改編以「神劇」(oratorio)的形式演出,演出成員包含講述員、獨唱聲樂家、合唱團與管弦樂團。1973年編舞家格里戈羅維奇(Yuri Grigorovich)與作曲家朱拉基(Mikhail Chulaki)合作,引用普羅高菲夫的電影配樂,完成同名芭蕾舞劇,於1975年首演。1990年帕馬爾(Christopher Palmer)將電影配樂改編以音樂會的形式演出。

回到最上